民间故事【鲁班爷助建安济桥】魏国锋
民间故事
鲁班爷助建安济桥
衡水市桃城区 作者
魏国锋
在衡水城西门外横跨于滏阳河上的安济桥,是于清朝乾隆31年(1766年)竣工的一座坚固石桥,它气势宏伟,坚如磐石,虽经200多年洪水冲刷和风雨侵蚀,仍屹立于滏阳河上。这座由乾隆皇帝赐名“安济”的老石桥,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开始,到后来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间,曾多次在衡水西门外的滏阳河上修建木桥和石桥,但都被汹涌的洪水冲垮。清朝乾隆26年,陶淑任衡水知县,当他看到汹涌的滏阳河水冲垮了桥梁,阻断了人们的通行,陶淑心急如焚,为求百年之计,他决心要修一座坚固的石桥供人们通行。乾隆30年(1765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奏请朝廷拨发帑银47680两,在衡水城西门外修建石桥,建桥工程由知县陶淑负责,受任后陶淑四处张榜,征集能工巧匠,筹备建桥石材,于当年8月开工建桥。
开工这天,滏阳河东西两岸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建桥工程正式开始,忽然一白发白胡须的老者出现在建桥工地,找到陶淑要求参工,陶淑打量了一下老者说:“老人家,你年纪太大,还是在一旁观看吧。”老者还是再三恳求参工,见此情景,陶淑又问:“老人家,那你是什么工匠?”老者回答道:“石匠。”陶淑指着滏阳河岸边堆积如山的石材并不在意的说:“石匠,就去那边凿石吧。”老者随即搬起一块青石就在滏阳河边的一家德源涌酒店旁开始凿起这块石头,自从开凿这块青石那天起,老者就成了德源涌酒店的常客,并吃住在这家酒店。很快老者就把这块大青石凿好了。他叫来酒店老板说:“我凿的这块石头必有大用,请你保管好,将来谁来取石,先让他替我付了饭费和住宿费,再让他取走。”听完老者的说辞,酒店老板又忙他的活计(业务),当他回头再看时,老者已是无影无踪。
建桥工地上的工匠们夜以继日的忙碌着,建桥工程是从东西两岸向中间推进,工程进展的也很顺利,10个月后,这七孔石桥就要合拢,合拢这天陶淑率文武官吏前来祝贺,可就在安放合拢的最后一块石头时,怎么也安放不下,本来按尺寸凿好的石头,安放时不是大就是小,大了放不下,小了掉河中,因为不能合拢,大桥仍在晃动中,这可急坏了陶淑和官吏们,工匠们也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建桥工程被迫暂停。这一天陶淑和几个官吏在德源涌酒店喝闷酒,无意中陶淑把脚伸向酒桌下,他突然感到桌下有个硬东西,低头一看是块方青石,猛然间陶淑觉得和桥上所需的合拢的那块石头差不多,随即就要令随从搬走去试,这时酒店老板走过来说:“知县大人,这是多日前一老者凿好的石头,他临走时特意交代,日后谁用这块石头,谁就替他付饭费和住宿费。”陶淑听后立即叫随从如数付清了老者的食宿费用,将青石搬走,安放在合拢处,只见严丝合缝,四平八稳,此时大桥也停止了晃动。望着合拢后的大石桥,陶淑喜出望外,他突然想到了开工那天要求参工的白发白胡须老者,此刻,陶淑朝天作揖道:“这果真是鲁班爷下凡了。”
这块安放在石桥中孔之上的大青石,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隐约可见“鲁班石”三个篆体大字,夜间还能熠熠发光,从此鲁班爷下凡修石桥的传说就在民间传开。
读编往来
有奖征文
END
七月读写工作室
《新书签》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