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 | 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在寻找“自救的出口”
转自公号:醉美鹤庆
本文1500余字,阅读约需5分钟
《烟火人间》中的《自救之路》,是他写于2015年的文字,在该篇的最后,他说:“文学就是我自救的出口。我必须穿过一道又一道窄门,去跟人类的伟大灵魂会合。”
因为文字,2018年6月1日,他来到鹤庆博文书店二楼,与20位左右的书友围坐一起。他就是曾瑞,年仅30岁,携带新出版的散文集《烟火人间》,第一次来到鹤庆,来与鹤庆的书友作一次读书分享。
他说,他的文字只是对过去的见证,是一种如实的记录。如果不把他所知道的身边的人和事行诸文字,他的内心是不安的。
与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相比,《烟火人间》所涉及到的村庄人事是具体可感的,是以“我”为网络基点的渐次扩散,是被现实的时间一一贯穿的、带有血缘关系的铭心刻骨的人事。他写到了自己的童年,写了自己的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堂姐堂弟、幺叔幺姨、姑公和弟弟,以及前村支书的儿媳……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既是客观的陈述,也是情动于衷的奋笔直书。
这样的书写,不仅需要才气,更需要一种毫无顾忌的勇气,所以在后来的交流中,江上者用了八个字给予肯定:折骨为笔,蘸血为墨。江上者还指出,他更加敬佩的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叛逆”青年,作者身上那种几经转折磨砺后的温和。
曾瑞的“反叛”,是从高中时对政治课本上提到的“形而上学”一词的深究开始的。他一直想弄懂“形而上学”为何物,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因此实现了“出山之路”向“自救之路”的转折。他越来越感觉比“生计”更重要的是“文学之伟业”,便在高中时立下成为一名作家的志向。
《烟火人间》中,他写得最用心的是《平凡的母亲》,并为在座书友朗读了其中一个段落。他写得最动情而几度哽咽,并在出书前才决定放到书中的文字是《兄弟,我们带你回家》。他朗读了在灵堂前祭奠堂弟的段落,主持人云天朗读了《幺叔用一根绳子为自己松绑》中的段落。同样是为亲戚写的祭文,难以言喻的沉痛和悲情就在文字中回旋。
曾瑞自己对《烟火人间》的定性是“乡土文学”,是对沈从文先生书写湘西系列的承袭。对乡村“土地”命运的思索,是《烟火人间》不可回避的一个主题。曾经,为了拥有土地,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今土地荒芜,更多的人们走向了城市,“土地”被弃之不顾。时代的变迁导致了“土地”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变化过程中,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更多书友对曾瑞表达了惊叹和敬佩。惊叹是因为其年纪尚小,敬佩是因为其文字的驾驭能力。其实,文字的驾驭能力能达到怎样的程度,除了一定的天赋,更多还是与一个人对文字的付出成正比的。曾瑞虽然年纪不大,但对文字的痴迷和用心是殚精竭虑的,从他19岁算起,他已度过了整整11年的文字耕耘生涯。
好的文字,一定承载着人类可贵的灵魂。只有“自救”了,才能担负起“救人”的使命。鲁迅曾经呼吁“救救孩子”,并亲身肩起黑暗的闸门。真的勇士,很多时候只是在无路处寻路。我们在文字中相遇,更在灵魂的道路上会合。形而上的探索永远比形而下的满足更有意义,希望曾瑞在凝视当下的同时,更能高步阔视,接续上披肝沥胆的文学精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更属于灵魂不麻木者的道路。
附虔心思睿的赠诗
烟火人间
——致曾瑞
远方的一颗尘埃,乘着
梦的翅膀,在文学海洋里飞翔
童心未泯,痴心不改
一路曲曲折折,风雨兼程
咬着牙,追寻着
凭着一股才气,一股勇气
忧虑着土地命运,担忧着家族命运
回不去的童年,是失踪的童年
今天的我们,何处是归程
撂荒的原野?枯竭的灵魂
烟火渐冷,泪与泥沙俱下
每一个挣扎的灵魂在夜里孤独跳舞
灯火阑珊处,倔强的身影和脚步
背对乡关,掷地前行
头顶的天空,布满了星星
这是我十一年写作,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书。我希望能听到读者的声音,以便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写作。所以,在本书销售方面,我会花很多精力跟读者互动。想购买签名本的,请加我个人的微信(zengr1988),可以直接微信付款,然后留下通联地址,方便邮寄。诸位收到书阅读后,也可以发微信跟我交流。我始终认为,一个写作者的最高荣耀来自读者。只有读者满意了,我的心才不会那么忐忑。再次感谢每一个默默支持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