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病变] “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病例】
图1A ~ C男,63岁,双上颈肿物3个月。
图1D~F男,67岁,主因发现右颈肿物来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影像所见】
图1A~C 横断面增强CT及冠状面重建像显示会厌、会厌披裂皱襞、假声带增厚,明 显强化,肿瘤侵及会厌前间隙,双颈深组淋巴结多发转移。
图1D~F MRI横断面、增强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会厌喉面肿物,呈中等信号,强化均匀,侵犯会厌前间隙。
【病理诊断】
图1A-C 喉鳞状细胞癌。
图1D-F 喉鱗状细胞癌。
【临床与病理特点】
喉癌好发于50~60岁年龄段,30岁以下少见。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喉癌常见于嗜烟酒者,声带过度疲劳、慢性喉炎、暴露于粉尘、石棉或电离辐射也与喉癌的发病有关。
声门上区癌(supraglottic carcinoma)在喉癌中占30% ~ 40%,一般好发于会厌,原发于喉室和室带很少见。由于室带不直接参与发音,早期声门上区癌一般无明显声嘶,仅有喉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当声门上区癌侵及杓状软骨或真声带时可有声嘶、咽喉痛、痰中带血。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CT扫描,尤其是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仿真内镜)可明确显示喉腔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对肿瘤局部浸润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评价更为准确,目前为喉癌的基本检查方法。MRI可多方位扫描,软组织对比度好,能明确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侵犯深度,为喉癌极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常规MRI检查,需扫描冠状面及矢状面T1WI和横断面T2WI。可以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对于肿瘤患者应行增强扫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诊断要点】
1.会厌、会厌披裂皱襞、室带等结构软组织增厚或肿物,增强CT扫描常为轻、中度强化, 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中等信号,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
2.肿物较大时常侵犯会厌前间隙、喉旁间隙等重要结构。CT表现为正常脂肪密度被软组织密度病变取代,MRI的T1WI表现为正常高信号的脂肪为中等信号的肿瘤所取代。
3.喉软骨受侵,常表现为软骨侵蚀、溶解,亦可有软骨硬化表现。软骨广泛性溶解、破坏及肿瘤组织穿透软骨侵及软骨外侧为软骨受侵的可靠征象,喉软骨受侵MRI的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的增强MRI扫描有助于早期软骨受侵的发现。
4.颈部淋巴结转移,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常有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转移淋巴结表现为边缘强化、内部坏死的典型鱗癌转移淋巴结征象,包膜外侵犯多见。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喉水肿、喉结核等鉴别。
1.喉水肿 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增厚,边缘光滑,两侧对称,增强扫描无异常强化。
2.喉结核 多发生于青壮年,表现为会厌、会厌披裂皱襞、声带和假声带等喉内结构对称性、弥漫性增厚,密度不均,双侧喉旁间隙常受累,增强扫描为不均匀斑点状强化。一般不破坏 喉软骨,很少累及声门下区。
【评述】
喉癌定性诊断并无困难,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在于确定肿瘤的范围、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 及评价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喉部软骨受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