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代教养危机:被过度保护而延迟长大的一代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养另一个生命,带领孩子,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
作者介绍|陈雪如
国立政治大学辅导与咨商硕士毕业,现为Ashley心理科学苑创办人、企业课程讲师、大专院校辅导老师。擅长领域包含协商谈判、人际沟通、亲密关系、亲子教养、情绪调适等。深耕于青少年辅导十余年,深信家庭是一个系统,家人彼此间会互相影响,提倡以正向教养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期待他们能发展出足够的心理素养,以面对未来变动快速的世界。专业证照:咨商心理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家长讲师、NLP专业执行师、国际催眠执行师。
亲爱的,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多半凭着自己以前被对待的经验来教导孩子。有些人立志不让孩子受到自己童年时不堪回首的对待,努力学习新的教养方式,但到头来还是从自己身上,看到过往父母的影子,因此感到无力和挫折。
其实,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从彼此的互动相处上,回忆起过往父母如何养育自己的历程。
但是在上个世代以打骂挂帅、批评多于称赞的教养风格下,许多孩子都长成受伤的大人,这些大人虽然很努力用自己所知道的方式去爱孩子,却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亲子关系变得伤痕累累。
关系是伤也是药。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会让我们受伤,但也因为这份关系让我们有了疗愈的可能。
当父母真的这么难吗?
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似乎不这么认为。擅长客体关系理论的他,基于自己对母亲与婴儿关系的长年研究,提出了“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这个概念。
温尼考特认为,母亲是环境的一部分,身为孩子的照顾者,重要的是能提供促进发展的环境。父母无法总是牺牲自己的需求,以满足孩子的期待。
事实上,父母让孩子失望是必然的,这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绝佳机会,因为在社会上的正常互动,不会有人百分之百满足我们的期待。
因此,比起当个“完美”的父母,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够好”的父母。没有父母可以当圣人,想要不伤害亲子关系,过度讨好、溺爱孩子,只会妨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先能原谅与肯定自己,才有能力原谅并肯定孩子
我认为,成为父母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那就是原谅与肯定。原谅自己不是完美的人,我们也曾经犯错,伤害了孩子的心。同时也肯定自己,为了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一直很努力摆脱过往父母带给自己的桎梏。
我希望《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这本书能帮助那些自认为不懂孩子的父母,让他们真正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跟孩子建立“关系”却不过度溺爱,同时也透过与孩子的互动,照见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和解。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点,在于网络世代的亲子关系。现代社会因为科技发展,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虽然亲子之间本就存有跨世代沟通的问题,但网络的出现,让世代间的隔阂更加明显。此外,智能型手机的普及,也大大影响青少年运用时间的方式。
研究世代差异超过二十五年的特温格教授(Jean M. Twenge),她在《i世代报告》一书中指出,现代青少年变得较少出现叛逆期,对于差异更加包容,却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例如忧郁、失眠、自杀、社交恐惧、性别与性向认同等等。
这是因为,现代青少年在生理方面虽然被家长保护得很好,心理方面却相当脆弱,且延迟长大,明明是大学生却表现得像婴幼儿一样,甚至需要带睡觉放在身边的玩偶来教室上课,才足以慰藉自己、获得安全感。
我长期在学校担任辅导工作,近身观察网络对世代间造成的影响,希望藉由大量与青少年晤谈的实务经验,做为孩子与家长间跨世代的沟通桥梁。
让青少年在最彷徨不安的时期,有值得信赖、依靠的家长相谈;让家长为孩子指引方向,成为他们的领航员。
最后,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所有的案例皆经过修改,如果觉得案例中的故事跟家里的很像,是因为家庭问题本来就有许多共通点,相似的家庭故事总会一再上演。希望这本书,能为家庭带来不同的相处模式。改变,从我们这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