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在山西建都的二十五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唐国:唐国历史极其悠久,从上三代到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存在,只是国君有别,周朝之前的唐国国君为祁姓,初期为帝尧封地,因尧号称陶唐氏,故称唐国,其后代的封国在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此为古唐国。周成王在位时把唐国所在的地(今天的山西省翼城县)封给他的弟弟唐叔虞,将尧后迁至杜国。,周朝唐国立国,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因此唐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国前身。
晋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春秋时期晋国显赫一时,基本都是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维持了近百年的霸业。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景公失霸。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杨国:周宣王时期始封的诸侯国,周宣王时期,宣王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侯爵爵位,君主称为杨侯。后被晋献公所灭,杨被封给献公之弟伯侨,成为后来的杨舌氏家族。
贾国:西周时,周康王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姬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共公,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公爵爵位。因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贾国的领土也被吞并。
霍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其六弟叔处于霍,是为霍叔处,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处因胁从之罪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处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661年,霍国传至求为霍伯,求认为从前周成王对其祖先霍叔处安置不当,遂自称霍公,史称霍哀公,变伯爵为公爵。晋献公得知求自称霍公后,心中不平,于是出兵灭霍。
耿国:公元前1525年,商朝第七世、第十四帝王、成汤5世祖孙祖乙,把国都从相地(今河南省的内黄县)迁到耿地(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再次将国都迁到了了庇地,将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带),并立祖丙为国君。 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再次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春秋时(公元前661年),耿国末代君主太乙当政时被晋献公所灭。从殷商时期的祖丙立国到春秋时期太乙弃国归隐,古耿国共经历了商、周、春秋三个时期,先后共25代32位君侯,时间长达700余年。
黎国:商时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就存在黎国,为九黎之后,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封地迁至山西省黎城县东北一带,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
姜国:春秋时期的小国,和杨国为邻国,在今山西洪洞附近。
魏国:此魏国非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原为商朝时的芮国,西周分封时分设为魏、芮二国。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发动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前661年,魏国为晋国所灭。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大夫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魏犨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芮国: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荀国:亦作郇国,周成王初年,荀国被陟封于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之临汾故郇城,后为晋所迫,沿汾河流域南迁至今山西省临猗县之故郇城。春秋初期晋国分裂,荀国曾经参与讨伐曲沃,当时的曲沃伯正是后来的晋武公。后为晋武公所灭。
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因为南方的吴国也叫做虞国,所以这个虞国叫做北虞。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
冀国:周代属国,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春秋战国时期,冀国在今山西河津市。虞国边城墩邑曾遭西邻冀国侵犯,晋国看到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就出兵讨伐冀国,解除了虞国的危机。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
董国:古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后来为晋国所并。
屈国:商周两代均盛产良马的诸侯国,其范围在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吉县。
蒲国:蒲国之都在今山西隰县西北。蒲为隗姓国,赤狄别支。
潞国:潞国之都在今山西潞城东北。潞为隗姓国,赤狄别种。
鄂国:商时,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今山西乡宁县),夏商时为诸侯国。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三公 。西周初年,鄂国的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
北虢国: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就是周武王的两个叔叔,都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被封在雍地,位置在陕西宝鸡一带,称作西虢,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这两个国家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虢国后因犬戎侵扰而东迁,迁移到三门峡之后,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在上阳的虢仲(就是原来的西虢)的封国被称为南虢。在下阳(今山西平陆)的虢叔的封国被称为北虢。北虢是从西虢分裂出去的,二虢实为一国。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郤国:春秋时期,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凶,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其后遂以封地为姓,形成郤氏。 郤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来被晋厉公灭族,有子孙逃往楚国,楚昭王时郤宛任左尹。其子孙后代沿袭祖姓为郤氏。
代国:春秋末年今浑源一带属北方民族建立的代国,战国初期代国为赵所灭。代国之都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代为姜姓国。北狄的一支。
霸国:西周时期诸侯国,未见有史料记载。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贯穿整个西周并延续至春秋初期,霸国的最高统治者为霸伯。
倗国:历史上无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晋国附近存在,其范围在山西省绛县。亡于晋。
仇由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中山国与晋国之间,在今山西盂县。属白狄民族。前458年这一年,晋国大夫智伯与赵、韩、魏四家瓜分了范、中行两氏的领地后为了继续开疆拓土,位居四卿之首的智伯将目光瞄向了晋国东北方的中山国和仇由国,而仇由在晋与中山之间,便成为首攻目标。但那里地处太行山脉,仇由国在山中,而山路崎岖,多险阻。于是,智伯命人铸造了一座两辆大车并排才能装载起运的青铜大钟,假意送给仇由国君,哄骗仇由国君铺桥修路,于是路修好不久,晋国大军蜂拥而至,仇由国灭亡。
娄烦国:历史悠久,夏朝就有楼烦子建楼烦国,今娄烦在其境域。由于娄烦从夏朝到春秋战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与北方胡人杂居的地区,他们主要以畜牧为生,善骑射,剽悍勇猛。当时楼烦的疆域相当于今天北起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南到山西省的朔州市。后来逐步强盛,成为与秦、晋、燕等中原国家相对抗的势力。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楼烦国乘虚南下,势力发展到现在的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此后100多年里,楼烦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