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2021.5.6):存在了15年的肺磨玻璃结节是癌吗?要手术干预吗?

我经常说,我们要重新定义肺磨玻璃结节这一疾病,特别是其实的原位腺癌与不典型增生。如果是癌,也要与传统肺癌进行区分,因为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实在是非常惰性的,与传统肺癌混为一谈,容易让人恐慌;如果不是癌,那么请卫健委牵头修改这个名称,把它从腺癌分类中剔除出去,免得大家恐慌。今天有位网络问诊的病友,他的右上叶结节已经存在了15年,有影像资料的也从2014年起到最近都有,大小形态都没有什么改变。我们先来看看其病史,以及他各时期的图像:

可见有影像资料以来,每次的复查都没有明显的进展或改变。它是磨玻璃结节吗?显然是的!它是早期肺癌吗?可能是的!它是原位腺癌吗?可能性大!它会是浸润性腺癌吗?基本不是的!但毕竟太长时间没有进展了,让我有些怀疑它会不会不是原位癌,当然更不可能是浸润性腺癌。我们这么考虑的:该病灶的病史这么长,却无明显进展,密度低,局部有细条状偏高密度。如果原位癌要比这病灶密度高一点。我感觉更可能是慢性炎伴肺泡上皮增生或纤维增生。

他之所以问诊,是因为他问了北京一位全国有名的教授,告诉他至少微浸润性腺癌,所以他有些动摇了,怕影像预后。教授告诉他,为了一网打尽右上3处病灶,可能需进行右上叶切除。我们且来看右上叶另两处病灶:

多么淡而小的病灶呀!主病灶有影像资料以来7年没变,按报告看15年前就有,即使是微浸润性腺癌又如何?只要能关注复查,随访肯定安全,都可以一年一次常规检查。更何况,它可能并不是微浸润性腺癌呢?若是不典型增生或慢性伴纤维增生而已,切了右上叶岂不可惜之极!

所以我也一直觉得,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肺癌若真不同于传统肺癌,病理上的微浸润或浸润,也不应该是是否做肺叶切除以及是否干预的最佳评判标准。比如只要是纯磨玻璃,都没有转移风险,不管最后其病理是不典型增生、原位腺癌,抑或微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腺癌的贴壁型,那么针对2厘米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是不是要手术呢?术中快速切片示浸润性癌了,是不是一定得进一步肺叶切除并系统性清扫淋巴结呢?超过2厘米的纯磨玻璃也没有发现存在转移的,那么到底多大才一定要干预呢?2厘米为界、1厘米为界,还是重新定义呢?这些问题都要我们去多思考。追求经济效益,比拼手术量的模式肯定不是可持续、科学与负责任的肺结节诊治模式!为了改变肺结节治疗的乱象,希望多一些思考,即便我只是一地级市医院的普通医生,而且很多同道提醒我要注意影响,少说过度治疗与治疗乱象的事,我还是觉得我该有自己的立场。人微言轻,无法成为大伽,参与制定规范共识指南,那普及肺结节知识,让百姓认识到肺结节到底是个怎样的病,从而正确面对肺结节。不恐慌,也不放任,关注而不焦虑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也常说,我们不要老说病人焦虑,病人一定要开刀。其实病人的焦虑主要成因一是医生夸大了肺结节的危险性(也有些本身认识不够,或者前些年,大家都认识不足),他的焦虑是医生给的;二是科普做的不够,肺结节患者对该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我们要多做科普、多介绍肺结节,多说纯磨玻璃结节随访多年不进展的安全,让人们少些恐慌。同时也要告诉大家,可安全随访不等于放任不管,持续的关注仍是必要的,进展到有风险时还是要及时干预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