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登堂」003第三讲天行地载,五行存乎其中

盘古开天地,一斧头下去,宇宙发生了大爆炸,据说宇宙到现在仍在膨胀状态当中。在这个状态下,轻清上浮者形成天,重浊下沉者形成地,于是有了我们人类现在生存的乾坤,《易·系辞传》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人类有乾坤,天行而地载,万物得养乎其中。天之行,时间也;地之载,空间也。天行有时,分春、夏、秋、冬、中等五个阶段,其“中”在夏秋之间;地载有状,呈生、长、收、藏、养等五种状态。天有五行,地有五载,天行地载而五行规律存乎其中,古圣因而总结出了五行之说及其规律。

“五行”是《易经》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架构,其实质就是《易经》象、数、理中的“数”,也就是天地之数的玄妙组合,具有时间意义上的属性。《易·系辞传·上》第九章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地之数两两相合,天地相得,阴阳相合,遂成五行之数。明确地讲,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就是说,一和六组合而成其性,名曰水;二和七组合而成其性,名曰火;三和八组合而成其性,名曰木;四和九组合而成其性,名曰金;五和十组合而成其性,名曰土。天地之数相得而各有合,遂成五行之数。万物变化,五行之数在其中矣,这就是万物之定数,故曰“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五行规律是《易经》中最基本的规律。所谓“五行”就是指事物随着时间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五种状态及其属性。分别用木、火、土、金、水表示。《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洪范》中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做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所谓“行”,本指运动、变化,这里指运动,变化中所显示的状态及其属性。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五行规律就是指关于五行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五行规律源于阴阳消长的规律,也就是矛盾转化规律,具体表现为矛盾在转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之间主要是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这就是五行的正常变化顺序。五行顺序变化,则为相生关系,跨越顺序,则为相克关系。也就是说相邻为生,相隔为克。这就表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则五行相生,如果跨越事物发展的必由阶段,则五行相克。相生则事物发展顺利、亨通,相克则事物发展受阻、迟缓。比如金生水,水生木,这是自然而然的,故必然顺利;如果跨越“水”这个阶段,从“金”直接发展到“木”这个阶段,那么“金”一定会制约、打击“木”,使“木”的发展受到阻碍,那么“木”的发展一定是不充分的。要改变事物相克的局面,一定要培育、补足介于它们之间的那个发展阶段。五行相克,节令不时也。金克木,正如秋不经冬而直接进入春天,本当为冬,却行春令。《礼记·月令》云:“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又曰:“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又曰:“季冬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

一直以来,人们对五行的认识存在偏差,要么认为很神秘,最终陷入唯心主义;要么认识很肤浅,把五行看成是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五种物质。实际上,五行既不是不可知的东西,也不是指具体的物质。“五行”就是指事物随着时间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五种状态及其属性。特别注意:是抽象的五种状态及其属性,而不是具体的五种或五类物质。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东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行的状态及其属性,所以才借用它们来命名五行,切记,它们只是一个名字,是一个符号,而不是具体的物质。

“《易》与天地准”。《易·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又进一步解说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古以北极星为天帝,以北斗七星为帝车,认为天道运行就是天帝驾车巡游。欲识天时,斗柄所指。斗柄东指,天下皆春,五行属木,万物出生;斗柄南指,天下皆夏,五行属火,万物俱长;斗柄在中,天下长夏,五行属土,万物得养;斗柄西指,天下皆秋,五行属金,万物敛收;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五行属水,万物闭藏。五行顺行,四季分明;五行顺行,昼夜乃成。是有八卦,分属五行。震巽属木,帝之所出;离明在南,五行属火;坤地在中,五行属土;兑乾属金,杀气在西;坎险在北,五行属水。五行相生,八卦相荡,天之道也。

由此可见,五行之木,其属性就是萌生、出达,顺春气也,谓之木道;五行之火,其属性就是茁壮成长,顺夏气也,谓之火道;五行之土,其属性就是万物致养焉,顺中和之气也,谓之土道;五行之金,其属性就是肃杀敛收,顺秋气也,谓之金道;五行之水,其属性就是密闭藏精,顺冬气也,谓之水道。五行与人,志学之年属木,而立之年属火,不惑之年属土,知天命之年属金,耳顺之年后属水。人在奋发进取阶段,五行属木;事业如日中天阶段,五行属火;传承子孙阶段,五行属土;收敛退隐阶段,五行属金;颐养天年阶段,五行属水。

五行是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易经》的理论基础。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皆与五行规律并行不悖,所以万事万物皆可与五行搭配为用。举例如下: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天干:  甲乙   丙丁   戌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卯辰 巳午 未申丑寅 酉戌 亥子

八卦:  震巽    离    坤艮   兑乾    坎

方位:   东    南    中    西    北

季节:   春    夏    伏天     秋    冬

气候:   风    热    湿    燥    冷

五色:  青(绿) 朱(赤)  黄    白   玄(黑)

五味:  酸    苦   甘(甜)  辛(辣)  咸

五臭:  膻    焦 香 腥 朽

情绪: 喜 怒 静 哀(悲愁) 乐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体质: 筋 动脉 肌肉 皮肤 骨骼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体液: 泪(泣) 汗 涎 涕 唾

音: 角 徵 宫 商 羽

律: 大蕤 中吕 黄钟  夷则 应钟

武帝: 大皞 炎帝 黄帝 少皞 颛顼

五神: 勾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虫形: 鳞 羽 倮 毛 介

成数: 地八 天七 (地十) 天九 地六

数: 天三 地二 天五 地四 天一

五祀: 户 灶 中溜 门 行

昼夜: 晨 午 午后 昏 夜

运势: 兴 旺 盛 衰 隐

年龄: 少年 壮年 中年 衰年 老年

经历: 致学 而立 不惑 知天命 耳顺

五德: 仁 礼 信 义 智

农事: 耕 耘 肥 收 藏

仁义礼智信的观念,配合五行规律,始终贯穿于《周易》的后天八卦中。天道人德,融为一体。春气好生,人道为仁;夏气好长,人道为礼;中气为养,人道为信(和);秋气肃杀,人道为义;冬气闭伏,人道为智。初生行仁,壮後达礼,礼中则和(信),过信行义,适义为智,智以存身,逢时又仁。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孟子说:“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尊)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行止)是也。”孟子主张“性善论”时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后董仲舒又推出“信”的观念,把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之道“。

(子夏故坛原创)

专栏
周易登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