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磁共振(MRI)常规扫描技术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专用线圈或关节表面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患侧中立位或外旋位(即掌心向上),尽量避免内旋位(掌心向下),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对侧可适当抬高使被检侧紧贴床面,患侧肩关节尽量靠近主磁场中心,患侧肱骨不要与胸腔接触,线圈中心置于肱骨头,并配戴耳机保护听力,肩部用海绵垫固定以减小运动伪影。
定位中心:肱骨头。
常规扫描方位:横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
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表面及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轴位: AX FSE T1 横轴位T1加权序列
以冠状面和矢状面作为参考定位。定位中心置于肱骨头,在冠状面上定位线尽量与岗上肌腱长轴一致;矢状面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垂直于肱骨长轴。扫描范围由肩锁关节向下至关节盂下缘,范围需包括整个病变。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去掉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
横轴位:AX PD FS FRFSE横轴位PD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复制AXFSE T1定位线。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使用的FS脂肪抑制技术需添加局部匀场。
冠状位:COR FSE T1 冠状位T1加权序列
以横轴面和矢状面作为参考定位。定位中心置于肱骨头,在横轴面上定位线平行于岗上肌腱长轴;矢状面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肱骨长轴。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肩关节,范围需包括整个病变。。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为了减少扫描时间,可去除添加上下饱和带。
添加NPW成像选项。
冠状位:COR PD FS 冠状面PD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复制CORFSE T1定位线。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添加NPW成像选项。
使用的FS脂肪抑制技术需添加局部匀场,如脂肪抑制效果较差,可选用STIR序列。
矢状位:SAG PD FS 矢状位PD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以横轴面和冠状面作为参考定位。定位中心置于肱骨头,在横轴面上定位线垂直于岗上肌腱长轴;冠状面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肱骨长轴。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肩关节,范围需包括整个病变。
频率编码方向为左右。
采用部分PhaseFOV可缩短扫描时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添加NPW成像选项。
使用的FS脂肪抑制技术需添加局部匀场,如脂肪抑制效果较差,可选用STIR序列。。
增强扫描
肩关节很少进行静脉注射增强扫描,怀疑肿瘤包块时进行静脉注射增强扫描。
推荐序列:
AX FS T1+C
SAG FS T1+C
COR FS T1+C
造影剂:0.2mml/kg或者0.1mmol/kg 。部分病例可直接用稀释后的对比剂行肩关节造影。
注意事项:
1.由于肩关节的特殊性,为了保证信噪比及脂肪抑制的均匀性,患侧肩关节尽量靠近主磁场的中心,对于使用FS脂肪抑制较差序列可使用STIR序列扫描。
2.患者体位应尽量让患侧掌心面对躯体,大拇指向上,或者让其掌心向上,即中立位或仰卧外旋位(即掌心向上),为了避免冈上肌腱与冈下肌腱的重叠应尽量避免内旋位(掌心向下)。
3.关节尽量使用短TE及短回波链成像,在短TE成像序列中,应注意肌腱的“魔角现象”。
4.为了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FOV不宜过大。
5.在肩关节造影中常为了观察肩袖和盂唇的病变需采用肩关节的外展外旋位(ABER)斜轴位扫描。外展外旋位即患者仰卧,将患侧手掌至于头下或头顶并掌心保持向上。
常规扫描序列推荐:
常规平扫脉冲序列
AX FSE T1
AX FSE PD FS
COR FSE T1
COR PD FS
SAG FSE T2 FS或SAG PD FS
扫描技术参数推荐:
2D 层厚=<4.0mm,间距=<层厚10%,,矩阵>=256*224,FOV15~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