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红孩儿”成为中科院博士,牛娃养成,你需要告诉孩子3件事!
《西游记》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其中红孩儿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熊孩子”的代言人。
时隔多年后,当年那个穿着红肚兜、扎着两个小鬏的“红孩儿”扮演者,现在怎么样了呢?
当年小演员赵欣培凭借“红孩儿”这个角色一炮而红,谁知之后便在演艺圈消失了。如今他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却换了一个身份——中科院博士。
看到这样的热搜,很多网友觉得十分震惊,还有人搞笑评论到:“我居然还看过他小时候的样子。”
从电视剧童星到中科院博士的华丽转变,令无数网友诧异,但当你知道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爸妈时,便不会觉得意外了。
网友@我要用心生活啊啊啊 这样评论到:
“他爸爸也很厉害,退休了给我们研究生上课,70岁啦打扮很神气,上课全程站着,每天都精神饱满,满面笑容。”
对于孩子演戏这件事,赵欣培家长采取的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他们没有逼迫孩子放弃学业成为赚钱的工具,也没有强制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回学校学习,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家里从小的教育,以及环境的耳濡目染,让赵欣培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以至于此后的片约,都被他一口回绝了。
能把赵欣培培养成中科院的博士,和他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者,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引导和教育呢?以下3点,分享给大家!
学习比赚钱重要
纪录片《工厂男孩》记录了这样一群男孩,他们大多是中学学历,甚至中学没毕业便辍学出来打工,本以为能过上自由的生活,实现财务的自由,而等待他们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节衣缩食和埋头苦干。
一个月三千的工资,只够他们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维持基本生活。故事里的一个主角郭颖,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已经打算回老家了,导演记录下了他拮据的生活。因为工厂的热水很贵,所以他只能用冷水洗头;因为开的工资太少,他一个月舍不得买一件衣服。
导演问郭颖的室友觉得读书有用吗?他的室友辛酸地回答:“等出来以后才知道读书有用。”
另一个主角余兵说:“出来打工你不能自己决定工作好不好。”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满是无奈。
黄执中在《奇葩说》里谈到完美人生时说道:“什么是完美人生?时时能选择,路路有回转,当你的选择越多你就越快乐。”而学习,就是为了增加我们孩子的选项。
Professor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把赚钱当成目标的时候,你是很难赚到钱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是没有什么金钱观念的,一心向“钱”看,很容易迷失,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金钱观念,才能让孩子拥有可以选择的人生,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
知识比成绩重要
很多人看到这会问,读书和成绩不是一码事吗?非也!
郭麒麟算得上是“可以没文凭,不能没文化”的真实写照,哪怕他初中就辍学了,但他一直没有停止读书学习。
在节目中,他谦卑有礼、出口成章,各种典故诗句信手拈来,各种知识储备远超常人,郭老师教导有方,让无数人自愧不如。
清华才女武亦姝这个让无数人感慨的天才,曾经也是让爸妈头疼的顽皮孩子,她小时候很爱玩不爱学习,爸妈安排的绘画、古诗、读书的兴趣班她都不想去,让爸妈十分着急。
一次去一个朋友家里,看到别人孩子很爱读书,武亦姝爸妈虚心请教,才知道人家父母天天和孩子一起读书,从此以后武亦姝的爸妈把下棋、打牌的活动都换成了读书,这也让武亦姝受益匪浅。
父母的陪伴让武亦姝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15岁时,她已经可以背两千首古诗了,最终武亦姝考入了清华。
她的爸妈没有一味让孩子追求成绩,而是发掘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从中获得满足与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喜欢“填鸭式”教育的家长,他们只一味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兴趣,忽略底蕴的积累。
成绩是很重要,但并非唯一,孩子的兴趣,爱好,读过的每一本书,参与过的每一场活动,都能给孩子带来营养,都能丰富孩子的人生。
品行比才华重要
疫情期间,短短几天,一个叫许可馨的名字在网络上爆火起来,但关于这个名字的讨论基本都是声讨。
作为一名拿着国家奖学金留学外国顶尖名校的女生,她发布辱国言论,公开崇媚洋外。甚至在李文亮医生抢救时发布微博,用不堪入耳的词语辱骂国人,品行与成绩的巨大反差,令人发指。
她的同班同学表示:其实她挺有才华的,成绩也不错,做实验也很厉害,没想到短短几年会变成这样。
国家和母校呕心沥血培养她,为何她会如此恩将仇报?从她父母的言行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在这件事受到关注的第一时间,她的父母不是让她认错道歉,而是怕她的生活受到影响,第一时间让她的叔叔给她打了五万美金的生活费,并嘱咐她风头过了再回来。不明事理、自私自利在这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健全的人品,远比傲人的成绩更加难得。
正如但丁说的那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人”字好写,一撇一捺,但是要做好一个人,却需要一生去成长和践行。
Professor点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其实远没有那么夸张,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兴趣、引导和坚持的结果,只要父母以身作则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的孩子一样可以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