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随口吟出一诗,便道出人生大智慧,看完让人醍醐灌顶!

契此,号长汀子,是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高僧。因其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故人称“布袋和尚”。又因其示寂前曾留下一诗“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故世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小编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插秧诗》,便是契此所著二十四首诗偈中的代表作。《插秧诗》是契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则有一个传说。传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尽皆答应,并以分身将各家的田插好。当天晚上,各家来请他吃饭,他也用分身前往。众人才意识到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其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这首《插秧诗》。

顾名思义,这首诗是以插秧之事,来写禅者的修持。对于修禅者而言,这首诗浅白平易,却饱蕴禅机,参透可以得大自在。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则道出了人生的处世智慧,看完让人醍醐灌顶。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契此的这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首先,诗的前两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意思是说,当你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在水田的时候,你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众所周知,修禅者行住坐卧、担水砍柴皆是禅,插秧亦如此。而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感悟,便是“低头”。“低头”,是人生的处世智慧。当人只会平视时,他的目光便会被树木、高山等等阻挡,于是便看不远,眼界也打不开,长此以往便会陷入到困境中。但当他懂得低头的时候,便能够看到所不知的另一片美丽的天空。也就意味着眼界随之开阔,心情随之舒畅。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的地方。

然后,诗的后两句“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意思是说,你所插的每一根秧苗都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实际上却是一直向前的。“六根清净”,对修禅者来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面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时,内心能够做到没有贪嗔痴等烦恼心念伴随。当然,我们普通人不需要做到如此,需要记住的则是后面一句中的“退步”。在这个社会中,人总是想着如何向前进步,往往会伴随着误入歧途、陷入困境等等。但殊不知,有时候退步也是前进。或许退步的时候,会发现另一条更合适的路。这首诗中的“低头”和“退步”,便是人生大智慧,它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低就是高,退就是进。正如,在某些时候,赢就是输,输就是赢。总的来说,掌握了这一点,便可以调整世界观,开阔眼界,使得心灵和所作所为达到更高层次的一种自由。strong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stro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