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去看你
文:张宇奇 聂传安
背诗,干嘛?
增加知识,提升气质,丰富学养,美化人生……
也许都是。
但在一班张宇奇同学看来,背诗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他有一文名为《穿越时空去遇你》——看看,题目不小心就给了我们剧透。
“张宇奇,你爸爸叫你六点十五分出校门,等他来接……”周五下午临近放学时,老聂在讲台上嘱咐事情时说道。(这是各位班主任时不时要做的事之一)
“不是吧?刚学了五天,好不容易捱到了今天啊!要知道我这一个星期最期待的时刻就是现在啊!想想我那凌乱而温馨的'狗窝’……唉!居然还要等七千二百秒!”对此,我心中充满了焦躁和不满。(正准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自己的“狗窝”时,老爸强力地按下了暂停键)
但是老父亲不来,我也没办法。不过我至少比刘彦杰好一点,刚刚老聂说他的老父亲来都不来了……(嗤笑)(幸福是怎么产生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比自己更惨。记得那周小刘同学屡犯错误,气得他老爸让他自己坐几十站公交车自己回家)
我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写着作业,时不时抬起头目送同学带着笑离开,也偶尔“欣赏”一下剩下寥寥几个同学的“发作”。(走者喜,留着怒,而这一切都成了宇奇同学眼中的风景)
不久,班上的同学走得差不多了。我感到有些渴,起身去打水。一转头,映在眼中的景象突然使我沉静了下来:一道道光束从成千上万的叶子之间挣脱,轻柔地落在地上;再往远看,阳光失去了叶子的束缚,肆无忌惮地在广袤的操场上撒欢,任由一个个学生去追逐……(好漂亮的写景文字!这孩子心静心细,观察力强)
正当我沉浸于其中时,一声声鸟的叫声传入我的耳朵。也许是影响了我的沉静,平日里清脆欢快的“歌声”现在成了尖锐刺耳的噪音。(这两段是文章的“转”,它将引导情节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突然,我想到了什么,快步走回教室,翻出《唐诗三百首》,找到七绝中的最后一首,果然,我见到了它:(又是这本书……我都快有点不好意思了)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有家,归不得;鸟儿,别啼……这诗也太应景了吧?这是无名氏的一首《杂诗》,前两句是“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这一刻,我似乎看到了作者,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回不了家的愁思。我与这位无名氏心意相通了!(此时,“我”仿佛是他,他仿佛是“我”)
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视频,那是关于一个年轻的男生自己动手用纯金复原打造“三星堆黄金面具”的故事。这位男生身上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几百万人敬佩和感动,他甚至也因此被央视点名。(宕开一笔,且看如何与上文融为一体)
在被采访时他说:“在还原金面具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三千年前那位工匠的精湛技术……那种工匠精神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值得现在的人去学习和致敬……有些道路无论沿途的人怎样去描述风景,都不如亲自去看看。”(那青年打造面具,就是想“亲自去看看”三千年前工匠的风采)
是啊!我们现在背唐诗不就在干这件事吗?(二者有相似之处)
穿越时空去遇见他们,与他们成为心意相通的朋友!(这种思想来自于一位十三岁的孩子,让人吃惊让人欣喜)
多有趣啊!(还是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还有一些娃因老师逼着背诗而倍感痛苦时,宇奇说背诗“多有趣啊”;当还有一些娃把背诗仅仅当成提高分数的手段时,宇奇说背诗可以“穿越时空去遇见他们,与他们成为心意相通的朋友”……
趣味明显不同,境界高下立判。
进入唐诗,你可以见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王昌龄、岑参、高适、王勃、孟浩然、柳宗元、李商隐、李贺、韩愈等等等等杰出人物,你可以与他们一起,看同样的景,披同样的风,嗅同样的味,举同样的杯,喝同样的酒,醉同样的态,思同样的乡,梦同样的人……
你的生命因此而精彩,你的灵魂因此而不俗。
对,朋友决定着你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