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发现欧阳询

本文着重梳理唐代大书家欧阳询建立起来的楷、行书法范式,厘清其书风形成的核心因素、风格特征、承继荣衰以及构建起来的内擫法对后世的影响贡献。并从后世补充的新资源、新发现中探究欧氏书法体系的构建和延续,重审其时代鲜活的独具特色的书法形式语言的利用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可能,并追寻其可能的指向意义。

《金刚场陀罗尼经》局部

《金刚场陀罗尼经》与《道因法师碑》局部对比

《长谷寺铜板法华说相图铭》局部

二. 新出土的欧系书法带来的新视野

欧楷书的最大奥秘在于笔法结构的万变与丰富,众所皆知的险劲谨严中却隐示着极大的灵秀和生动,却多被误读成刻板整齐,失去了欧字神采的内核,若无明师高手点拔,试图单单通过临写一两个名碑接近欧体奥堂确是异常坚难,又由于拓本的选择如未能寻得最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如何才能觅得良方?地下出土和传世文本的新发现是时代带来的最大的机会和方便之门。

2015年5月西安最新发现疑似欧阳询楷书刻石《翟天德墓志》,唐贞观八年十二月廿五日葬。

近年来,西安陆续发现疑似欧阳询楷书新拓。分别是《李誉墓志》(贞观8年)、《王女节墓志》(贞观10年)、《邓通夫人任氏墓志》(贞观14年)和贞观15年的《丘师墓志》。加上1958年发现的《窦娘子墓志》(贞观11年)及2015年5月的最新发现《翟天德墓志》(贞观8年),新中国成立后共发现欧式楷书风格刻石6通,无一墓碑,均为墓志。初唐墓志尚无题写撰书人姓名的习惯,只能大致从书法风格推测可能与墓碑一样,这些墓志铭书法显示强烈的欧体风格,列为疑似欧书最为适宜,其中精品如《邓通夫人墓志铭》、《丘师墓志铭》等竟让人乍看之下竟有胜却欧书之想,可能也和刚出土有关,字口如新,熠熠生辉,再好的欧书北宋本在这些刚出土的新拓本面前宛然两个世界,新墓志的出土极大弥补了由于资源匮乏带来的认识不足,强烈的视觉震撼和高清晰的风格还原,让人赞叹不已!

这六通新出土的墓志各有特点,都是一流的书写一流的刻工,但都凸显欧氏书法风格的强大基因:险峻奇崛、内敛蕴籍,古雅遒劲。现举两品代表墓志略以阐示。

《李誉墓志》为石刻小楷,全称“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铭”,正方形58.5厘米×58.5厘米,铭文36行,每行36字,实存铭文1249字。字幅约1厘米,单字极小,娟秀动人,约立于贞观15年(公元641年),同年欧阳询逝世,如为欧阳询所书,当是欧阳询存世最后一篇墓志。此作在尽显欧楷特征的基础上,更加宽博潇洒、开张灵活,愈显老辣酣畅之势,增加了欧氏楷书的新元素,是我们看到了欧书可能拓展空间的呈现,它们带来的最大的启示是:古人早就激活欧楷了!

《丘师墓志》高85厘米、宽85厘米,2008年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出土,墓志36行,行36字,共存字1219字,比《九成宫醴泉铭》还多100多字。该志石现藏于河南洛阳。

墓主丘师是唐高宗和唐太宗时期的开国元老,贞观14年故去。因此,《丘师墓志》完全有可能是欧公书写,墓志中的字,与欧阳询晚年风格相近,结体平正中见欹侧,端庄中见灵动,穿插避让生动自然。笔画相当精致,刻工也极为精到,由于新鲜出土,保存完好,忠实还原了一千年前的书写风神,细观之下惊喜不断,其书写更为自然,已法度严谨著称的欧阳询此处倒显出一任轻松自然的欹侧多姿,笔画更加苍辣老到,结字更加内敛纵向,凸显风格指向,处处透出生机,除了欧阳询本人,谁还能写出这样的楷书?!不过问题是,85岁垂垂老矣、临终之前的欧阳询,还有精力写下如此篇幅、如此精到的小字吗?要知道,那时没有老花镜,更没有缩小技术,每个字都要实打实写到石头上去的。但不管是谁,终究是绝世高手所为,我们研究就是为打开一扇通往楷法极则的方便之门,诚为通途,殊胜之极!

《华严音义》部分

《千字文断简》

《汉书·扬雄传》残卷部分

《李峤杂咏残卷》局部

《光定戒牒》局部

《朝日新闻》报头由《大唐宗圣观记》碑集字而成

神乐殿匾额与《九成宫醴泉铭》集字

《李峤杂咏残卷》1

《李峤杂咏残卷》3

《李峤杂咏残卷》4

《李峤杂咏残卷》5

《李峤杂咏残卷》6

《李峤杂咏残卷》7

《李峤杂咏残卷》8

《李峤杂咏残卷》9

《李峤杂咏残卷》10

《光定戒牒》1

《光定戒牒》2

《光定戒牒》3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