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价值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去遵守规则或顺从权威:《爱因斯坦传》导读
尽管爱因斯坦在给自己儿子的信中称自己是如何痛苦心酸,并承诺将做一位真实、慈爱的父亲。但他最终还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了科研中。他在“处理科学难题时是那么有耐心并充满毅力,但在抽出时间处理复杂的私人问题上,表现出的性格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爱因斯坦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并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犹太难民,在美国时还展现出反对黑人种族歧视的行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天才的一生并非过眼云烟,如作者所说“没有爱因斯坦,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将不复存在。”从这位天才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成就,还有很多启发:
任何孩子都是可塑造的,缺陷中也潜藏着优势的发挥。
小时候发育迟缓的口语能力,让爱因斯坦养成了一个终身受益的习惯-用画面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用词汇表达。他可以借助想象力,轻松地把数学概念形象化。“他明白数学公式不过是上帝描绘自然的画笔”,他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为打猎。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成为专利审查员,看似为了生活委曲求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成为大学教授,却也阴差阳错成全了爱因斯坦的爱好-质疑假设、挑战假想、想象基本概念如何在现实中运作。后来爱因斯坦成为大学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诺贝尔奖似乎都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音乐是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并排解压力的最好方式。
书中写道:“在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的妈妈送给他一份礼物-小提琴课,它像指南针一样在爱因斯坦的生命中引起了共鸣,贯穿始终。”音乐帮助爱因斯坦思考,是他与宇宙间联系的纽带。哪怕他在深夜与研究成员辩论时,也会不时拉小提琴助兴。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
曾经与爱因斯坦互相欣赏、共同进步的前妻玛丽克为了照顾家庭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随着爱因斯坦在学术上的成就日益突出,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玛丽克只能望其项背,越来越产生一种疏离感,从而变得抑郁并抱怨。
而艾尔莎有自知之明,懂得照顾爱因斯坦,并保护他远离各种约束,让他专注于解开宇宙的奥秘。艾尔莎很享受丈夫的地位,她曾说:“除了作为妻子和母亲,我在其他方面一窍不通。我对数学的兴趣仅在于家庭收支。”虽然艾尔莎不像爱因斯坦的前妻一样,与他有共同的话题-数学,但她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丈夫所需要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希望沃尔特·艾萨克森这本《爱因斯坦传》可以激发起大家的阅读兴趣,并在自我教育及教育后代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就如爱因斯坦表达过的:教育的价值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表示去遵守规则或顺从权威。教育,更多的是训练学生如何去思考,而并不是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往脑袋里填满各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