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重现:忻州古城建筑之美

2018年10月,东城墙、南城墙和秀容书院、泰山庙、财神庙、关帝庙等一期修复工程已全部完成。目前,忻州古城二期修复建设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当中。

清代古城地图

古城改造修复鸟瞰图

古城的建筑,从四座城门说起。忻州古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永丰”、南门“景贤”、西门“新兴”、北门“拱辰”,取名于明万历二十四年,沿革至今。

解放前的东城门楼(资料图)

1960年代的北城门楼(资料图)

1930年代的西城门楼(资料图)

民国年间的南城门楼瓮城箭楼(资料图)

1920年代的忻州城外护城河(资料图)

忻州城南城门附近俯瞰(资料图)

忻州城内民居建筑(资料图)

2017年北城门楼远眺图

2019年南城门楼

2019年修缮后的东城墙

牌 楼

忻州古城的建筑主要有城池、州署、寺庙、民居等,以南北大街为中轴线,直通南北两座城门,在南北大街上从北到南建有明月楼、八座门及连三牌楼。大街两侧全部是建筑考究的古店铺。在城內各大街上有许多寺庙古建点缀其间,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50年代初的明月楼(资料图)

明月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拆毁于1954年,复建于2019年,其状如城墙高台,高台上建三檐歇山式阁楼,层层四角飞檐,明柱周匝,底层明窗棂隔扇围拢,高台四周有护栏,顶有圆形脊楼。楼体高峻,周身甚瘦,屹立当街,视有直向云天之气,故又称“凌云楼”。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复建于2019年。南北门洞一大两小共三眼,门洞间为中空墙体,其上各开两个小门,加之台顶中间文殊阁处的又一门洞,大小相见,各施其用,排列有序共计有门洞八个,故称“八座门”。

复建于2019年。第一道王家牌楼,匾额正面为“进士坊”背面为“连登科第”,以纪念王治于嘉靖壬子年中举,第二年殿试高中进士。第二道王家牌楼,匾额正面为“太仆正卿”背面为“祖孙继美”,以表达对王清、王尧臣、王治,祖孙三代清官勤政爱民功绩的崇敬和敬仰。

庙 宇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南域办事处西街村财神庙巷。财神庙整体坐西向东,其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现存文物建筑有中轴线上的大殿、献殿及两则的钟楼、北配殿,均为清代遗构。

1930年代的财神庙木牌楼(资料图)

2019年修复后的财神庙

关帝庙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分别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和改建,1999年再次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坐北向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米。庙门上关帝庙和护国寺两块牌匾并列。1985年4月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0年代的关帝庙(资料图)

2019年修复后的关帝庙

泰山庙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泰山庙巷,又名东岳庙。泰山庙整体坐北向南,其创建于北宋时期,文物建筑仅存中轴线上的大殿及西侧的钟楼,大殿为明代遗构,钟楼为清代遗构。

2019年修复后的泰山庙

复建于2019年旧时龙王庙有坐南向北面阔3间的戏台。旧有东西“罗房”多间,而后是左钟右鼓的角楼。北面居中是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绿色琉璃瓦筒脊,脊端有别于一般兽头,乃黄绿相间琉璃龙首傲向苍穹。大殿前过殿3间、进深2间,为卷棚顶、明装脸。

商铺老字号

清末民初是忻州商业的黄金时期。城內有商铺400余户。南北大街、东大街、南北两关以及临大街的各条小巷商店林立,鳞次栉比。各商铺货物齐全,种类繁多。尤其是地处城中心的十字街,更为热闹繁华。

1939年的忻州古城北大街(资料图)

元恒泰(解放前为元恒泰糕点店,解放后为杂货修理商店)

南北大街西侧的街道由北往南依次有石狼巷、周家巷、打磨巷、草市巷、泰山庙巷、秀容巷、关帝庙巷。南北大街东侧由北往南依次有文庙街、学道街、兴寺街、大东街、顺城街。整个州城街巷内店铺、民居、寺庙布局合理,井然有序。

打磨巷,曾是名匠、作坊云集之地,集聚着许多金器、银器、玉器、铁器、石器等设计、加工、制造行。打磨二字,既是生产过程,也体现着一种精工细作、诚信永恒的工匠精神。打磨巷口,跨南北大街,高耸的三层过街木牌楼,一面的巨大匾额“百叶臻荣”,描述了忻州当时工商业繁荣的景象;另一面的“精勤信必”,就凝练、昭示了忻州人精益求精、勤劳敬业、坚守诚信的人文精神。

现复建复兴泉功能为大众浴池,位于光明街南一巷及草市巷交叉口。早期为嘉禾陈氏布庄,开阔5间门面,门楼高耸,彩布显眼。“复兴泉”几经演变,解放初,几位同仁合资,在偌大的院落内开设澡堂,生意格外红火。

三家店(资料图)

位于城西最高处,因早年有南北并列之三家旅店而得名,专门接待骡马帮骆驼队。光绪二十五年由基督教传教士兴建礼拜堂,占地四十亩,解放前为忻县农职校所占。现东胜泉温泉精品酒店、东胜泉温泉会所、左右客温泉精品酒店入驻三家店。位于三家店的西文殊寺旧址,建立五台山文化研究院。

是一家炉食点心铺,位于泰山庙巷口以北20米。(现在南北大街98号),两间铺面,前店后院之形式。同另外三家(德胜楼、兴盛楼、桂香楼)属于当时州城最负盛名之炉食点心铺。这四家制作糕点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货真价实,有口皆碑。

位于丁字街口路西稍微往南。坐西面东,三间平房(现在的南北大街107号)。阎锡山曾经在此当过小伙计。

位于草市巷口南,其址最早是南呼延村张姓财主之产。解放初期建“合作大楼”,后改称“红旗商店”,是一座综合性商场,其经营规模在解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城内之最。

2019年复建。前身店名为“元和德”,初为面阔6间,两层歇山顶的木式古楼,但经一场大火烧毁,其财东筹划重建时出于对火灾的防范,又值西风东渐,遂建起标新立异的中西合璧楼样,楼梯全面砖包到顶。当地人忆及雕梁画栋彩门镂窗的木式古楼,难免嫌它呆板灰暗,故称其“闷楼旦”。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是我省保存完好且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书院占地30250.1㎡,规划建筑面积9612.25㎡。现有房屋208间,多数为旧制,院地形西高东低,高低错落,依自然地貌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院落。2004年6月10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容书院(资料图)

秀容书院上、中院修缮面积3829.86㎡,包括白鹤大殿、桂香殿、廖天阁、魁星阁、望萱阁、牌坊、龙岗第一景等建筑。

2019年修复后的秀容书院

位于忻州古城西南,顶部孔雀绿琉璃瓦铺顶,宝珠突兀高耸,六角飞挑,六根朱红明柱撑定六角凉亭的高顶,顶下围绕明柱护栏周匝,居中六角形天花板、由外角处向周边辐射出巧妙构筑的卧栏斗拱。每边长约3米,亭高约9米,为全城最高点。

亦称望萱阁,建于嘉庆二十四年,位于忻州古城西南高地之最南部。八角攒尖顶形,顶部青灰瓦布顶。史书记载,当时忻州知州鲁潢为江西人,公务之余,思念远在江西的母亲,便择高地筑亭,常常登高远望,以解思念之情。旧以“萱堂”代指母亲的居室,亦指母亲供堂。感于知州的孝心,遂将此亭命名为“望萱阁”。

北魏时,寇谦之天师便开始在此结庐祭祀老子。白鹤观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属皇家宫观,当时名为七圣观。因每年二月十五道教真元节,准有数十只仙鹤飞来落在亭台或道院而得名白鹤观。宋真宗也因太宗在忻州赞过白鹤观而赐名天庆观。

文昌祠(资料图)

该祠入间最深,檐下有廊,青碧琉璃瓦覆顶,推为明代建筑。由北至南为柏树院、枣树院、槐树院三进院落。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每逢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皆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

街 道

1939年代的忻州北关民居(资料图)

八字门楼

东大街全貌

东大街-小吃一条街

独具特色的秀容别院

南北大街商铺林立

文创街

赏花看景、听戏小坐、闲聊晒太阳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哪怕什么都不做

只是去忻州古城里坐坐

安安静静地听着城墙的呼吸

你就能体会到这座古城独特的魅力

任光阴从门缝里溜进来

从微黄的窗棂上落下来

滑进我的眼眸

凝视千年轮回的精彩

古老的城墙又焕发了青春

来源:忻州日报·忻州在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