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打喷嚏不断!这张方子,补正气通鼻窍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藏象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文说,介绍了京城四大名医的施今墨先生,治疗花粉性鼻炎的经验。

我说过,施今墨先生的方子,用于风热之邪,袭击鼻窍。

今天,我再给你说一张方子。它治疗什么类型的鼻炎呢?用我的话说,就是正气亏虚、鼻窍失守。

这是什么意思?

我还是给你从医案说起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28岁,姓吴。

什么毛病呢?就是有过敏性鼻炎,两年了。

本来,经过用药,尚能勉强控制。但是最近,因为工作劳累和受寒,使得病情加重。

怎么办?抛下西药,他决定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沉细、苔薄白、舌淡胖、腰膝酸软,四肢发凉,便溏,食欲不振,吃一点就饱,全身乏力,整个人的精神显得十分疲惫。

当然,由于鼻炎发作,此患鼻塞、流鼻涕,喷嚏不断,整个人的嗅觉几乎就丧失了。

当时,经过仔细斟酌,医家开了方子。但见——

黄芪25克,白芷20克,辛夷花、苍耳子各15克,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各12克,川芎、五味子各10克,甘草5克,鹿角胶、山茱萸各12克,党参、山药、白术各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30分钟分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之后,诸证大减。再用5剂,继续好转,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这时候,鹿角胶、山茱萸、党参、白术减量,再用10剂,并以补益肝肾的中成药辅助调养。

半个月后,诸证悉平,病告痊愈。随访一年,患者未曾复发。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来和你从头说。

我给你讲,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在于我说的“正气亏虚,鼻窍失守”。

首先,你看这个人,有脾肾不足的问题。腰膝酸软,这是肾气不足,肾不能濡养腰部和筋骨。四肢不温,这是肾阳亏虚,温煦失常。便溏、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这是患者脾虚,运化失常,肌肉失于气血濡养所致。脉沉细、苔薄白、舌淡胖,这一看就知道,是妥妥的正气不足、脉道空虚、舌体失养啊。

脾肾不足,正气亏虚,人就受不了外邪。

我们的鼻窍,作为肺之所系,时刻要准备着,遭受外邪的袭扰。但它之所以每每平安无事,关键就在于体内正气在“支持”着它。肺肾两脏金水相生。脾肺两脏为母子之脏。脾肾两脏,支持肺脏,抗御外邪。如今,脾肾不足,肺气不利,于是鼻窍面对外邪就失去了招架之功,开始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尤其是着凉和受累的时候,正气更加不足,过敏性鼻炎就会发作出来。长此以往,缠绵难愈。

所以说,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补益脾、肺、肾三脏,把正气补足,让鼻窍不惧外邪。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医案里的方子,是怎么落实这个意图的——

黄芪25克,白芷20克,辛夷花、苍耳子各15克,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各12克,川芎、五味子各10克,甘草5克,鹿角胶、山茱萸各12克,党参、山药、白术各10克。

这里头,白术、山药、党参、黄芪,是用于补脾肺之气的。严格说,他们都擅长补脾。脾土生肺金,通过补脾,可以健肺气。

山茱萸、鹿角胶、五味子,这三味药善于滋补肾气。既能补阴,还能补阳。尤其是五味子,上能敛肺气,下能补肾气,是肺肾双补的药材。

其他的,像辛夷花、苍耳子、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川芎等,善于清头面风邪,能散风寒,还能清风热,起到通窍治标的作用。

如此,全方“补正气+通鼻窍”,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这张医案,曾经刊载于1994年的《四川中医》。这是我近些年在做相关研究工作时,刻意收集到的。

现在,我诚恳地邀请你,记住上方的主体框架——

黄芪25克,白芷20克,辛夷花、苍耳子各15克,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各12克,川芎、五味子各10克,甘草5克。

你记住,这个配伍,就是针对正气亏虚,鼻窍失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通用方。这里头,扶助正气的,主要靠黄芪和五味子。黄芪补益脾肺之气,五味子,补益肺肾之气。两味药,兼顾三脏。其余的,都是通窍之品。

这个配伍,是核心。如果患者肾阳虚明显,酌加鹿角胶、补骨脂。如果患者气虚明显,加党参、山药、白术,或者沙参。如果肾阴虚明显,加入山茱萸、女贞子。如果风寒偏重,加入独活和羌活。如果风热偏重,加上金银花和连翘。如果患者看上去明显有淤血,加当归、赤芍。

总之,有什么问题,用什么药。

我希望平时有过敏性鼻炎,劳累或者着凉后加重,同时容易感冒,舌淡、脉细、苔白,又伴随乏力、疲惫、流清鼻涕、喷嚏不断等现象的人,能好好领会这方子的深意。有机会的话,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认为,这是比较不错的用药思路,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帮助。

专业读者,你也好好借鉴一下。将来,能多帮助一个人,是一个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看,为医者治人一病,也是胜造七级浮屠的事儿。

总而言之,你记住,正气不足,鼻窍失守,这个是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一大通病。我们把这个问题认识得越透彻,养生治疗的时候,才越有方向感。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