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滇藏游——观游寺院
玛多塔林
位于类乌齐县国道317线右侧
建造于800多年前的佛塔仍旧保持了早期佛塔的四方形外形,通过木条和泥土来层叠搭建,在藏语里被解释为像房子一样的塔。
原本130座的塔林经过历时岁月的摧残和破坏,经过重建后恢复了108座,如今这108座佛塔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旧挺立。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去塔林,只在车上远眺了塔林。
这一路,大大小小的塔林不少,这是路边一处较大的塔林。
围绕着塔林转经的藏人
尼玛石
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即类乌齐寺大殿,地处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类乌齐镇。
类乌齐寺主体建筑,也是类乌齐寺最著名的景观。大殿分为花殿、红殿和白殿,共三层,另加大金顶,高度为48.5米,竖立大小柱子180根,其中64根大柱高约9米,需2人合抱,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
寺院的喇嘛相当热情,带着我们一行人,一层一层的讲解。因为寺院年代久远,为了藏物的安全,每到一层,必须有三个喇嘛开启门,人进去后锁上,待看完后,我们出来开门,再共同锁上门。
向康大殿
大殿地处昌都地,该殿有尊“自生”弥勒佛菩萨而闻名于康区。
关于这座古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青史》中称“七觉士”之一的贝罗杂那曾来过该殿,据“康区俄额的弥勒佛大殿有经”推论,大殿早在赤松德赞时代就存在;当地人的又一说法,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俄埋下了一个伏藏,若干年后,地里长出一尊石佛,被农民犁地时发现,认定那就是自生弥勒佛,并把自己的披风披在这尊佛上,以后,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昌都寺创建者向生·西绕松布以及四、五、七、十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等都去过该寺朝拜,一千多年来,察雅各教派寺庙历经苍桑,有的早已变成废墟,有的几经毁建,唯有向康大殿被历代统治者所保护,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攻打察雅时唯有向康寺未遭劫难,清乾隆皇帝于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御赐“黎净地”匾额一方,由寺方悬挂于下门,其左右两侧还有两块镌刻有汉字的石碑,寺内还有清皇帝御赐的铜钟,至今仍悬挂于大殿内。
同样,喇嘛热情的替我们讲解。
寺院大殿在文革时期被用作粮仓,墙上的壁画保存下来了,这些数百年的壁画现在没有有效的保护,不知还能存在多久啊!
孜珠寺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
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祠叠叠。这座寺庙已经成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
孜珠寺由于地处海拔4800米的雪山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僧人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修炼本教的佛法。
孜珠寺地处险峻高山,远离世俗社会,使其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三千年来,无论灾荒、法难、战争还是动乱,虽然孜珠寺会受到干扰甚至遭到拆毁,但佛法的火种始终能在这里薪传不灭
孜珠峰寸草不生,山石嶙峋,山上有不少不大的洞穴,是活佛的修行之处。
以上帝的视角俯瞰孜珠寺
也是梯子
孜珠寺的路也是一条考验驾驶员的砂石路
孜珠峰的背面
丁青寺
丁青寺属于雍仲本教,位于康巴藏地的德格县扎科乡,由大喇嘛丹巴钦绕始建于公元587年,亦即藏历第一个绕日前40年,距今已经有1416年的历史,是康区雍仲本波教寺院的中心,又成为了康区本波教派的最高学府和本波教祖寺。
辩经
因为百度的差错,我们减少了另外的景点的时间,寻找这里的萨嘎日出宝塔林,结果发现百度上的图是北京的景点,这儿只有一些普通的塔林。
山头上的房屋,是喇嘛的住所,连像样的路都没有,修行!
强巴林寺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 1444年创建的。 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
强巴寺与内陆王朝的关系历来极为密切。从清朝康熙帝开始,该寺主要活佛受历代皇帝的册封。寺内至今保存有康熙58年5月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乾隆56年,乾隆帝为昌都寺书赠“祝厘寺”的匾额。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
五体投地祭拜的信徒
葛尔·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西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
寺院外围筑有椭圆形城垣,主殿威严而华美,殿内壁画色彩鲜艳,笔法细腻,以描述史迹典故,弘扬佛教教义为主。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
藏族儿童,清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