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内心伤痕累累,却不跟我们说?

01
5月10日早晨6点,母亲节的第二天,一位母亲的微博被推到了微博热搜第一。

“今天是母亲节,儿子回学校前还给我说了母亲节快乐”、“(晚上)9点接到学校通知,说我儿没了”、“儿子你在天之灵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

刚说过“母亲节快乐”、开开心心去上学的儿子,一个小时候却在学校坠楼身亡,母亲无法接受,发微博求助。

一时间各路网友求真相的声音刷屏了网络。

昨日凌晨2点,新华社发布了详细的采访报道,还原了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同时也让公众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坠楼真相。

正如公安机关此前通报的一样,小林的确是自杀。

连续的监控录像拍下了小林自杀前的行动轨迹,从18时16分走出教室到18时49分坠楼只有他一个人。

从新华社和川观新闻公布的录像监控中也能看到两个可以用来佐证的细节:

小林自杀前曾跑到篮球馆负一楼水泵房里割手腕自残,并且有垂头、摇脑等动作;

▲成都49中监控录像截图
来源:川观新闻

小林坠楼后,公安机关在他右侧裤包内找到一张纸条,上写着:“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不仅如此,在警方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小林完全不是父母老师眼中阳光开朗的样子。

小林妈妈说:“孩子性格开朗,平时住校,周末接回家时一般都是有说有笑,孩子对学习也很自信,有自己的规划。”事发当天还和妈妈讨论暑假去哪里旅游,事发上一周虽然没考好,但是还自信满满的跟妈妈说“这又不是高考,高考他会考好的” 。

小林班主任说:“小林是一个高高大大,笑起来阳光,腼腆的男生。生活老师也没有说过(他有)异常,同学没有反映过(他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在父母老师看不到的角落,小林悄悄割过手腕,甚至去年6月就向QQ好友提到过“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而近期更是在QQ聊天中自我贬低。

原来那个阳光开朗的孩子,早已伤痕累累。然而父母老师却完全不知情。

如今逝者已逝,希望小林父母节哀,旁观者也不要再去追究是什么事情让小林如此伤心绝望。

但是整个事件却值得我们反思。

为什么孩子明明伤痕累累,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明明想要哭泣,却对着我们笑?

我们是不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太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

02

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让青榄君想起了一部金马奖最佳影片——《阳光普照》。

许光汉扮演的男主阿豪,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长的阳光帅气,成绩优异还很努力,正在准备复读一年考医学院。

对家人懂事孝顺,主动帮妈妈分担烦心事。

对同学善良有爱,主动送下晚自习的女同学回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努力向上,品学兼优的孩子,却突然跳楼自杀了。

看着孩子坠楼的尸体,父亲瘫倒在地:“那不是阿豪……”

阿豪为什么自杀?电影通过回忆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的真相。

阿豪的弟弟阿和不学无术,在外面斗殴打架,被抓进牢房。

父母就开始“偏爱”阿豪,在外面跟人说只有一个儿子,在家里则跟阿豪说:

“爸妈把全部的爱给了你;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在阿豪复读时,父亲还特意给他送去了一本笔记本,上面印着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八个字。

显然,阿豪已经被过高的期待压的喘不过去。但是却没人发现。

自杀前,阿豪用手机发了一则简讯:

他写道: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可是我没有……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阿豪虽然是一个电影角色,却是无数孩子的缩影。

多少父母只关心孩子考得好不好,却不关心孩子压力大不大。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不关心孩子的情绪。

孩子稍微喊一句累,压力大,就怼回去“我们上班不累?还不都是为了你”。孩子稍微提一句让自己心烦的事,就劝回去“这都是小事,不用理会,你只要专心学习”。

久而久之孩子只会被推到极端孤独无助的境地,任由负面情绪吞噬,最后以结束生命来解脱或逃避。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到那时我们不要哭诉为何孩子明明活泼开朗却突然自杀?为什么孩子明明伤痕累累,却不告诉我们?

因为是我们不关心孩子的情绪,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很多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选择性忽视”。

03

导演钟孟宏说:

父母不以了解为前提的爱,是不会让子女幸福的。

深以为然。

不过,也并非所有父母都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也有父母说一直都很关心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只是担心到了青春期孩子有情绪不说。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忧虑。

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


  • 注意孩子的异常行为

一个人心里有事、情绪变差,日常生活中一定有踪迹可寻。其最明显的踪迹就是,孩子的行为和平时不一样。

比如孩子平时喜欢和某个同学玩,但今天一提到某个同学,就突然发脾气。

平时放学喜欢玩十几分钟游戏,但今天却关起门来睡觉。

平时写作业一个小时能写完,但今天却在房间写了3个小时。

曾经有位妈妈就发现女儿平时很喜欢穿某条裙子,最近却说不穿了,不好看。和孩子沟通后,才发现孩子因为这条裙子太好看,被同学排挤了。幸好她发现及时,帮孩子疏导了情绪,引导孩子如何面对排挤,避免了孩子被孤立被霸凌的情况。

  • 寻找一个轻松的时机和孩子独处

根据心理学规律,青春期的孩子从儿童渐渐向成人转变,自我意识较强,往往比较希望自己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求助父母。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比较封闭。这就需要父母寻找一个轻松的时机和孩子独处,然后慢慢走近孩子内心。

这个五一假期,一位朋友就做了一个很酷的决定,和儿子一起到丽江徒步。他坦言去徒步的路上,和孩子说的话,五天时间超过了过去三年。

也就是在这个徒步中,他才知道儿子在初中的时有段时间情绪非常差,因为转学到新的班级,班上同学成绩都很好,他有点跟不上。

回家后孩子没有和父母说,只是经常无故发脾气,那时父母还说他无理取闹,成绩跟不上,还不好好努力学。幸好孩子心理素质还行,并没有因此作出极端行为。

看起来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却发现我们根本不了解孩子。总是谈学习聊成绩,却忘了和孩子轻松的聊聊天,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 尊重信任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

心理专家武志红曾说:

看见才是爱。

“看见孩子,即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对话,才能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每天都在想什么,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做朋友来看待,什么事情都尊重信任孩子,做什么决定都和孩子商量沟通,相信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遇事一定会和父母沟通,而不是往肚子里咽。

袁咏仪曾爆料说,她儿子有段时间很讨厌她,什么都不愿意跟她说,因此她很担心。

去看了心理医生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太强势了。如果儿子想做某件事,只要她觉得这件事不好,就会直接拒绝。如果儿子做错了事,她连半句解释都不会听,直接就惩罚。最后孩子变得越来越反感她。

后来袁咏仪做出了改变,由强势妈妈,变成了懂得尊重孩子的妈妈。

做每件事情前,她会先问儿子意见,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并且认真听儿子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儿子做错事后,她也不会上来就惩罚,而是先听儿子解释,再给儿子分析对错。

慢慢的,母子之间的关系才和好如初。孩子有事也渐渐会跟袁咏仪说。

黄磊说:

“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告诉你,最重要。”

为人父母的最大成功,莫过于孩子长大了,发生了什么事,仍会想到你,选择告诉你。

家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与死亡之间的一道墙。

让我们都努力学做尊重、理解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有负面情绪都向我们倾诉。

让我们都努力改变育儿态度,做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父母,及时发现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共勉。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专门研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跟着青榄,学课本中的成语》音频节目正在热播,每天5分钟,趣讲一个成语故事,帮孩子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成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