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诗联之殇

文/李祖同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能不能载入书法史不知道,恰逢书协易主,从公示到开幕不声不响拿掉一个金奖引发业内热议,闹哄哄博足了眼球。原以为随着展览在绍兴开幕后会复归平静,未曾想近日又爆出入展某理事自作诗涉嫌剽窃事件,一时皮痒,就随手写写由兰亭奖诗联引发的感慨。
现在满大街都是“初心”一词,不妨我们也看看兰亭的初心是什么。众所周知,所谓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是东晋一个年半百的油腻大叔按耐不住内心的骚气和才情,聚众吟诗,他则随手写了一篇序言,顺带感慨了一下“绿叶成阴子满枝”。尔后,实力加机遇,他因此被尊为“书圣”。说兰亭雅集的“初心”是“诗”,至于书法不过是恋爱中的一个意外,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没有人反对吧?
话说回来,所谓术业有专攻,书法盛会由此滥觞也是美事。在现在这个分工精细、生活节奏飞速的环境中,起步专研一门原本无可厚非也是必须。但中华文化有他独特的个性,学科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所以由技入道是不可逆的方向,连科学界都是学科融合的趋势,何况本就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诗是中华思维方式的精华,书法是造型艺术的奇葩,而锁死二者的是汉字。自东床快婿而下,二偏一者皆为残疾,不接受反驳。
在原有评审机制下,中书协也发现了自己帮众文化修为不足的问题,所以考查书写内容也执行了有些年头,并提出“艺文兼备”的口号,还专门开设了所谓的“国学班”“文修班”,但效果乏善可陈,反而笑话频出,包括这次的自作诗涉嫌剽窃事件,敢情也就学了个“嫁东风”。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评审机制,制度设计还是硬伤,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二是评委问题,准确说是审读委员会的问题。评审、审议、监审委员会都是委员若干主任一名,唯有这个审读委员会很奇怪,除委员、助理若干外,召集人一名,这“召集人”是不是说只负责召集委员审读,对审读结果不负责任的意思呢?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作品)
本届兰亭奖除了自作诗涉嫌剽窃丑闻外,上面这件作品也是典型,当然首先要说的是前者涉嫌剽窃,这是品德问题应予处理,后者只是水平问题,需要批评可以商榷,并不在一个层面。按落款此诗为作者自撰,全文如下:
其一
个性本天,取法须知万古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草篆隶千面,最是高标乃中庸。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其二
弃帖三日手如麻,练功还须二王法。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笔到中锋方始润,情至胆处见风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其三
墨开分五色,笔转化三元。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须知点线面,气象出万千。
平平仄仄仄,仄仄O仄平。
一件自作诗的书法作品第一眼看去也许有几分撩人姿色,剥去书法外衣后你以为是华清出浴吗?看!这是活脱脱的抖音网红关闭美颜后的庐山真面目。谁能告诉我境在哪!情在哪!韵在哪?以朝廷正朔自居的中书协会员哪个不鄙视老干体的,何谓老干体?就是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或装模作样或搔首弄姿。老干体一词其实始于诗词界,什么是诗词老干呢?上面就是,没有韵律美没有情境美,味同爵蜡。但老干还合律入韵呢,试看“其一”的硬伤:
1.平仄不叶,一二两句平仄上完全合律,后面两句则乱套了,病灶在“真草篆隶”,这是书法上的通用成词,词汇匮乏卡在后三个连续仄声字上导致后面平仄出律。
2.绝句本身字数少,除特殊修辞手法外是不允许重字的,而这里就重了“真、家”。
3.真和同、庸不管平水还是新韵都不在同一个韵部,就是出韵了。
也许有人以古风辩,就这几个字的一碗白开水还好意思提古风或通押?就好比正书没写好就大谈破体一样可笑,那杜工部晚上还不来找你?其二、其三同病,乃至更甚,三首诗把诗家大忌基本占齐了。不再一一展开,明眼人一看都懂。悲哀就悲哀在这,这么高的平台上虽然不必是专门诗词大会那般让诗友顶礼,但至少您要展示出语言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吧?何况都是汉字下的一体两翼,居然堕落到让人抓抠格律,还集齐所有诗病?
同志们,孟曰臭吾臭以及人之臭,我们是不是该用鄙视书法老干体一样的眼神鄙视诗词老干体呢?
最令人作呕的是这种作品居然还雄踞铜奖之位,这是要羞辱书圣还是打脸观众?这与作者无关,是评委特别是审读委员会素餐尸位、不学无术导致。剽窃、抄袭、出律,一个民间公号的小编都能查出来的致命毛病,为什么专门设立的审读团伙却干不好?如果中书协缺少人手,这不本次自作诗涉嫌剽窃事件的被剽窃者之一的王道友(苍山渔樵)先生还在湖北十堰卖菜吧?请他来帮忙呀,卖菜的误工费你们应该付得起吧?当助理就行,也不至于堂堂文化衙门斯文扫地!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选作品)
这件作品的书法借长安居先生(图中示意线为先生所加)的狠话说就是“废作”:不唯格趣卑俗,在其作品的布白中从右上到左下的五条隐形斜线,生硬刺目,此乃书法创作中的致命大忌,这说明他对书法“位置经营”的常识一无所知……。我们再剥离书法后看其自撰诗:
扬葩把酒咏兰亭,翰墨风流冠盛名
笔走龙蛇驰泰宇,文成珠玉照魁星
挥毫纸上神兵列,悟道行间法眼明
隐匿昭陵留感叹,何时书圣复归荣。
是不是一股浓烈的老干味扑面而来?“冠盛名、驰泰宇、照魁星、神兵列、法眼明”把这五个(同样是五个)如同牙缝里的隔夜菜渣,扣出后那种酸爽是相当刻骨铭心。与前例病诗相比这一首在格律上(新韵)中规中矩,从修辞到格律是完全合格的老干体。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选作品)
这件与上一首诗是同一作者,“把酒扬葩”起句是不是就眼熟?同一个展览的两件作品就这么啰嗦,作者也算一“葩”,可见词汇是相当贫乏。
对诗(广义)具备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常见的诗、词、联、赋各有匹配的量词,这不是谁硬性规定的,只能说是长期实践中默认的一种共识,或者说潜规则。譬如诗称首、词称阕(首)、联称比(副)、赋称篇,可是兰亭奖中不少作品不分丁卯一概称“首”。其中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燕子楼前读满月;龙池苑内饮清樽。这一看就是老手所为,但怪异的是上款居然写“录自作联一首”,笔者的话外之音各位看官可自行脑补。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选作品)
在某种“正确”下,像这种标语非常适合展厅效果,但不宜以对联形式出现,具体可参考北门摛藻、望尘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能自撰至少比一味抄唐诗宋词的书匠强,当然无耻的剽窃除外。
看到这有人就说了,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难不成你扬刀立万还不让江湖议论了?脸上有个疤可以说瑕不掩瑜,你拿一个麻子告诉我这是赵飞燕,我特么又不是秦二。
现下中国书协的展览单项展如正书展、篆刻展,群体展如妇女展、新人展,还有就是综合型的届展,而兰亭奖限定中书协会员投稿更应该是优中选优。通过排列,一个清晰的逻辑次序摆在我们面前:单项展和群体展可以以“技”取士,届展就应该是由“技”入“道”,而兰亭奖必须是考量文化修为、理论思考和突破师源等全方位的综合表现,因为你竞选的对象是中书协会员。
可以说,通过正常渠道过五关斩六将而加入中书协的,从技法上都是书法群体中的佼佼者,所以兰亭奖应该是评比综合素养水平(如历史上的西泠印社),而不是蓝翔技校考挖掘机技术。难不成兰亭奖的稿件中技术过硬的只有入展获奖那几位?那不符合逻辑。貌似中书协也向往美好和谐的幸福生活,但囿于评委实际操作却大相径庭。
到兰亭奖这种层面了现在创作和理论居然还是分开的,这样定位最高最权威的平台上,如果评选的只是“技”那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以下场景: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等五绝甩开诸多武林同道,登上了冰冷险峻的华山绝顶……王重阳“呔”一声大叫只扎了个马步说:“来!拿尺子帮道爷量一下马步尺寸精准不。”段智兴漫不经心地伸出手指低声嘀咕,“这次的指甲油足足花了朕五十两银子!还是依洛神的指甲临摹的。”老毒物则趴地上前后蹬脚,问:“老邪,我这腿放下多少更像蛤蟆?”黄药师自顾刷着手机,不耐烦道:“册那,去去去,我的碧海潮生曲被别人盗去抖音卖2000元一课时,没空理你……”
近日江湖传言“电信安溪系、医疗莆田系、书法福建系”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经同道指点,方知取消金奖和自作诗剽窃皆为闽籍,不禁黯然。这不仅是八闽之耻,也是兰亭之耻,更是书坛之耻,何解?
笔者随手摘录一些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上某“召集人”的金句,就着上面铜奖的诗词下肚,那味道才叫酸爽劲爆:“兰亭奖的评审依据主要仍是投稿作品的艺术水平与表现出的文化水平,但比起国展,增加了对作者近三年(两届之间)创作成果的考察,以及对作者自撰诗文的评判和文化学养的面试。兰亭奖规定创作投稿每人3件作品,其中至少一件是自作诗文,比国展更加全面综合考察作者的创作能力与文化素质。”“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提升书法创作主体——人的传统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乃至人生价值观。”“对于文本审读、文字审读这两方面,总的原则是既要判明正确、决定取舍,又要柔性操作,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因艺而伤文,又不能因文而损艺,作品艺文兼备、相辅相成,在'文’与'艺’的相互支撑、相互兼容中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完美。”“既不以文轻艺,又不偏艺轻文,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时代精神。”
好一番高端、正确、上档次的宏论,真是“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宏大的叙述与实际吃相的出入,可略窥个中原由,再看看下面这些旌表颁奖词的水准你就会会心一笑,豁然开朗:
“篆隶相参,志在楷行。熔冶魏晋,立根唐宋。
自出机杼,卓然有成。雍容和穆,笔饱墨浓。”
“不趋时趣,敬慕前贤。既能妍美,复求平淡。
君子之风,搏象之力。五入兰亭,名动书坛。”
江湖上都说搞书法的没文化,这话对也不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创造者,他们笔下的杰作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首在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独立的智慧生命体,他们每个人的心灵均是不可代替的,所以他们创造出的书法作品才能称为'心画’。”(长安居语)这种是书法家,怎么可能没文化呢?当然,“书法已经离开了传统文人的'书斋时代’而进入'展览时代’,书法创作突出形式与技法已成必然趋向,书法美与文字'用’的功能在渐渐分离。”(某“召集人”语)书匠制造机依然开足马力持续生产,书匠没文化不对吗?所以穴空风自来,瓜众不要担心缺瓜,像中书协文修班培养出来的德艺双馨的兰亭新贵向市井菜贩剽诗这种大瓜,还会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即然是制造必定有规程,为回报读者,在推送本文的同时,笔者把江湖上得到的一本《中书协展览投稿秘笈》另帖同步推送,如果您认为秘笈参水请回来吐口水)
话也说了礼也送了,行文至此,内裤全湿,此兰亭非彼兰亭,台子一搭粉墨登场,或名或利各取所需,有人禁苑新宠,有人得意栓心(德艺双馨)。一声哀叹!如梦幻如泡影如雾亦如电……
(同行如需转发请后台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