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不动笔,弊端很多

我们之所以这么说,绝对不是虚张声势,搏眼球挣流量,也不是存心与领导为难,而是针对现实现象的担心有感而发,而是为了我们的这个国家好、社会好、单位好和领导好——题记

一个优秀的领导,一定是会布道、谋事和管事的领导。这可是需要经常手脑并用才能获得和保持的能力,即勤于动笔。毛爷爷他们那代领导不但坚持文件电报等重要材料自已写,还写了很多建党建国的文章。他们那代领导决策总是那么英明,实乃必然。

可是,我们也看到,如今很多人一旦当上了领导,就不想动笔了,全部交给别人做,甚至自己的个人总结也是别人代写。这种做法真的很不好。久而久之,就不但是不想动笔问题,想动笔也不能动笔了,就是尸位素餐,于人于己都不好,于社会于国家更是祸害。

我们不知道那么多本来很优秀的人一旦上领导后为什么就不想动笔了。既没有文件规定,也不是中国的官场传统呀。我们见到过的文件大都是要求领导勤动笔,从没有见过严禁领导动笔的文件。至于中国的官场传统,则是从古到今都特别强调官员的“笔力”的呢,对比今天的某些领导,历代官员都可称得上勤于动笔的典范。

孔老夫子从做季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开始,一路做到了鲁国的大司寇和代理相国,在这一过程中,他还是笔耕不辍,写下了好多光辉著作并成了儒学创始人。西汉的东方朔,先后做过侍郎中、太中大夫等大官,却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东方太中集》等名著存世。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等也都做过官。司马光位及人臣,还潜心著述《资治通鉴》。至于共产党的领导更是勤于动笔的典范。党和国家领导人,谁的文章都可编辑出几本选集来。可见,从古至今,政坛文坛是一体的。好领导都是勤于动笔领导。

学而优则仕,经过数不清的“笔试”,一路过关斩将,方能进入体制之内坐上领导之位,领导本来说是很能写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仕而优则学,要做过好领导还必须笔耕不掇才是,多写才能做好官。动笔的时候最能产生思想智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及严密度是不拿笔时无法达到的,而能出思想也是领导岗位对领导的硬核要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领导总是不动笔,脑瓜子就会退化,哪还能产生什么思想哦。很多人听到某些领导讲话或看到领导写的文字的时候,感到智商受到了暴击,原因就在这里。

领导不动笔,归咎起来是权力任性作怪。反正有的是人,随便叫。下面的人只能服从,谁让官大一级压死人呢。殊不知,下面的人所处位置的限制,又怎么能达到领导岗位的视野和思想呢?这样,不但官场生态走坏了,而这些视野和思想严重降级的文字进入执行程序后,又怎能领导单位工作上台阶呢?如果真的实行能下能上的干部管理制度,很多领导恐怕是要退出领导岗位的。很多领导在现行的不能下的干部管理制度里老死在一个位置,长期不动笔能说不是重要原因么?

可见,领导动笔,不但是对岗位负责,也是领导能力生成和保乌纱帽的重要法门,还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保证。

行文至此,道理应该讲清楚了吧?如果领导还是不想动笔,那就是“三观”出毛病了,这样的领导你可就真要多多保重了……

勤动笔吧,做个好领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