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能力考 (2017年7月 N1 真题阅读原文翻译)
仅供参考
【问题7】
以下是总结了某个声优(对他家狗的)谈话的专栏。
父亲了解到同事家的狗生了很多小狗后,就擅自带了一只自己认为最好看的回来。
那是我在边上大学边工作的时候,我用某部作品里的角色名给狗取了名字叫做“直司”因为我觉得这是日本人的名字,祖父也能够记得住。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现在直司成了我们家地位和年龄最小的那一个,所以感觉家里还有另外一个我。
在老家的时候我都会带他去散步,之前也养过狗,但是当时还小、怕狗,所以没有喜欢上。但是我跟直司很自然的就亲昵起来了。
他喜欢呆在家里,经常在起居室。下雪的时候由于好奇心,我想带他到外面溜溜,却发现他懒洋洋的伸着舌头睡在暖炉里。
就一个脑袋,从暖炉里伸出来睡着的样子,跟祖父像极了。我离开老家后也会经常打电话回去问父母直司好不好。
回老家的时候,我也会跟直司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不会跟他抱怨。因为我想虽然他可能听不懂,但是我们说的一些负面的话,会让他感到有压力。
它性格温顺,喜欢雌性。稍不留意他就跑到了附近的雌性那边。他还扮演过牧羊犬的警犬,那时候他的样子和叫声简直是经典。
因为那只牧羊犬的警犬也是好色的性格。
我讨厌装模做样般的一味的溺爱,但是他是我放不下的存在。
希望自己可以陪他过完剩下的狗生。
【问题8】
(1)
以下是某公司主页上的通知。
正如已经通知的那样,西山营业所在5月31日开始在新地点营业。
但是在搬送的时候,传真机发生了故障,到现在为止还不能使用。
在传真机修好之前,请用下面的电话和邮箱。
另外,传真机修好的第一时间会在网页上通知大家。
给相关各位添麻烦了,很抱歉,请多多关照。
(2)
以下是关于动物园的饲养环境,写的一篇文章。
对于动物而言,饲养员是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如果只是改善可见的物理环境,那么动物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每天与动物生活在一起的饲养员,有时候会成为动物的压力源头。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压力源头,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动物,根据动物的情况进行合适的照顾,了解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个体的性格。
(3)
在这个人与人交流越少的今天,如何让交流变得顺畅,而且不失真诚,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有时候人会用权力逼迫他人,或者用经济实力逼迫他人。在像公司这样的组织中,用职权逼迫他人做事的例子也很多。
但是在这样命令式的强迫性的交流中,人是无法从心里接受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不是通过力量的对抗,而是通过与他人的共情理解,让他人主动行动。
(4)
人类有制作工具,适应工具的天性。
然后变得过于适应工具,导致人类本身的能力被减弱了。
那份适应能力反而成了弊端,人类被自己制作的工具左右了。
就好像人类制造的工具创造了人类一样。
在走路的时候也忍不住想看手机,到头来就是自己的全部精力被夺去了,让自己和他人都陷入危险的状况之中。
这也是其现象之一。
【问题9】
(1)
跟熟人说自己的事情时比较简单,但是跟不熟悉的人说自己的事情非常的难。
因为跟非常熟悉的人之间有共同的言语,将符合自己个性的言语告诉对方就好了,讲述自己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比如说如果对方认为自己是英勇的豪杰,那就主要讲自己心中英勇豪杰的一面。
如果对方认为自己是温文儒雅的绅士,那就主要讲自己稳重的一面。
虽然说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共同言语差异,讲法不一样,但这绝不是欺骗,都不是谎言。
令人烦恼的是,对方是自己不熟悉的人。因为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言语,不知道怎样如何讲述自己才好。
反过来讲,如果没有共同言语的限制,那么讲述怎样的自己都是可以的,是能讲出来的。因此、会犹豫,会烦恼。
从这件事情,我们能够知道,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讲述自己。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印象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必须从讲述开始。
通过讲述,我们会逐渐明白该如何讲述自己。
(2)
突然进入了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里面充满了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
数量非常庞大,而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而是作为数据持续堆积着。
另一方面,我们每天仍然只有24小时,寿命也就80年左右。无论怎样,都是不可能掌握全部的。
我们没有办法,被时间逼着,对任何信息,任何话都只能做浅显理解。
突然回顾自我,自己对人和事的理解到底有没有比以前更深呢?然后感到深深的不安。
在这样的时代,小说无疑是“浓缩的世界”。
它将这个无比庞大且极其复杂的世界,还有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内心,压缩到了谁都能握在手里的程度,让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世界和人心。
这就是小说。
的确,小说跟画和雕刻品不一样,不是一眼就能看完的东西。
既然它是由一定量的文字信息构成,那么必须花时间从头开始按照顺序读到最后。
但是在那期间,小说会不停地向读者倾诉,倾听读者,引导读者,跟读者一起感受,一起思考。
那跟在不可逃离的信息海洋中徘徊,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兴奋。
(3)
有人说一天睡八个小时,是人类社会的常识。此说法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根据呢。
原本睡眠就是为了更加适应而存在的手段。
结合外部环境和自己的各种条件,让大脑好好的休息,然后让它更好工作的可变通的生存手段。
肯定是有稍微过度和不足的时候的。而且睡眠会让肌肉放松,使自己的觉察力下降,营养供给断绝,是伴随危险的行为。
正因为如此,如果睡眠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动物是不会睡的,这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则。
还有一些事情应该比睡眠优先执行,睡眠排在后面也是经常的事。这样的话,能够安心睡眠的时间就变得相当少了。
为了在一天里有限的条件和时间中,更好的睡眠,高等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方法。所以睡眠本来就是具有多样性的。
人类的睡眠也是,在生物学方面来讲,有着同样的适应能力。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睡眠被人类指定的规则定型了。
以人类活动和四季变化为基础,将睡眠的多样性塞进了一定的框架中。就这样,世上形成了这样的睡眠基准,大人一天要睡八个小时。
从这开始,大家就觉得睡眠不足是对自己的亏欠。尽管大部分人每天坚持睡眠八个小时,但是这个数据在生物学上是没有根据的。
【问题10】
再去最近车站的路上,会经过一家古董店。
那家店应该是十年前搬过来的吧。没有清晰的记忆,但因为丈夫的话起了兴趣。
“虽说可能每天生意都不是很好,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客人也太奇怪了”。
的确如此,一直都只有一位好像店主的人默默的坐在店里头。因为堆满了打好包的快递包裹,我在想会不会可能是网店呢?
丈夫在那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差不多在那一年之后,不经意间解开了这个谜题。
我偶尔会读一位不认识的、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性的博客,她的博客中记载了她来这家店的经历。
好像是说去修理损坏的陶器。使用油漆通过一种叫做金缮的手法,修复受损的部位,完成品完全看不出瑕疵,其修复部位美如画。
没想到周边还有那样的工作室。感到无比惊讶的同时,我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们家也有那种,虽然破了,但是没有扔掉,残缺的碎片,用薄纸包着的东西。
是祖母买的,十个为一套的小碗中的一个。也就是岳父喜欢用的那个杯子。
如果能把这些修复,那该有多么让人欣慰啊!于是立马拜访了这家店店主,像熟客一样“欢迎光临”迎接了我。
在工作期间休息的时候会看店前来来往往的人,所以住在附近的人,还是能够认出的。
如果单方面地认为只有自己在看店里的情况,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整个的放松了,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即使自己知道重新买,会更划得来,仍然不愿丢掉以前使用的东西的人在增加。
一方面使用昂贵餐具的料理店,会一箱箱的送过来。“其中有之前修理过的餐具再次受损的情况,有时还想该如何修复才好?”
有外形的东西总是会损坏的,因为有这个道理,我们会对告诉我们岁月流逝的物品表示感谢,无常也是一种美。
谁都有不小心手滑的时候,当直面自己无法挽回的事实时,内心沉重的不停叹息。金缮就是抚慰那样痛处的传统技艺,
一想到自己在紧急的时刻,有人帮助,心里就很感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粗鲁的对待手里的东西,我手里拿着完美修复的陶器这样想。
【问题11】
A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开发,为了表示新概念和神韵也有不得不用外来语的时候。
还有已经习惯用外来语的人觉得比起日语的译文外来语本身更好理解。
那样的情况先不说,一般情况下,有必要根据交流对象和目的充分考虑后决定是否使用外来语。
如果对方没有外来语相关知识的话,自己的意思很难传达给对方。
考虑到这方面,面对广大群众的行政机关、报纸、电视等应该注意不要轻易使用(转换成日语的、不熟悉的)外来语。
B
USER,CARE等外来语充斥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人说外来语的意思不明了不应该使用。
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用现有的日语难以表示新概念和新事物,所以使用外来语也是没有办法的。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年轻一代接受使用外来语,使用的比例也较高,但是年纪相对较大的一代占的比例很低。
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差异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交流障碍。
还有,年龄大了后使用次数增多的医疗福利领域的外来语也很多,这也是个问题。
在使用外来语时考虑对方是否能够理解这点很重要。
【问题12】
我认为应该再次开始只做(贡献于文化的)科学研究。
就如墙壁上挂的毕加索的画一样,没有也没关系,但是有的话让人快乐,没有的话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科学就是这样的“无用的有用之物”。
丢掉在世上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野心,与大自然亲近,学习大自然伟大之处的科学不是很好吗。
最大限度地磨练(憧憬好奇心、探索心、爱美之心、想象力、普遍性的)人的感性,是扩大人类可能性的活动。
当然,在这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社会,那样纯正的科学是不容许存在的。
一般来说创造文化就要花钱,更不用说科学研究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和电脑了,必须投资一定的金额。
这样的话就需要有回报。“比起文化先关注明天的生活”这样的声音不绝。
因为社会也忌讳将钱投在无用的事物上。那就是必须将钱投到有作用的科学上的原因,
科学家也变得像销售员一样必须接二连三地创造出新品满足社会的需求。
科学家也抓住了这点,成了犹如掌管世界的人,甚至诞生了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科学家。
因为他们想“我为世界做了这么大的贡献,给我多拿些钱来。”
可以说是由于金钱,科学家和社会开始了拔河的状态。
有必要再次思考那样真的好吗。的确科学研究是要花钱的,社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连“无用的有用之物”都称不上的浪费也很多。
但是科学有时候有着改变世界看法的巨大力量。
事实上,科学凭着那股力量改变了自然观和世界观,给社会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社会的回报、可能就是发挥了(提供那样概念和思想的)作用吧。
尽管那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是没有科学研究是不可能有的贡献。
当然,很多时候是需要天才的,也不能忘记背后无数名默默的科学家。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日积月累才有了天才的一飞冲天。
现在要做的是,向市民广泛传播“作为文化的科学”,与市民共享科学的乐趣。
实际上市民要的不是“有用的科学”要的是“虽然无用但可以体会到智慧的惊奇的科学”。
市民也想要体验智慧冒险。
因为科学研究是叫做科学家的人进行的人类活动,所以有许多轶事,有成功也有失败。
通过将那些全部结合在一起,才使得“作为文化的科学”才变得丰富起来。
我相信那会给市民带来勇气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