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年前就出现的蚜虫,为啥难防治,有可以“根治”的农药吗
据资料显示,蚜虫很可能早在2亿8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了,而1亿6千万年前,当被子植物出现时,蚜虫的种类才开始增长。如今的蚜虫已经演化成10个科,约4000多种,是世界农业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蚜虫虽小危害极大,且危害作物涵盖粮棉油麻茶,糖菜烟果药,以及各种树木等,主要危害作物嫩梢及嫩叶部位,在以试管刺破植物表皮吸食汁液的同时,还可造成受害叶片卷曲、传播病毒、形成煤烟病等,就像糖尿病一样,并发症的危害远远大于病情本身。
有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是蚜虫多的地方,蚂蚁就多,蚜虫吸取植物体液,分泌一种含糖的蜜露,而这些则是蚂蚁的最爱,蚂蚁们为得到这些天赐美食,便主动保护蚜虫,甚至还能帮蚜虫赶走天敌,为了吃竟然好坏不分,做蚂蚁做到这个份上,也是不折不扣的吃货了。
不过,这也为农户防治蚜虫提供了参考,特别是在蚜虫易发的季节,而田间活跃蚂蚁的多少,可以判定蚜虫是否已经发生,不知道善于隐蔽的蚜虫得知这种情况后,会不会气愤得跺蚂蚁几脚呢?
闲言少叙,步入正题,既然蚜虫难防治(隐蔽性、迁移性、抗性),如小麦田蚜虫易发生在中下部,果树嫩梢经蚜虫危害后叶片卷成筒状,这都为施药防治蚜虫,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至于采用天敌防治蚜虫,现如今基本可以不用指望,且不说蚂蚁用腿使绊子,就说当前的各种农药喷得满天飞,哪里还能见到多少天敌的身影,所以,采取化学和物理防治方法才是王道。
物理防治蚜虫既是大家所熟知的防虫网、防虫灯及粘虫板等,由于物理防治过于被动,且以防治具有迁飞性的成虫为主,加上成本较高,所以只能作为经济作物种植区辅助防治蚜虫。
那么,有没有可以根治蚜虫的农药,或者说化学防治方法呢?
答案是否定的,防治蚜虫不像是治病,可以药到病除,蚜虫除了移动性强、抗性强、自我保护性强之外,还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且繁殖代数重叠,也就是说,一天的时间,在同一作物上就有可能繁殖数代,这种极短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现象,加上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可以生育,特别是春夏季节,几乎是雌性蚜虫的天下,所以,这就形成了蚜虫为啥总是喜欢在春季爆发的原因。
在这种前提下,防治蚜虫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
如小麦蚜虫,通过用吡虫啉、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的方式,可有效防治生长期的蚜虫危害,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各种移栽性的农作物(如红薯、辣椒、菊花、中药材及瓜果树木等)蘸根,或块茎类作物拌种。
除了采取拌种、蘸根的模式外,还有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噻虫胺等颗粒剂,以及联苯噻虫胺等复配型颗粒剂,采取田间撒施、沟施、穴施等方式,同样能起到预防蚜虫危害的优越效果。
针对大家较为关心的桃蚜防治,建议果农在做好清园的同时(起到杀灭越冬虫卵的作用),在桃蚜发生期前(桃花露红期、谢花80%两个阶段),喷施烟碱类杀蚜剂(吡虫啉、噻虫嗪等)配合阿维菌素喷施,在桃树生出芽叶后,可加入杀卵剂,如螺虫乙酯(强内吸性杀蚜杀卵剂,但没有叶片,就是失去了应有的威力)。
只要做好预防三部(步)曲,果园桃蚜基本不会形成难以防治的局面,很多果园蚜虫之所以难防治,就是疏忽了前期预防,等到蚜虫发生到难以收拾的时候才慌了手脚,从而陷入防治难的困境。
由此可见,根治蚜虫最好的农药并不存在,而最佳的施药技巧则是防治蚜虫的关键,只要做好提前预防这个关键措施,农作物蚜虫爆发的严重后果就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