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医案

案一、感冒

    王×,男,1939年11月3日初诊

症状:鼻塞微呛,苔润,脉息弦细。

病理:正虚阳浮,风邪外干。

诊断:感冒。

治法:当予潜阳和表。

处方:灵磁石45g(先煎)  石决明45g(先煎)  川桂枝9g  生白芍9g  白杏仁12g  仙半夏15g  赤苓15g  黄附片12g(先煎)  竹茹9g  桑寄生15g  生姜9g。

二诊(11月6日):前恙渐瘥,苔腻,脉沉细。浮阳较敛,表邪未清。再予前法损益。

上方去赤苓、桑寄生,加炒茅术15g  朱茯神18g  制川朴4.5g  牛膝炭9g  半夏改用24g  附片改用15g。

三诊(11月8日):鼻塞已除,二便调,睡眠不熟,苔腻,脉虚细。再予前法损益。

灵磁石45g(先煎)  生龙齿30g  黄附片15g(先煎)  朱茯神18g  姜半夏24g  炒茅术15g  酸枣仁24g  大腹皮12g  夜交藤12g  带皮砂仁9g  巴戟天18g  淡干姜4.5g。

案二、感冒下利

    陈×,女,1939年7月1日初诊。

症状:恶寒发热,汗出不彻,不利腹满,苔白腻,脉沉紧。

病理:凉风干表,生冷伤中,营卫不和,脾失运化。

诊断:感冒。

治法:当予辛温淡化。

处方:漂苍术15g  川羌活9g  粉葛根9g  广香薷3克(后下),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陈薤白9g  川桂枝6g  黄附片15g  淡干姜9g  灵磁石30g  炒泽泻9g。

二诊(7月4日):肌热平,下利亦瘥,苔腻,汗多,肢麻,脉息细缓。再予温潜淡化。

灵磁石30g  黄附片18g  朱茯神18g  酸枣仁24g  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淡干姜6g  上安桂4.5g  炒茅术15g  西砂仁9g  生牡蛎30g。

案三、伤寒

    翁×,男,1941年3月9日初诊。

症状:肌热1周未解,苔腻,无汗,寐不安,脉浮缓。

病理:寒邪外束,中湿遏阻,营卫不和,三焦失化。

诊断:伤寒湿阻。

治法:当予温潜辛化。

处方:灵磁石30g  水炙麻黄6g  紫石英30g  姜半夏12g  苏梗6g  大腹皮9g  云茯神12g  川桂枝6g  黄附片12g  生茅术12g  黄郁金6g  白杏仁9g  生姜9g。

二诊(3月10日):汗犹未彻,苔腻,泛呕,脉浮缓。再予温潜辛化。

灵磁石45g  云茯神12g  水炙麻黄4.5g  酸枣仁15g  大腹皮9g  黄郁金6g  乌附块12g  姜半夏18g  川桂枝6g  生茅术12g  苏梗6g  白蔻仁6g  生姜9g。

三诊(3月12日):肌热平,苔腻,作呕,脉息沉缓。表和中阳未化,食物阻滞。再予温潜消化。

上方去麻黄、郁金、白豆蔻,加焦枳实9g  淡干姜6g  炒白芍6g  炒麦芽12g。

四诊(3月14日):热平,苔化,纳呆,便秘,脉息虚缓。病去正虚,心脾不足。再予潜阳益脾。

灵磁石30g  酸枣仁15g  炒茅术12g  云茯神12g  带皮砂仁6g  炒麦芽12g  乌附块15g  生牡蛎30g  姜半夏18g  苏梗6g  淡干姜4.5g  大腹皮9g。

案四、伤寒坏症

    樊×,男,1939年8月1日初诊。

症状:病经月余,肌热复炽,神衰语乱,筋惕肉(目闰),腹硬满,脉微欲绝。

病理:伤寒正虚邪恋,心力衰惫已呈虚脱之象。

诊断:伤寒坏症。

治法:姑予潜阳强心。

处方:黄附片24g  别直参12g  上安桂3克(研冲),炮姜炭6g  生龙齿30g  灵磁石60g  酸枣仁45g  朱茯神18g  甘枸杞15g  龙眼肉15g。

二诊(8月2日):筋惕稍瘥,已得寐,大便行,腹部略软,脉息虚细而略缓。心力稍佳,腑气已行。再予前法损益。

上方别直参改用9g  加紫贝齿45g  仙半夏15g  鸡子黄一枚(打冲)。

案五、湿温

    单×,男,1941年9月13日初诊。

症状:肌热已近二周,胸闷,苔腻,肢酸头痛,脉息弦细。

病理:湿蕴于中,凉风干表,中阳不足,营卫失调。

诊断:湿温。

治法:当予辛温淡化。

处方:磁石30g  枣仁18g  川桂枝9g  附片15g  姜半夏18g  水炙麻黄4.5g  茯神12g  生茅术15g  大腹皮12g  黄郁金9g  生姜12g。

二诊(9月15日):汗出肌热已减,项强背痛,脉仍弦细。

上方去麻黄、郁金,加羌、独活各9g  杏仁12g  炒苡仁18g。

三诊(9月17日):肌热平,项背强痛已瘥,下肢酸麻,舌苔白腻,脉转细缓。表和湿邪尚盛,中阳不足。

磁石45g  桂枝9g  巴戟24 (酒炒),附片18g  独活9g  茅术15g  枣仁18g  炒苡仁18g  姜半夏15g  桑枝15g  仙灵脾12g  宣木瓜12g  生姜12g。

案六、黄疸

    胡×,童,1941年3月6日初诊。

症状:发热后,苔腻,纳呆,肤黄,脉缓。

病理:阳虚中寒,三焦失化。

诊断:湿邪郁蒸发黄。

治法:当予温化。

处方:北茵陈15g  乌附块12g  生茅术15g  黄郁金9g  川桂木9g  藿梗9g  炒泽泻12g  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北柴胡4.5g  生姜9g。

二诊(3月1日):纳少肤黄,脉息细而缓。中阳不足,心力亦衰。再予温渗。

北茵陈15g  安桂4.5克(后入),黄附块15g  淡干姜6g  生白术15g  赤芩15g  炒泽泻15g  北柴胡4.5g  黄郁金9g  带皮砂仁9g  云茯神15g  酸枣仁24g。

案七、肺风案

    张×,童,1941年2月24日初诊。

症状:肌热旬余未解,咳呛不爽,胸胁引痛,苔腻,脉虚缓。

病理:寒邪外干,肺气壅遏,营卫失其调节。

诊断:肺风。

治法:当予温潜辛开。

处方:蜜炙麻黄6g  白苏子9g  白芥子6g  白杏仁12g  黄附片15g  灵磁石45g  仙半夏12g  生紫菀12g  黄郁金9g  云茯神15g  酸枣仁18g  制川朴4.5g  生姜9g。

二诊(2月28日):肌热渐平,咳呛痰多气促,苔白腻,脉虚细。表和,肺气未肃,中阳不足。再予温中肃肺。

灵磁石30g  云茯神18g  蜜炙麻黄4.5g  蒸百部9g  姜半夏15g  黄附片15g  酸枣仁24g  白苏子9g  白杏仁12g  炒茅术15g  淡干姜6g  远志4.5g。

三诊(3月3日):肌热平,咳呛气逆,苔白,脉虚细。表和,心肾不足,肺气未肃。再予前法损益。

磁石30g  茯神15g  炒茅术15g  炙苏子9g  炙紫菀12g  黄附片18g  酸枣仁30g  姜半夏12g  蒸百部9g  淡干姜6g  炙远志4.5g  黑锡丹12g。

案八、肺损兼新感

    叶×,男,1941年9月12日初诊。

症状:咳呛不爽,肌热微有起伏,苔白,脉浮弦。

病理:风邪外干,卫气不和,肺失清肃。

诊断:肺损兼新感。

治法:潜阳和营,兼肃肺气。

处方:炙苏子9g  川桂枝6g  生白芍9g  生紫菀12g  蒸百部9g  仙半夏15g  生牡蛎45g  茯神15g  生三七4.5g  黑锡丹4.5g。

二诊(9月14日):肌热平,咳呛略减,便秘,苔白,脉转沉细而略数。表邪解,肺气未肃,腑气不行。再予潜阳肃肺,兼和大肠。

上方去桂枝、白芍,加杏仁12g  枣仁24g  麦芽15g  生白术15g  橘饼1枚,蜜和芝麻油和匀开水冲服。

三诊(9月17日):咳呛爽,大便已行,溲畅,苔白,脉息沉细而略数。再予潜阳肃肺。

上方去杏仁、麦芽、白术、蜜和麻油,加炒茅术15g  炮姜炭6g  沙苑子15g。

四诊(9月20日):咳减,二便已顺,白苔渐化,脉息细而略缓。

灵磁石45g  酸枣仁24g  生牡蛎30g  炙苏子9g  炙紫菀12g  蒸百部9g  生白术15g  仙半夏15g  云茯神15g  仙灵脾9g  淡干姜4.5g  生三七4.5g  黑锡丹6g。

五诊(9月25日):眠食俱安,二便亦调,咳减苔化,脉息沉细略缓。再予潜阳摄肾,兼肃肺气。

上方去仙灵脾、三七,白术改为茅术,加覆盆子12g  炙款冬6g。

案九、哮喘

    张×,女,1941年1月13日初诊。

症状:哮症忽发,不得卧,咳唾白沫,苔白,脉虚缓。

病理:中寒饮聚,肺气素虚,暴寒外侵,中阳失化。

诊断:哮喘。

治法:当予温中肃肺,佐以摄肾之品。

处方:蜜炙麻黄4.5g  白芥子6g  白苏子9g  黄附片30g  云茯神18g  酸枣仁24g  姜半夏24g  制川朴4.5g  白杏仁12g  干菖蒲0.9g  生牡蛎30g  淡干姜9g  黑锡丹15g。

二诊(1月14日):咳哮稍瘥,吐痰已爽,脉息略缓。心力稍佳,肺仍未肃。再予温培心肾,兼肃肺气。

上方去杏仁、菖蒲,酸枣仁改为30g  加远志4.5g  蒸百部9g。

案十、下虚痰饮

    郑×,男,1941年2月12日初诊。

症状:咳呛上气,痰多,苔腻,脉息芤而微数。

病理:痰饮中聚,肺气不肃,肾失摄纲,心力亦感不足。

诊断:下虚痰饮。

治法:当予强心摄肾,兼肃肺气。

处方:紫苏子9g  白芥子4.5g  蜜炙麻黄3g  姜半夏15g  北五味2.4g  酸枣仁24g  炒茅术15g,淡干姜4.5g,黄附片15g,炙细辛3g  仙灵脾12g  灵磁石60g  黑锡丹18g  云茯神18g。

二诊(2月16日):咳呛上气较瘥,脉息转缓而软。

上方去细辛、五味子、磁石,加巴戟天24g  黄附片改为24g  枣仁改为30g。

案十一、厥症

    樊×,女,1937年4月15日初诊。

症状:本病腹水,骤见昏厥,肢温,面赤,目反,四肢强直,脉息弦芤而数。

病理:气血上并。

诊断:厥症。

治法:当予资寿解语汤法。

处方:羚羊尖4.5g(锉、先煎1小时),肉桂3g(后入),附片15g(先煎),水炙南星12g,酸枣仁24g,灵磁石60g,朱茯神15g,川羌活4.5g,火麻仁15g,仙半夏18g,竹沥一汤匙(冲服),生姜汁1茶匙(冲服)。

二诊(4月16日):厥稍定,已能发言,但错乱无度,神识仍未清明。脉仍芤数,再予前法损益。

黄附片18g  灵磁石60g  生龙齿30g  酸枣仁30g  朱茯神18g  仙半夏18g  水炙南星12g  上安桂3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8g  竹沥30克(冲服),生姜汁一茶匙(冲服)。

案十二、心肾两亏

    吴×,男,1941年2月20日初诊。

症状:耳鸣目眩,心悸,肢麻,脉息弦芤。

病理:心肾阳气不足,神衰脾弱,消化不良。

诊断:心肾两亏。

治法:当予温养为主。

处方:生鹿角18g  巴戟天30g  紫石英45g  仙灵脾12g  川杜仲15g  黄附片45g  酸枣仁24g  朱茯神18g  灵磁石45g  炒茅术15g  姜半夏18g  淡干姜9g  棉子霜15g。

二诊(2月25日):诸恙渐瘥,脉息仍弦。再予温养。

上方去茯神、紫石英,加桂枝9g  炒牛膝9g  磁石改为60g。

三诊(3月11日):头胀瘥,腰酸,脉息略缓。再予扶阳益肾。

生鹿角18g  灵磁石60g  仙灵脾12g  狗脊15g  炒茅术15g  黄附片45g  巴戟天30g  千年健15g  川杜仲15g  姜半夏18g  淡干姜9g  小茴香4.5g  棉子霜15g。

案十三、肝肿

    沈,男,1940年1月27日初诊。

症状:右胁痞硬,嗳气肢浮,脉息虚而微数。

病理:气虚湿盛,肝脏肿大,血行障碍。

诊断:肝肿。

治法:当予温化为主。

处方:生牡蛎30g  北柴胡9g  酒炒当归9g  陈枳壳9g  黄郁金9g  炒茅术15g  赤苓皮15g  大腹皮12g  黄附片12g  水炙南星12g  生姜9g。

二诊(1月31日):再予舒肝理脾。

生牡蛎45g  北柴胡6g  酒炒当归12g  炒茅术15g  炒青皮6g  大腹皮12g  水炙南星12g  仙半夏18g  藿梗9g  青木香4.5g  生姜9g。

案十四、单腹胀

    施×,女,1939年5月25日初诊。

症状:病已经年,初起全身肿胀,近年四肢尽消,单腹肿胀,口干,纳呆,泛恶,溲少,脉沉微。

病理:心脾两虚,水津失布,水聚于中,已成臌胀。

诊断:单腹胀。

治法:当予强心益脾。

处方:黄厚附片18g  川椒目18g  生白术15g  带皮苓18g  大腹皮12g  砂蔻壳各9g  上安桂4.5克(冲服),仙灵脾12g  生谷芽15g  酸枣仁30g。

二诊(5月30日):前方服后,腰部稍宽,略能进食,脉仍微细。脾运稍动,但正气未复。再予强心理脾。

黄附块24g  带皮茯苓24g  生白术15g  上安桂4.5g  仙灵脾12g  酸枣仁30g  桑寄生15g  川椒目9g  大腹皮12g  西砂壳9g  生姜9g。

案十五、水肿

    朱×,男,1941年1月12日初诊。

症状:气促痰多,溲少,腹膨,下肢肿胀,脉沉细而虚。

病理:心肾两虚,脾湿复盛,肝气郁而不达,三焦俱失疏化。

诊断:水肿。

治法:当予扶阳强心益肾,兼理三焦。

处方:黄附片18g  生牡蛎45g  带皮苓24g  大腹皮12g  炒茅术15g  安桂4.5g  川椒目12g  炒青皮4.5g  生姜皮9g  西砂壳9g  刺蒺藜12g  姜半夏18g  仙灵脾12g。

二诊(1月14日):逆气稍瘥,痰爽,囊肿渐消,大便行,溲亦增,脉仍虚缓。中阳稍化,心脾仍衰。再予前法损益。

上方去半夏、青皮、蒺藜、茅术改白术,附片改为24g,加胡芦巴9g,灵磁石45g,酸枣仁24g。

三诊(1月16日):全身浮肿渐消,忽增咳呛,脉仍虚缓。心力稍佳,中阳未化;新感外邪,肺气不肃。再予扶阳强心,兼肃肺气。

蜜炙麻黄4.5g  白杏仁12g  黄附块30g  带皮苓24g  白苏子9g  川桂木9g  仙灵脾12g  灵磁石60g  酸枣仁24g  生白术15g  大腹皮12g  川椒目12g  生姜12g。

案十六、滞下

    李×,女,1939年8月2日初诊。

症状:发热,头痛,体酸,腹痛,滞下,苔腻,脉弦细。

病理:湿浊内蕴,风寒外束,营卫不和,三焦失化。

诊断:滞下。

治法:当予辛开温导。

处方:川羌活6g  广香薷3g  白杏仁12g  大腹皮12g  漂苍术15g  姜半夏15g  制草乌6g  山查炭9g  莱菔子9g  酒军4.5g  广木香4.5g  生姜9g。

二诊(8月3日):肌热汗出较平,滞下略爽,腹痛,苔腻,脉息转缓。表气较和,内邪未清。再予辛开。

上方去香薷、莱菔子、生姜,加鲜藿香9g,淡干姜6g,陈薤白9g,桔梗9g,姜汁炒酒川连1.5g。

三诊(8月4日):肌热已平,腹痛滞下未瘥,苔腻,胸痞,脉息虚缓。表已和,正虚内邪未除。再予扶正导滞。

黄附块15g(先煎),灵磁石45g  朱茯神18g  酸枣仁30g  姜半夏24g  黄郁金6g  淡苁蓉12g  莱菔子15g  山查炭9g  广木香4.5g  陈薤白15g  炒茅术15g  炮姜炭9g。

四诊(8月6日):滞下渐瘥,苔浊,中满,寐不安,脉沉缓。胃气不和,饮邪格拒。再予潜阳和中。

黄附片18g  灵磁石60g  生龙齿45g  生牡蛎45g  姜半夏15g  云茯神18g  破故纸15g  炒茅术15g  覆盆子12g  炒莱菔子9g  大腹皮12g  山查炭9g  炮姜炭9g。

五诊(8月8日):滞下已瘥,苔化,寐稍安,脉沉缓。再予前法损益。

黄附片24g  灵磁石60g  生龙齿45g  姜半夏24g  云茯神18g  炒茅术15g  巴戟天18g  仙灵脾12g  大腹皮12g  胡芦巴12g  藿梗9g  制川朴6g  生姜12g。

六诊(8月10日):胃纳见苏,溲少,脉沉缓。再予温潜淡化。

上方去胡芦巴、川朴,加酸枣仁24g  炒麦芽15g  茅术改于术,半夏改为15g。

七诊(8月12日):上方加紫石英30g  生首乌15g  淡干姜6g。

案十七、休息痢

    顾×,男,1940年1月23日初诊。

症状:腹泻经年不已,时见赤白,苔白腻,脉沉细。

病理:中寒湿盛,痢后湿邪未清。

诊断:休息痢。

治法:当予温中化滞。

处方:漂苍术15g  黄附块15g  炮姜9g  上安桂4.5g  赤石脂24g  大腹皮12g  姜半夏15g  油当归9g  煨诃子肉9g  破故纸15g  肉豆蔻9g  淡苁蓉9g  苦参子3粒(桂圆肉包吞)。

二诊(1月26日):上方去当归、苁蓉,加西砂仁9g  淡吴萸9g。

三诊(1月29日):前恙稍瘥,脉仍虚细。

上方去破故纸、肉豆蔻、吴萸,加玉桔梗9g  益智仁9g  陈薤白9g。

四诊(2月1日):上方去益智仁、诃子肉、砂仁、苦参子,加广木香4.5g  油当归12g。

案十八、脱肛

    陈×,男,1940年2月2日初诊。

症状:痔痛,肛脱,纳呆,脉虚缓。

病理:气虚下陷。

诊断:脱肛。

治法:当予补中益气汤法。

处方:生西芪15g  炒白术15g  潞党参9g  陈皮6g  土炒当归6g  大腹皮9g  桑寄生15g  炙升麻4.5g  北柴胡4.5g  槐角炭12g。

案十九、阳浮中湿痛经

    施×,女,1941年3月1日初诊。

症状:经至腹痛,带下,盗汗,苔厚腻,脉虚细。

病理:阳浮中湿,冲任不调,卫外失固。

诊断:痛经,阳浮中湿。

治法:当予温潜淡化。

处方:黄附片18g  生牡蛎45g  胡芦巴12g  桑寄生15g  生白芍15g  淡干姜6g  炒茅术15g  大腹皮12g  姜半夏24g  带皮苓18g  陈艾叶9g  白鸡冠花12g。

二诊(3月4日):盗汗、腹痛较瘥,口苦,苔腻,脉仍虚细。再予温潜淡化。

上方去艾叶、鸡冠花,加酸枣仁24g  仙灵脾12g  焦续断9g  小茴香4.5g。

案二十、脚肿

    安×,男,1939年12月15日初诊。

症状:脚肿,苔腻,脉息缓大。

病理:阳虚,心脾不足,湿邪下注。

诊断:湿气脚肿。

治法:当予温化淡渗为主。

处方:生茅术15g  黄附片18g  川桂枝9g  生苡仁24g  木防己12g  灵磁石45g  川独活6g  宣木瓜15g  大腹皮12g  姜半夏15g。

二诊(12月26日):脚肿渐消,脉仍缓大。再予通阳化湿,以丸剂缓调。

黄附块90g  生苡仁120g  灵磁石120g  川牛膝45g  木防90g  仙灵脾60g  宣木瓜120g   老松节60g  巴戟天90g  川桂枝60g  川独活60g  桑寄生120g  生三七30g,棉子霜90g。上药如法炮制,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粒,日3服,饭前白汤下。

案二十一、痛经

    孙×,女,1941年3月10日初诊。

症状:痛经,月事将至,矢气,肢酸,脉息沉缓。

病理:阳虚,冲任寒阻。

诊断:痛经。

治法:当予扶阳温经。

处方:黄附片18g  酒炒当归15g  上安桂4.5克(后下),胡芦巴15g  制香附9g  煨姜12g  灵磁石45g  酸枣仁24g  萱草根15g  大腹皮12g  破故纸15g  小茴香4.5g  陈艾叶9g。

二诊(3月15日):月事已至,腹痛稍瘥,乏力,肢酸,脉息沉细而缓。再予温经扶阳。

上方去胡芦巴、破胡纸、香附、小茴香,加桑寄生15g  仙灵脾12g  云茯神15g。

案二十二、崩漏

    丁×,女,1941年7月1日初诊。

症状:崩复发,淋漓不已,用力即甚,头昏腰酸,脉息虚数。

病理:亡血过多,气虚失御,瘀血不未尽,冲任不调。

诊断:崩漏。

治法:当予温固。

处方:别直参9g  菟丝饼15g  破故纸15g  炒杜仲15g  桑寄生15g  焦续断12g  云茯神18g  生三七4.5g  乌贼骨15g  酸枣仁24g  茜草根4.5g  大腹皮12g。

二诊(7月3日):崩漏较瘥,头昏腰酸已除,脉息虚数。再予前法。

上方去杜仲、续断、大腹皮,加生西芪12g  覆盆子12g  茅术15g  炮姜9g。

案二十三、骨痨

    陆×,童,1941年3月1日初诊。

症状:背叠胸高,足痿不能行,疼痛不得寐,肌热起伏,脉息虚数。

病理:痨瘵伤及督脉,颇为棘手。

诊断:骨痨。

治法:当予甘温为主。

处方:生鹿角12g  巴戟天18g  仙灵脾9g  狗脊12g  川杜仲12g  炒白术12g  制草乌6g  川羌活4.5g  云茯神12g  酸枣仁18g  灵磁石60g。

二诊(3月4日):肌热渐平,寐稍安,脉仍如故。

上方去茯神,加水炙南星12g  骨碎补9g  生谷芽12g  巴戟天改用24g  仙灵脾改用12g。

(0)

相关推荐

  • 马老师治疗头晕寐差验案一则 --马氏妇科

    王斌斌 初诊:2020年4月23日.张某,男,65岁.因"头晕寐差3年余",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近3年来反复头晕,有昏倒的感觉,视物模糊,乏力,偶有气上冲感,胸闷.无反酸,白天 ...

  • ​二便病(郑钦安医理真传)

    ​二便病 二便不利,腹胀.烦躁.舌黄.饮冷,脉息有神者,乃阳邪闭结也(宜清凉分利.攻下之品).二便不利,腹不满,人安静,口不渴,喜卧,脉息无神,舌青滑者,阴邪闭于下,由阳不足,不能化阴也(宜温补.回阳 ...

  • 阴阳之辨

    ​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 ...

  • 名医祝味菊医案二例

    名医祝味菊医案二例评注 来源:<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名医简介:(祝味菊1884~1951,别号傲霜轩主,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 ...

  • 祝味菊医案(一)

    用方重,医奇疾........................................................... 1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

  • 祝味菊医案三则评析

    近代著名医家祝味菊(1884-1951年),山阴(今浙江绍兴)祝家桥人.世代业医,耳濡目染,髫龄即熟知医药病名,弱冠始研读医经,披阅不倦,博览群书,独具见解.1917年,四川省招收军医,祝先生应考入学 ...

  • 祝味菊医案(二)

    楼主huchunhua2012-06-08 10:22:47祝味菊医案(二) 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潘君年七十有四,性情急躁,喜食酒肉,体格尚称强健,惟左腿忽然肿胀疼痛.疡医谓为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况酒 ...

  •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 伤食外感

    罗先生,症状表现:身热头痛,中满腹痛,脉息濡迟.证属食物动中,风邪干表.治当温化,方用藿香正气散化裁.药用: 藿苏梗各9g,大腹皮9g,炒茅术12g,制川朴3g,生姜9g,带皮苓15g,川桂枝4.5g ...

  •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 带下

    带  下 盛小姐,症状表现:带下,脉息濡细.证属阳虚中寒,脾湿下陷,治当与温中理脾,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药用: 黄厚附9g,漂苍术6g,生白术9g,炮姜炭6g,大腹皮9g,带皮苓15g,大黄炭12g, ...

  • 祝味菊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王先生 一诊:症状:苔腻中满,寐少梦多,脉息沉缓. 病理:中湿遇阻,胃气不和,阳隔于上. 病名:中湿阳浮. 治法:与温潜淡化. 处方:灵磁石30g(先煎),姜半夏24g,大腹皮12g,生龙齿30g(先 ...

  • 【火神派名老中医医案】祝味菊经典医案赏析 痹痛

    康小君,症状表现:左偏环跳痹痛,脉息虚缓.证属骨劳初期,体质虚寒,阳气不能温养筋骨.治当温养,方用独活寄生汤化裁.药用: 川独活3g,桑寄生12g,土炒当归6g,生西芪9g,巴戟天15g,淫羊藿9g, ...

  • 祝味菊寒温之争理论归纳与经典医案

    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从祝味菊的两则医案说起 祝味菊(1884一1951),沪上名医,重视阳气,擅用附子,人誉"祝附子",为火神派中独树一帜的著名医家,<伤寒质难>为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