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仰山证治经验

石氏伤科的手法特色

一. 石氏手法要点

    石氏说:“手法是医者用双手诊断和治疗损伤的一种方法。”手法首先是用于诊断的,比摸患处以了解伤情。摸法在历代文献中都曾提及,石氏则在运用摸法的过程中还注意比,与健侧比与正常情况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楚地通过手法获得诊断。以往,没有条件用x射线检查以辅助诊断,比摸是极为重要的。现在,x射线检查十分普遍,而比摸手法仍不可忽视,还是伤科医师应掌握的基本诊断方法。只有亲手比摸,才能具体了解伤情,有时还可使某些早期在x射线检查中难以明确的骨折得到临床诊断。

诊断后即要以“稳而有劲,柔而灵活”的手法施以治疗。石氏“一般常以十二字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亦作“转”)”。拔,伸,捺,正主要用于正骨。唐代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疗骨折就是用这四种手法。拽,搦,端,提则主要用于上骱。拽是向前拉,搦是握住,《世医得效方》说“拽直”,“搦教归窠”。端为端托,提乃上提。这四种手法应用时往往两手并用,左右分工。如右手或端或提,相机而行,左手为辅,或拽或搦;或助手拽搦,医者端提,互相配合。按,揉,摇,抖多用于理筋。《伤科大成》用治伤筋说:“轻轻揉捏”,“摇动伸舒”。抖是用手抖动,也有舒筋的作用。

石氏就是这些手法还指出过两点:一是“这十二法在应用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无论正骨,理筋,上骱,随着需要可以互相换用。”因此,不宜机械地划分这是正骨手法,那是理筋手法。二是理筋手法不独用于伤筋,“接骨前后亦须注意理筋,使之活动顺和”,“骨折接续后期,亦应以理筋为辅助手法”。这一点,石氏在临证时极为重视,目前仍有必要予以强调。

石氏还认为:“用手绑扎固定的方法,似亦可附列于手法之内”。这主要是说明其重要性决不亚于正骨复位。尤其是骨折整复后,石氏必亲手绑扎,多在损伤部位外敷药物及棉花垫衬妥后,用绑带先绑三圈,并在以后的包扎中注意使该部稍紧而得固定确实,两端则较松,能使气血流通。要求绑扎固定后的外观是匀贴的,复诊时当不松动,不变样。这样既能使患处不致再移位,又无包扎不当带来的肢体肿胀,筋脉拘挛之弊。

二. 正骨手法举例

    清胡廷光说,上骱要“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已拢。”其实,以往不用麻药,整复骨折更要达到这个要求。石氏正骨以拔,伸,捺,正为总则,拔伸不是一味依靠猛力,而是刚柔相济,在要点使巧力以恰到好处,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所说:“拔伸当相近本骨损处,不可别去一节骨上”,使发力达到最大的效能,并且在拔伸时结合推按,旋转。然后,依骨折移位加以捺正。这样,在配合默契的助手协助下,各类骨折多能在瞬息间达到比较满意的功能复位。继之,顺络理筋,绑扎固定。

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具体的手法就是:先摸清断端移位情况。患肢中立位,助手固定前臂上段;医者两手拇指在背侧,其于四指在掌侧把握骨折近端近断端处;两手边拔伸边向下滑移,刚及断端即在拔伸同时稍作旋转,同时以拇指用力为主捺正向背桡侧移位的骨折远端;两手继续边拔伸边向下滑移,及骨折远端时诊复已基本完成;随即一手握住断端,另手捏手掌,稍带拔伸而小范围掌压背伸腕关节,最后逐个牵拉手指。

这个手法虽完成于瞬息之间,但是顺序明确,兼顾了各个方面的移位。拔伸时纠正嵌插和旋转移位,捺正纠正成角移位,以背桡侧拇指用力为主就顾及了桡骨的掌倾角和尺倾角,小范围活动腕部能涉及关节面的骨折,使关节面趋于平整,逐个牵拉手指则使伸肌腱能更好的纳入桡骨远端背侧的骨沟内。

复位后仍由医者为主予敷药,衬以棉花垫后夹板绑扎,棉花垫在断端掌侧及尺骨茎突部稍厚,绑扎的着力点主要是断端。以后二到三日复诊更换敷药,其时仍握住断端,轻度活动关节以使筋络顺和。三到四周骨折基本接续,更以拇指舒理筋腱。

三、 上骱手法举要

    上骱似乎是伤科医师最基础的手法。石氏上骱极注意患肢的体位,认为只有特定的体位

才能使脱出的骱复位。如肩关节前脱位复位时,要求“一二助手,捏住患者臂肘及腋窝部”牵拽,骱头下移将及骱位时,则改“手掌向上翻”的体位,即先顺势,而改旋后位牵拽,医者则搦住肱骨头下拽并端提上托。

髋关节后脱位则取府卧位,以利医者发力,在助手牵拽下推动向后上移位的股骨头,使向下纳入髋臼。

其次,在不同的脱位整复中把握重点手法。如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时,以拇指在口内或口外推按牙关尽处为重点。虽然许多介绍中还提到其余手指要端托下颌,其实往往难以顾及,而只要拇指用力推按,g服颞部肌紧张,使脱向前的下颌骨关节突向下、向后滑过颞骨关节结节,自然能进入下颌窝而得复位。又如小儿桡骨头脱半脱位,石氏以一手把握肘部,一手捏住患肢掌拽直患肢,重点则在使患肘充分旋转(先是伸直位旋后,不成功则旋后位屈曲,偶尔旋前位屈曲),有时在旋转的最后几度才能成功。半脱位虽有“牵拉肘”之称,而关腱的外伤暴力不是牵拉而是旋转。众所周知,半脱位实质上是关节囊嵌顿,牵拉仅有使关节囊向内吸引的趋势,只有旋转才会使关节囊前外侧挤入关节间隙嵌顿其间,所以也只有充分旋转使关节囊拉紧,同时也是桡骨头旋转,才能把嵌顿的关节囊挤出来。至于石氏一手捏手掌把握部位,也有独到之处(一般介绍均不强调这点)。部分患儿其病在腕,复位的弹响在腕,年龄稍大的幼儿也可能指出痛在腕部,但是毕竟多数幼儿难言其病所,石氏以捏手掌而施手法,则兼顾肘、腕。

再次,石氏在骱位得复后必按揉摇转以理顺筋络,在复诊时也必施以适当的按揉摇转,以使早日康复。脱位实质上是严重的伤筋,复位只是治疗开始,尚须使损伤的筋络恢复其原,适度的手法能疏筋通气血,并减少关节周围的粘连。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尽快得痊。

四、 关于伤筋与理筋手法

    伤筋是临证最为常见的病症。石氏把它分为三类,包括手法在内的治疗各有不同,一称为不显著的伤筋,指劳倦又兼寒湿外袭而成,外象并无青紫肿胀,但觉酸痛麻木,治疗以药物为主,手法按摩仅辅佐,亦或辅以针炙。二是不甚显著的伤筋,系扭蹩或支撑伤及腕肘膝踝等处,外无显著青紫,但旋转失常,治疗以理正筋位的手法,并辅以药物。三是外形有显著改变的伤筋,由较明显的外伤如支撑等造成,筋络离位而突出,“部位多见于膝前或肘后”,该部“有粗筋隆起屈伸不利”,治疗必须先用按捺屈伸的手法将隆起的粗筋纳入筋位,使隆起平复即能恢复屈伸活动,每辅以药物。石氏认为,第三类伤筋施以手法是绝对必要的,手法之前“必须注意这与骨折是绝对不同的”,要注意鉴别。法之所施,以肘后伤筋为例,一手按压鹰嘴后上两侧隆起粗筋,一手将患者处于半屈半伸而又难以屈伸的上肢急骤伸直,而后充分屈曲,或屈曲后充分伸直,手法也要“骤然人不觉”,否则因患者会有强烈的酸楚感而予以抵抗以致难得屈伸。手法以后症状即基本消失,不作手法则极难在较短时间内痊愈。

以上概要介绍了石氏手法。石氏的手法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如颞颌关脱位口外复位,髋关节后脱位俯卧复位都是改变后的方法。另外,石氏还认,“伤科手法的临床运用,各家所施,虽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其理一致。”即大的原则上各家各派是一致的,但细节上各有特长。这正是后学者所要注意的。

(0)

相关推荐

  • 颈心综合征.颈性血压异常.颈性视力障碍

    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是指因颈椎病变而引起患者以心脏方面主诉及心电图改变为主的一种综合征.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有颈椎性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故临证常概括为颈心综合征.本病一般属 ...

  • 石筱山证治经验

    手法是伤科外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多用于筋骨之伤.<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二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由于条件限制,以往伤科手法多数是在不用麻 ...

  • 周绍华  抑郁症证治经验

    周绍华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 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 ...

  • 名老中医王子平的骨伤证治经验

    一.活血舒筋汤 [组成]当归9g 赤芍9g 片姜黄9g 伸筋草12g 海桐皮9g 落得打9g 羌活6g 独活9g 路路通12g 陈皮6g 续断12g 松节6g 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舒 ...

  • 严世芸证治经验

    一.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范围.本病是以心为主,又累及中医所说的肺 ...

  • 钱伯文证治经验

    一.益气健脾治疗胃癌 胃癌多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抑郁不舒,渐致气机失常.经络不通.瘀毒留滞.痰湿结聚.正气虚馁而形成.早期可见上腹不适.纳呆消瘦.恶性呕吐.呕血.黑粪等症,晚期则出现淋巴结肿大,腹部 ...

  • 许帼光证治经验

    随着人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身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要求的增高,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步入误区,而形成各种综合症,如更年期综合症,空调综合症.考试综合症.减肥综合症.女性尿 ...

  • 王辉萍证治经验

    一.不孕症 不孕症脉证错综复杂,虚实夹杂,又受月经周期的影响,故辨证治疗灵活多变.不孕证的主要原因大都是肝肾不足,而气滞.血瘀.痰湿等为标,治疗时调补肝肾为主,但宜先调经治标,临床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 彭培初证治经验

      一.急性胰腺炎(胰瘅) 1.首辨缓急,通下为先 急性胰腺炎有出血坏死型与水肿型之分.中医中药的适应症为水肿型胰腺炎,包括胆原性.蛔虫性.单纯性,以胰腺分泌受阻.水肿渗出为病理机制,主要症状是中上腹 ...

  • 王翘楚证治经验

    一.甲肝恢复期可用益气生津养阴法 甲肝发病时间大多在大寒.立春之间,且以20-35岁居多.这年龄群体易感受甲肝病毒,且恢复期后遗症状较多.按中医审证求因,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六淫之邪内侵,首犯脾胃,后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