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防己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辛、苦,平、温,无毒。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文如车辐理解者良。”
3、《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辛苦,性平温,无毒,入十二经。尤善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疗中风手脚挛急,口眼㖞斜,疥癣虫疮,止嗽消痰,利大小便,去留热。
防己为阳中之阴,于经络无所不入。又主降,故下部多功,象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用之当,则可展其能。一不当,而反阶之祸。惟十二经真有湿热壅塞,及膀胱积热,下疰脚气,此诚要药,无可代者。
4、《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平,味辛,无毒。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疟也;诸痫热气者,心有热而患一切风痫也。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气平可以清阳邪,味辛可以平风木,而消风痰也。
除邪者辛平之品,可除湿热之邪也,小便出于膀胱,膀胱津液,肺气化乃出;防己气平可以化气,故利小便。大便出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味辛可以润肠,故利大便也。
5、《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泻经络之湿邪,逐脏腑之水气。”
6、《名医别录》:“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足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癬,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7、《本草备要》:“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
8、《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
9、《药性论》:“汉防己:治湿风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
10、《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11、《本草新编》:“防己,味辛、苦,气寒,阴也,无毒。能入肾以逐湿,腰以下至足湿热、足痛脚气皆除,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积热,消痈散肿,除中风挛急,风寒湿疟热邪。似乎防己乃祛湿热行经之圣药也,然其性只能下行,不能上达。凡湿热在上焦者,断不可用,用之则真气大耗,必至危亡。说者谓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药,可行于血分,而不可行于气分也。不知即是下焦湿热之病,只可一用,而亦不可再用。防己之气味尤悍,一服而湿热之在肾经者,立时解散。肾有补而无泻,多服则泻肾矣,如之何可再用乎。”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环藤酚碱、氧防己碱、防己斯任碱、小檗胺等。《中国药典》规定:含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的总量不得小于1.6%,饮片不得小于1.4%。
2、本品有利尿、镇痛、抗炎、抗菌、免疫抑制、降压、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
3、药理:粉防己有明显镇痛、解热、消炎、抗过敏、降压、肌肉松弛等多种作用;其利尿作用也很明显,小剂量可刺激肾脏而使尿量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