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双11狂买900件,疯狂购物真的能让女性更快乐吗?

蒲导读

蒲公英领导力研究院创建于2014年,致力于为成长期的优秀女性提供学习成长、互助交流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本文长度约4102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12分钟。

11月12日,伊能静又又又又上热搜了,她在微博分享了双十一的购物战绩,单日购买376件,整个双十一期间一共买了900件,其中包括价格上万的面霜,购入最多的是护肤品和新家绿植,囤的最多的是面膜。

随后,秦昊在微博上发文“吐槽”老婆伊能静双十一买的东西多,还晒出了自己的表情包,表示自己也想要,让人感觉又无奈又好笑。

像伊能静一样疯狂剁手的女性并不在少数,评论底下,有人晒出了自己的“战绩”:30支电动牙刷的刷头、16斤洗衣液、10支口红、四箱纸巾......

一句“OMG”就缴械投降,口红色号买两百多种,双十一期间的女生,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盖楼、抢券、领津贴、剁手,一气呵成。

双11购物节已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购物盛典,天猫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全球狂欢实时交易额4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2亿,再一次刷新纪录。女性消费者作为中国主要的网络消费群体,她们的消费额占据了电商总消费额的55%。“她经济”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女性成为国家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女人热衷于购物已是普罗大众的广泛认知。买买买,是女人的日常动作,空虚无聊以逛街购物来填塞;尽管只有一张嘴,却动辄囤积上百支口红,并且永远没有相同的色号;购买昂贵的包包,哪怕使用率极低,但却“包”治百病……大多数女人习惯通过占有物品来安顿焦虑,填满匮乏的爱与安全感。

物质社会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从满足生理需要到满足实现自我需要消费欲望分五个层次,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产生,永无止尽的欲望,永无止尽的消费。人们惊觉:什么时候我们的消费观开始变质了?“当你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不是需要它,只是想要占有它。”

这时,消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购买行为,而是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即归属感和愉悦感。学者表示,部分具有疯狂购物欲的女性往往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她们把“购物”当作一种对抗现有生活的“补偿性策略”,用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女人天生爱购物吗?

不,是“广告”告诉我们:女人应该爱购物。

熟悉这些广告词吗?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有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

这些广告看起来是为了女人好,分享一种聪明的消费观,其实是传播一种物质至上的观念。尤其是每年的“三八节”“光棍节”,已经被悄然改头换面成“购物节”,女性消费者被商家顶礼膜拜,貌似是抬高了女性地位,事实上,它们正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一步步掏空女性,促使她们在此起彼伏的“打折”“让利”声中超前消费。

另一类广告则负责“兜售焦虑”,它们时时刻刻提醒你:衰老、变丑、跟不上潮流的女性,是被社会唾弃的,是被男人嫌弃的于是,护肤、美妆产品成为每年双11销量最高的产品,美容院的美容项目,利润可观,销量无忧,2019年三八妇女节京东美妆的发货箱上甚至印着“不涂口红的你,和男人有何区别”的广告词,不惜通过羞辱欺诈占领女性资本。

疯狂购物真的能让女性更快乐吗?

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体验:11月11日0点,当把购物车清扫一空,仿佛完成了灵魂的升华,但那种兴奋劲持续不了多久,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后悔:买了一大堆没什么用的东西,只好堆在墙角落灰,仔细一看,哟,去年双十一买的还堆在这儿呢。

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女主角瑞贝卡也是一个购物狂魔,每次“剁手”前,她都会问自己“我需要这个吗?”但无论真实的答案是与否,为了成全自己,她都制造无数种下单理由。不开心时,购物可以让她开心;开心时,购物会让她更开心。无论什么时候,她总是告诉自己,“现在我要做的是买条新裙子”,即使她已经拥有1万条裙子。

在一次次失控后,瑞贝卡刷爆了所有信用卡,债台高筑。为了拖延还债时间,她编造了无数谎言,博取同情,从亲戚生病到好友出事到自己卧床,谎话编到自己都忘记了。这些谎言,让所有人都对她失望至极。

最后,瑞贝卡只能沉默地看着一堆用不上的衣服,满怀忧伤。多年血拼堆积下的东西并没有带给她幸福和美丽,反而将她推入深渊之中。

不自觉地下单,无意识地收藏加购,有些人把购物当作痛苦和空虚的宣泄口。

当代人的压力过于细枝末节,一件挫败的小事就能成为崩溃的导火索。在每个需要控制的时刻,“购物”就成了发泄的不二之选。这时我们已经不在意到底要买什么,只在意购买这件事。似乎只要一直购买,就可以掩盖内心的苦楚与压抑。

但疯狂购物并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反而更加千疮百孔。与疯狂购物相依相伴的,是不安感、失落感和匮乏感。买单,兴奋;买单完毕,失落。这种失落,本来就已经存在,疯狂购物只是不断放大这种失落。

物质永远不会有真正满足的那一天,消费也并不会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有当我们转而寻求精神的满足,生命才能更加丰盈。

有些人在买买买 有些人却选择断舍离

在双11的第十一年,部分女性的消费欲望正悄然改变。狂欢热潮背后,相当一部分女性群体并没有参与其中,相反,她们极度推崇极简生活,“断舍离”似乎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山下英子曾在《断舍离》中写道:整理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Asan是一名武汉网店店主,也是“断舍离”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曾经的Asan也是一个“剁手”狂魔,17岁那年她开网店卖衣服,家里有100多双鞋子、200多顶帽子,从来不肯扔东西。因为喜好买买买,她一度因为家里来客人却无处立脚感到羞愧。

搬进新家后,她开始思考物品堆积的问题。直到她看了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她发现她和女主的经历如此相似,甚至在家具方面有着同样的见解。当晚,她立即行动,把所有不舍得丢的东西10个袋子打包收起来,决定将自己的家“清空”。

Asan断舍离已经两年了,247平方米的房子,已经扔掉了大大小小500多件东西,目前只剩下9件家具,包括床、书桌、沙发和电视柜。

Asan的工作、休息、娱乐都在家中进行,她通过整理家务的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当家被打扫干净后,她感到神清气爽地幸福。直到现在,她仍保持断舍离的习惯,大概10天一次,一次扔10件到20件左右。每买一件进来,就会舍弃同类的一件物品,才能达到总量的平衡。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她开始不断反思自己:拥有太多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包袱越来越重,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感受到断舍离的辛苦,才会更谨慎的对待“获得”。舍弃哪些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腾出空间,才能迎来新的生活和新的自己。

这两年里,她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不再被所谓的潮流牵着走;忙碌的工作之余,她喜欢在家中静下心来好好做一顿饭,思考理想的生活模式;她还舍弃了不必要的社交,不在无所谓的人事物上浪费时间,只和自己愿意交往的人交好.....从买买买到断舍离,从物品简易到心灵洁净的蜕变中,她收获了更加简单、平衡、充实的人生。

她惊讶的发现:原先那个家中乱的一塌糊涂,东西摆的乱七八糟,工作也做的马马虎虎的女孩不见了。如今的Asan,不仅家中整整齐齐,工作顺心顺意,社交精致有道,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Asan明白了“不断做减法,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断舍离”强调的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从而让生活达到怡然自得的状态。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已有研究发现,这种“给生活做减法”的生活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减轻认知负担,节约认知能量

当我们注意到一件事情,对它进行分析、判断,乃至于记忆的时候,都是需要花费心力的。认知能量,通俗来理解,就是“心力”。人的心力是有限的。通过“断舍离”舍弃不必要的东西看上去是在“浪费”,实际上,是给我们的认知腾出“空间”。

物品太多,不仅增加金钱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占用我们的认知资源。因为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堆积成山的物品进行整理、收纳、分辨、回忆和查找。而当自己的物品数量在可控范围之内时,自然就清楚它们摆放的位置,需要的时候立马就可以找到。如此对大脑资源的耗费和认知负担都会大大减少。

2

将精力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当断舍离之后,不需要每天站在堆积成山的衣服面前思考今天该穿什么,不需要将花时间想钥匙到底放在了哪个包包里面,也不需要思考怎么样买收纳产品花样应对越来越多的物品。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被用在兴趣爱好或者自我提升上面,而节省出来的空间也让人更加清爽自在。

3

发现内心真实需求

在“断舍离”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物品的过程。每逢年末大扫除,总是可以清出来一大堆“我什么时候买过”的东西,以及“原来在这里”的东西。在这个物质的舍弃过程中,我们能够愈发清楚人与事与物之间的联系。并且我们也会知道,物品的数量与幸福感之间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

扔掉东西,了解自己,最终喜欢上自己。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断舍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正如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说的: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丢东西只是初级阶段,清扫内心才是真正的高级。

“人生虽然有很多遗憾、后悔的事,但因此不断获得新生是最激励我们的。断舍离就是通过反复选择,逐渐喜欢上自己,然后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自己。”这句话曾经点醒过处于名利场光鲜亮丽却疲惫不堪的陈数。她试着从物品开始断舍,再到内心的“排毒”,慢慢地,她越来越享受与自己沟通。即使身处浮沉,她也淡然处之。

几年后她在个人综艺中探访山下英子,聊到动情处,她流泪说道:“断舍离不只是物品的减法,而是人生的整理。在那几年最难熬地日子,断舍离的减法生活,让我自己获得了重生。”

其实不只是陈数一人,断舍离的生活方式也拯救了无数受“物欲”所困的女人,断绝无意义的烦恼,舍弃多余的东西,离开对欲望的执念,放下,人生才能走的更远,化繁为简方得内心淡然。

断舍离,断的是不合适的过去,得到的是更适合、更幸福的人生。学会断舍离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定阶段才能领悟到的精髓。

你会逐渐明白,其实,你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那种能够说服自己的自制力。只有你深刻意识到,精神世界的丰盈比物质世界更让人愉悦,你才能舍弃那些负担。断舍离,就是不断将复杂变为简单,最终实现身体和精神的自由。

视频来源《SHU理生活》

撰稿 配图/张佳昕 刘湜

美编/张慈君

审读/郭睿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