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了8个字,获得全国一等奖。网友:写的真好吗?

当代书法好坏的标准是书法大赛来检验出来的,假如你写了几十年字,如果不参加书法大赛,是没有人知道你的水平的。

如果再侥幸一点,参加了书法大赛而获得了奖项,那也就会一夜成名的。这些都是书法大赛所带来的效果。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参加了20余次全国书法大赛的作者,因为对书法的热爱,他自幼写字,在老师的指点下,一次次参加书法大赛,终有一日,他写了一幅8字联的书法作品,获得了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大赛一等奖,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上图是他所写的对联作品。作品的内容是:“遗世独立,与古为徒”。

这幅对联作品的书体是楷书,具体地也叫魏碑。作品以造像的风格体,用笔看似随意,在笔笔运笔中,留下了漫不经心的感觉,实则把北朝书法的天真烂漫写到位了。

我们知道,北朝书法大多属于“乡俗鄙陋”,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大兴佛教,人们为了纪念亡人,都要给逝者立碑树传,但作为一般家族是不能明目张胆地将碑子立于坟前,而是将碑与亡人一起埋进了土坟里,这就造就了发现造像、墓志如此之多及它们的完整性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作为一般家族来说,一是不能明目张胆地制碑,另一方面由于制碑需要花费钱财,所在在刻石过程中,大都是请一些乡间人士所为,这就使得墓志上的文字具有民间性,因此北朝书法就有了天真烂漫的艺术气象。

这正如杨守敬在《楷法溯流》中说:“南北朝碑碣所存不过数十通,惟造像不可纪数,乡俗鄙陋,不尽大雅制所,然天真烂漫,风神超逸,良由去古未远,故执笔者皆有篆隶意。”

当代一些书法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往往借鉴北朝时期魏碑的艺术风骨,他们多以其书法意境及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这些感受进行创作。

多借鉴其形态、章法、笔法上的特征,而有些人却认为,既然北朝那些墓志文字都是“乡俗鄙陋”的,并且由民间人士所刻,哪里来的笔法?

这个问题说到了点子上了。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进行分析:北朝那些工匠在刻制石碑时,有的是没有书丹的,而是用刀直接刻石而成的。

但这里的笔法在哪里?就在他们当时的整个风气之上。

我们知道,魏碑书法是在隶书格局已经被打破,而楷书系统尚未被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时候的笔法就在于隶书变体以后或是过渡阶段的这个笔法之中。

它具体是什么笔法?从大的方面来讲是篆隶的笔法,从小的方面来讲是楷书之前的笔法,有隶有楷,介于二者之间。

加上当时书法风格的转变,魏碑书法,尤其是“乡俗鄙陋”的作品中就有了一种极为简单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如今的一些书家对此作了“还原”,正如上面的第一幅获奖作品,笔法上看似粗制滥造,实则是北朝书法现象的再现。

此文并非是对某位作者唱赞歌,而是出于对北朝书法的喜爱之情。

我们平日见惯了唐楷的规范与典雅,也感受到了“二王”书风给我们所带来的美感享受,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字书法的时候,尤其是对南北朝书法给人所带来的意境之美的时候,总是感觉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它是多元的,也是沧桑的。

欣赏书法只有从这些多元的角度来看待,才能觉得它博大的美。所以练书法最忌埋头“盲练”,只有会看,看懂才能写对,写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