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章草陆机《平复帖》并与原帖对比找差距

临习章草陆机《平复帖》并与原帖对比找差距

——《平复帖》高清图片欣赏与解析

张维民

陆机,字士衡,西晋吴郡(今苏州)人。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生于吴景帝永安四年(公元261年),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丁巳(公元302年),少负才名,与弟云并称“二陆”。累官太子洗马、著作郎,成都王司马颖表为平原内史。

草书《平复帖》,西晋,陆机,章草书,牙色麻纸本墨迹,手卷,帖文纵23.7厘米,横20.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1 高清晰图 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晋)陆机平复帖

启功先生是首位完全破译《平复帖》“密码”的考古专家,给出八十四个字的释文:

彦先赢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峙,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图2 启功临《平复帖》并释文

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对陆机的《平复帖》很是推崇,在启功的《论书绝句》中,写诗赞曰:“翠墨黟然发古光,金题锦帙照琳琅,十年校遍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称《平复帖》为墨皇。

此外,还有郑春松释文(供参考):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图3 黄宾虹临《平复帖》

《平复帖》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书法作品,共9行84字,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陆机《平复帖》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平复帖》的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秃笔枯锋,用笔朴质古雅,陆机用草书这种浪漫诗性的书体来给朋友写信札,说明陆机的朋友也会草书,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是用草书进行感情交流的。帖尾有董其昌、溥伟、傅增湘、赵椿年等人题跋。

图4 笔者临《平复帖》(未裱扫描)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没有其他作品可供比对,所以无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机之手,但这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从武周时期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王献之等而成的《万岁通天帖》看,东晋时楷书已经成形,再者以西晋写经来看,可以肯定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

《平复帖》的用笔特征

《平复帖》书写简便、率性,逸笔草草,没有循规蹈矩。撇捺无波挑,平添了几分险崛之意。许多字的末笔的收束也是向下牵引,把章草横展的笔势变为纵引,字态也因势而变。如:“子杨”两字,“子”字“竖钩”笔画,省略“钩”后“竖”似“撇”画一样向左下撇出;“杨”字“竖”画向下拉长,字内两撇变短,变化为直接向下的线条。这些都是为强化纵向发展的字势而进行的处理。

图5 临《平复帖》自己裱后扫描

《平复帖》书写笔画更加简省,增添了字的辨识难度。“平”字中左右两点,省写为一横画。“前”字更加简约,似草书“甚”字。《平复帖》也注意字内的虚实关系,表现在字内的留白处理上。

《平复帖》的点画入笔动作极简,入笔多用中锋圆头搭笔,形态似藏锋,由于是秃笔书写,入笔处多不见锋芒。“子”字仔细看不难发现起笔、收笔处都有个小细尖,充分说明了这两个笔画的中锋运笔。

06 临《平复帖》黑白版

《平复帖》也有一些笔锋顺势侧切的入笔方式,如“属”“迈”两字首笔画的入笔,这种入笔方式只有这两字。

《平复帖》收笔处多有隶意,但不出雁尾波挑,而是简单出锋,没有过多提按动作,收笔处戛然而止,如“来”字。

转折处提按不多,常用绞转,笔锋轻轻向外一拓转过来,动作不大,转折更重视遒劲、厚重、浑朴的艺术效果。“初”字左边用直折,右边用圆折,圆折绞转后线条侧锋而行。“病”字也是侧锋用笔,侧锋用笔在帖里有大量的出现。使用绞转用笔,大大增强了点画的连续性,如“口”形,汉简中用三笔,《平复帖》用两笔,变方折为弧转。帖中还有不少字,把许多点画连为一笔,显示了用笔技巧的长足进步。

图7 临平复帖反相

平复帖的笔法渊源

《平复帖》的体势及其笔法有其历史的渊源和时代书风的基础。从《敦煌汉简》中所见西汉章草,如《责未报闻简》等,又如《居延汉简》中所见东汉《甲渠侯官粟君所责寇恩事册》、《误死马驹册》等,其中有些简虽为章草,但其笔势和字与字间的贯气形式已呈现今草迹象。更有基本脱离章草体势,近乎王羲之的草书残纸墨迹出现,其中已见上下两字实线相连的草法,由此可证,在魏晋民间日常的文书手札中,草体笔法的发展是走在士大夫前面的,这正合书法发展的历史规律。

章草源于解散隶体,赴速急就,所以具有隶书的特征,即有明显的波磔。章草字法在基本规范以后,相对比较稳定。到了汉末,这种字形被一些书家创造性地发挥。如卫瓘的草稿之作,大多字势都取纵势,在字态上明显取法了这种倾向。这是陆机《平复帖》的书法体势风格赖以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基础。

图8 平复帖临作原帖对比1

平复帖的点画特点

陆机所写的(《平复帖》)草书,点画简率,……横向的笔画短促,有俯仰之势;纵向的笔画长,是向左背右的弧形;偏长的字形,上宽下窄,呈左高右低的欹斜状,但斜而能稳,颇有奇趣。

《平复帖》字字翩翩自恣,活泼可爱,在字法上主要表现在字势的多变与字构件的错落组合。整帖字势以正为主,间以左右舞动的欹势,颇有奇趣。如:“失前”两字,“失”向左倾斜,“前”字向右倾斜,一左一右,动态十足。字的构件位置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左右结构两部分位置的移动和势的调整。如:“仪”字,左部“单立人”上移并倾斜,和右部构件的倾斜形成上合下开之势。“观”字本身为左右结构,左部构件上移至右部件左上部,进而呈现向左的斜势,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像上下结构。

图9 平复帖临作原帖对比2

平复帖的书法风格

《平复帖》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从发现的大量汉晋简牍、残纸文书可以看出,许多下层官吏的草迹与陆机的草书相似。陆机的年辈在卫、索之下,卫、索当时的草书名望早已声高如云,势必会受到他们的影响。陆机的草书更近于卫瓘的“草稿”,与之相比,又更古朴、浑厚。齐王僧虔《论书》:“陆机书,吴士书也。”

《平复帖》除了晋人特有的古朴、自然、淳厚的气质外,还略带竹木简章草书的意味。以秃笔枯锋为之,笔随势转,平淡简约,奇崛而古质,评者云“非中古人所能下笔”。结构上随意洒脱,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自由状态。《平复帖》通篇是章草的古意盎然,散发着古朴、淳厚、深沉、凝重的气息。陆机受着秦、汉、三国时古厚书风的熏染,用笔以按为多,轻提为主,线条大都粗细相近,浑圆为本,没有那种潇洒飘逸的挥洒。造型也以包含、收束为主,不使线条游荡过远,如同一个花蕾正待展开,尚未展开到位,却又收合起来了。

图10 平复帖临作原帖对比3

《平复帖》章法上行距、字距都没有明显的疏密变化,寓小矛盾于平静之中。全帖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行距、字距较小,行距略大于字距,字体大小变化也不是太大。这样紧密式的章法处理,给人一种森森茂密之感,也强化了浑厚之风格。整体看此帖第四行自“来”字以下,“主吾不能尽”五字缩小字形并极力压缩横势,使左右行距产生了稍大的空白。

草书在陆机手中,还未曾成为大起大合的形式,书法家专注于一个个的单字,务求书写成形,却还未能尽情挥洒连绵而下。也正是由于这种控制,犹人乘骐骥,以衔勒制之,显出含蓄蕴藉之美。含而不露,如盘马弯弓惜不发,这似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却比马狂奔、箭离弦更令人期待。古来就有“藏锋”之说,就是不让尖锐的笔锋过多出现,甚至遁迹如剑在鞘中,锐气不泄。作为书法家的表现,应如明人陆石雍所说:“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

董其昌跋陆机《平复帖》

董其昌跋陆机《平复帖》释文:右平原真迹,有徽宗缥字及宣政小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余所题籖在辛卯春,时为庶吉士,韩宗伯方为馆师,故时时得观名迹,品第甲乙,以此为最。惜世无善摹者,予刻《戏鸿堂帖》,不复能收之耳。甲辰嘉平月朔,董其昌题。

张伯驹跋陆机《平复帖》

张伯驹跋陆机《平复帖》释文:钟太傅《荐季直表》 非真迹,且已毁,平原此帖遂为法帖之祖,前贤交替,无待重款言,就余所见帖,或为唐摹,或为宋临,观夫《三希堂》可知矣。诚未能如董思翁识(其昌)所云:“世传晋迹未有若此而无疑义者,余初获观于鄂灾展览会,望洋兴章余叹者久矣,终以傅沅、叔年、伯力、心。王孙毅然相让,以项子京收藏之富,清田法高宗搜罗之广,而独未得,此帖余何幸得之,不能不谓天待我独厚也。中州张伯驹识。

图13 傅增湘跋1

《平复帖》之前的章草,大都是碑刻,难以见到墨法变化。而《平复帖》则是书法史上传世作品中最早的墨迹本,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全文共蘸墨四次,墨色自然、虚实交替、变化丰富、风格质朴,墨色基本是由润到枯的自然过渡。

图14 傅增湘跋2

历代名家对《平复帖》都有点评

明代书画家詹景凤《东图玄览编》:“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

明代书画收藏家张丑《清河书画舫》:“《平复帖》最奇古,与索幼安《出师颂》齐。惜剥蚀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笔法圆浑,正如太羹玄酒,断非中古人所能下手。”

图15 傅增湘跋3

清代书法收藏家安岐《墨缘汇观》:“相传平原精于章草,然此帖大非章草,运笔犹存篆法。”

清代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平帖记》:“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

清代书法家顾复《平生壮观》:“墨色微绿,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米元章《书史》云'火箸画灰,连属无端',可以评士衡此帖。《宣和书谱》注之为章草,非也。”

图16 傅增湘跋4

《平复帖》对研究文字和书法演变等方面都有极高参考价值。从当年的“章草”到“今草”过渡过程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字与字之间的连带,而连带的关键就是要把章草书的横展笔势变为“纵引”,“纵引”的笔势符合右手握笔写字的习惯,适合流便简率的书写,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是草书发展的方向。《平复帖》上承汉简,下启今草,属于“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产物,填补了“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历史空白,起到了改变章草的取势而向今草迈进的历史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