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若北斗七星的河坑土楼群
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包括6群4楼共45座土楼,而南靖县的河坑土楼群就有14座世遗土楼,是世遗土楼最集中的土楼村落,更令人称奇的是,河坑村的6座圆土楼排列如北斗七星,堪称世界民居奇葩的土楼建筑在河坑村,不仅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么简单,已经上升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河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是漳州南靖与龙岩永定的交界之处,村里面有14座土楼,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裕兴楼、春贵楼、晓春楼、阳春楼、东升楼、永庆楼等7座圆土楼和五角形土楼南薰楼,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最晚的永庆楼建于1969年,14座土楼跨越了400多年。
河坑土楼群不属于市场化运作的南靖A线和B线范围,由村民自行收取50元门票,售票和验票都不正规,我们中午时分到达村里,我想就在村子里吃饭吧,顺便看看,然后就对收票的大爷说我们进来吃饭,他很热情地带我们去村里一家餐馆,饭菜不贵还挺好,门票也省了,不过像河坑村,真的不该靠门票经济,搞点旅游副业多吸引点游客反而更好。
河坑土楼群的亮点在于远眺,对面狮子山上有座观景台,一览全村,可见七座圆楼,犹如地上的北斗七星。
从南靖县最著名的田螺坑土楼群到永定最著名的土楼王承启楼,河坑土楼群就在两者中间,X562公路旁。
如同很多著名的土楼群一样,河坑土楼群也是依山傍水的,祖先们定居的都是好地方。
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河坑村是非常典型的福建土楼村落。
我们以吃饭的名义免票进来了,等上菜的过程中我就四处去转转,不要说我们取巧逃票,其实门口收票的老大爷都不在乎,50元的门票,唬到一个算一个,进来吃饭也是生意,你想看就随便看。
不要门票同行的家人也已经不愿意看了,土楼审美疲劳了,只有我还充满了热情,河坑村的土楼都算不得景点,全是住着人的民居。
反正村民们也已经习惯了四处张望的游客,日常生活丝毫不受影响,土楼里面不会像土楼景点那样摆满了小摊贩,完完全全都是生活场景。
随意走进楼内,很有生活味道的一座座土楼,而且河坑村的土楼绝大部分都住有人,住户看来也不少。
也许是春节,土楼一家三代都在,还有自家养的家禽,一副热闹的团圆画面。
土楼里的小孩的童年与高楼大厦中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他们长大后一定会记得这些快乐时光。
村中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明朝嘉靖皇帝那会儿,这座土楼初建时为4层,1923年因失火烧毁,重修时改为3层,现楼高11.3米,楼底墙厚1.66米,令人称奇的是无石砌地基,仅在墙体外嵌砌1米多高的鹅卵石用于防水。
有时候想想建一座好楼,技术还真不是主要问题,良心才是关键,云水谣的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照样屹立了280多年,河坑村的朝水楼连地基都没有,460多年照样不倒,反而现在高科技时代,钢筋水泥建筑十几年就会轰然倒塌。
看到一些河坑村的旧照片,土楼之间的空地全部都是田地,如今这些空地已经变成了道路,田地的范围也小了很多。
河坑村的幼儿园也是设立在有历史的土楼建筑之中,村中的方形土楼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圆形土楼大都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河坑土楼群是活生生一部土楼从方到圆的演变史。
土楼为何要从方到圆,说来圆楼有几大优点:圆楼没有角落房间,一律平等;同样周长,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利用空间大;圆楼比方楼节省木料;圆楼构件尺寸统—;圆楼的屋顶比方楼更加简化;圆楼更抗震;圆楼风水好。
但不管是年代久远的方形土楼,还是“年轻”的圆形土楼,河坑土楼群从建成至今,除了正常检修外,14座土楼墙体、结构、内外空间一直维持原状,没有任何改变。
2008年,河坑土楼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占了被列入“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45座中土楼中的14座。
河坑土楼群绝大多数土楼都有人居住,走进土楼,可以一窥土楼人家的生活。
有人说,喧闹是土楼的的特色,欢乐是土楼基调,团结是土楼的精神,土楼人家的一桌宴席已经摆好,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场面即将开始。
今天家里吃什么菜邻里都知道,馋嘴的小孩跑到别家吃口饭,一大班小孩们一起玩耍打闹,童年那种邻里互相关爱,谁家也没有秘密的生活仿佛又回来了。
不像现在,住在高楼大厦里,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邻居叫什么名字,土楼里的人家,大家都是亲戚,都是邻居,有我吃的,也不会饿着你,那种暖暖的亲情还在延续。
永盛楼大概是村里唯一目前没有住人的土楼,土楼的窗户很少,一般一层都没有窗户,建造一座土楼很少有一年完工的,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有的甚至几十上百年才完工。
土楼的桃花开了,粉艳的桃花印衬着斑驳的土墙,只是人去楼已空,正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南熏楼是独特的五角形土楼,福建土楼绝大多数是方形和圆形,也有为数不多的异形土楼。
村尾的绳庆楼,建于1699—1702年,高大的方形土楼旁,又有一个长方形的院落,由于比较偏僻,这里基本没有游客来到。
绳庆楼分为上下两个平台,全部以砖石铺地,楼外建有25间二层土房护着土楼,形成楼包厝、厝包楼的独特景观。
在村中溜达了一圈后,土楼餐馆的几个小菜早已经准备好了,尽管简单,但菜色清爽,黄黄的鸡蛋一看就非城市的鸡蛋可比。
茶足饭饱后,抬头可望见对面山上的观景台,来河坑村,如果不看全景,简直白来了。
观景台的入口就在村口过去200米的公路旁,从入口上到观景台,十分钟左右。
河坑土楼群的精华就在这观景台的远眺之中,土楼村落美景全收眼底,北斗七星排列浑然天成。
据说河坑村的开基祖先张仕良因河坑四面青山环抱,地面平坦而肥沃,遂从隔壁的石桥村迁此居住,其子张六益于明朝嘉靖年间动工兴建最早的土楼——朝水楼,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张氏后辈又相继建起了永盛楼、绳庆楼、永庆楼等13座土楼。
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谷溪畔间井然有序地分布着14座大型土楼,还有很多小土楼散布期间,整个村落至今仍保持着难得的协调一致,这在福建土楼村落中也是非常难得的 。
俯瞰裕昌楼,每每看到这些土楼建筑,都不觉得它只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件艺术品,建造的过程也许没有图纸,没有高新材料,只是凭借着经验和最普通的黄土,但这些建筑又是如此的坚固和完美,不像现在的建筑,既丑陋又脆弱。
清一色的土墙灰瓦,典型而独特的中国建筑,从明朝延续至今的建筑风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变正是应万变的绝招。
河坑土楼群的位置在福建两大土楼县南靖和永定的交界之处,在这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也聚集了留存至今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客家土楼。
土楼看多了是会有审美疲劳的,有人说看来看去都是土楼,土不拉几的,不是方的就是圆的,其实那是只看到了土楼的外表,对于游客来说,土楼确实大同小异,对于土楼居民来说,土楼就是他们的家,每一座土楼都不同,每一座土楼都有他们家族的故事,如果有机会能够了解每一座土楼里面的故事,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旅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