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养生,一定要注意这些......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女性的疾病多与“经、带、胎、产”相关,拥有正确的养生方法可以让女性健康一生。那么,在女性的各个虚弱阶段,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月经病养生重在养心妇女以肝为本,肝藏血,心生血。月经不调同心肝的关系最密切。精神因素,心志失衡,思虑恼怒,是造成月经不调的主要因素,故其养生重在养心。此处的养心指广义的心神,也就是重在心理养生。心理养生主要措施是制怒、避虑和防惊。怒则伤肝,情志不畅,气血逆乱。所以制怒是月经病养心的首务。女子常常多思善虑,时时多疑心重,多虑善忧,心境不佳,月经不调。一是要多关心、呵护女性,使其愉快。二是自身要保持清静,克服多思多虑,不宜前思后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到每天有个好心情。气血不足,运行不畅造成心神不宁,易生惊恐,这是月经不调的成因,所以调经必防惊。防惊者一避二调,尽量避免惊恐,受惊后则要迅速调整,及时回归常态。带下病养生重在节食带下病指带下增多,常见两类:一类是湿热下注,带下黄黏有味,可伴刺痒。二是脾胃虚弱,带下清稀无味,可伴疲乏。两类成因都跟饮食不节有关。过食辛辣肥甘、膏粱厚味造成湿热下注;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造成脾胃虚弱。因此,带下病的养生重在节食。节食要遵循宜忌、定量、清素3个原则:●宜忌:忌食易产生湿热下注的辛辣肥甘、炙煿熏烤之品。有利于防治带下病的食品有薏米、山药、茯苓、扁豆、莲肉、芡实、银杏、赤小豆。●定量: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也是造成带下病的主要原因。要强调养成饮食定时定量的良好习惯,尤其晚餐不宜过饱,宵夜也属不良的饮食习惯,要尽量避免。●清素:清素饮食并不是纯素饮食,素食常会造成营养失衡而产生包括带下病的各种疾患。适量荤食是饮食平衡的必需。清素饮食是指营养平衡,品种丰富,易消化、易吸收的饮食,如瘦肉、奶类、豆制品、绿叶蔬菜等。介绍防治带下病的两个食谱:①湿热下注证赤豆粥:赤小豆100g,薏米100g,洗净,山药去皮切丁熬粥,加蜂蜜或食盐调味食用。②脾胃虚弱证山药包子:山药粉、茯苓粉各150g,面粉350g,和匀酵母粉发酵,扁豆500g,洗净水焯加适量肉末做馅,包成包子,蒸熟食用。妊娠后养生重在防劳妊娠后主要有3个病证,一是呕吐,二是浮肿,三是流产。3个病证都跟劳累有关,所以妊娠后的养生重在防劳。劳分为劳心、劳力两个方面。劳心指思想负担,多思善忧,一是怕胎儿先天畸形,二是怕产时痛苦,整天忧愁,精神抑郁。劳心者宜适度户外活动,如散步观景,琴棋书画,陶冶性情,分散注意力,乐观人生,也可看戏听乐,一则放松心情,二则实施胎教,一举两得。但要避免情节惊险、节奏强烈的刺激,以防更加紧张,加重劳心。劳力指过度活动。一般妊娠前5个月强调以静为主,可小动,不可不动,采用室内踱步、床上做操、阳台散步等方式,达到小动防劳的目的。妊娠后5个月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户外打太极拳、慢跑等,但切忌过度。防劳还可辅助多种措施:橘子皮煎水代饮,防治妊娠呕吐;玉米须煎水代饮,防治妊娠水肿;仙鹤草、益母草、生黄芪、枸杞子、生杜仲、白扁豆煎水代饮防治流产。指针足三里,轻度揉压刺激也有防劳辅助作用。更年期养生重在抑躁◎调养法则●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规律、正常的性生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饮食。要适当控制进食量,少食过甜和含脂肪高的食物,以防肥胖。同时,应多食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花生,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小鱼、虾、蟹和蛋类,以增加人体含钙量,防止出现骨质疏松症;多吃含纤维素高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梨、芹菜、韭菜、白菜,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遵循这些法则就容易安度更年期。◎方药调治妇女更年期容易出现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烘热胁胀、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状。因此,治疗要清肝泻火,清烦抑躁,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同时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增加调整大脑皮质中枢的石菖蒲、郁金和调整内分泌功能的蛇床子、菟丝子、女贞子、川断等,以增加疗效。◎食疗保健●合欢茶:合欢花、白菊花各30g,绿茶1撮,沸水冲,当茶饮。能疏肝解郁,调整心情,可以长期服用。●枸杞菊花粥:枸杞子20g,白菊花20g,粳米50g,白糖少许,共煮成粥,能补肾清肝,可以经常食用。●地黄枣仁粥:酸枣仁30g,生地黄30g,大米100g,共煮成粥。适用于五心烦热,面热汗出,耳鸣腰酸,烦闷易怒,口苦尿黄,多梦便干等症。女子养生5不食我提出“五不食”的观点,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对于35岁以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已多为人妻,多为人母。她们跟在家做女孩时已经截然不同了,要操持家务,更重要的是以前吃家里煮的饭,现在则要煮饭给家人吃。所以不论从自身角度还是从全家角度来看,她们在饮食上的观念对一家人的健康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由于生活的打磨,她们又不像在家做女孩时对饮食那么挑剔,在不知不觉中会忽略一些健康的细节。《论语》中有一段很出名的关于饮食健康的话,人们也称其为“十不食”。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就是说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肉不要吃太多,不要比吃青菜米饭还要多。至于饮酒,虽没有明确的限制,但也不要喝醉,以酒后不捣乱、不闹事为原则。街市上买的酒和肉干是不洁净的,所以不要吃。姜要少量多次地吃。孔子所说的这些禁忌是针对当时的祭祀说的,但跟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对我们的启发很大。针对35岁以后的女性,我提出“五不食”的观点,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这些问题。1、剩饭不食我见过很多在这个年龄段发福的女性,她们常提起一件事,就是家里吃饭时经常会剩下一点饭菜,扔掉还可惜,留着还不值得,干脆就多吃两口,吃净算了。还有一些菜很贵,即使稍微有点变质,只要问题不太大,也将就着吃掉。这对于女性来说可是很不好的习惯。“饥饱劳役”在中医来讲是个很重要的病机,我们吃饭吃十分饱的时候本来就已经给脾胃带来负担了,“再多吃两口”这种想法可千万要不得,尤其是天长日久的,会使饮食积聚,给各个脏器都造成负担。35岁以后的女人发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吃剩饭,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女性朋友用在减肥看病上的钱可比扔一点剩菜剩饭的钱多多了。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做得适量,既不浪费,又对健康有好处。2、不当季不食《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这是说万事万物都有个规律性,该生自然就生了,该熟自然就熟了,这就是天道,是自然变化的依据。但我们现代的技术这么发达,冬天也有长得胖胖的草莓,都快跟苹果一样大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红柿和绿色蔬菜。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家庭,总会买一些孩子喜欢吃的不当季的水果。吃这些非自然生成的东西,危害性太大了。那从长到熟就没有经过日光照射的食物,得用多少化学的东西把它们催大?我们吃的只是个样子,它们不但没有当季食物鲜美的味道,更没有它们的营养价值。孩子吃了容易早熟,大人吃了身体机能容易紊乱。就像以前老人说的,不见天的蛋不能吃,就是因为它没有经过阴阳融合的过程,没见到阳气,不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好的食物。所以能不吃就尽量不要吃这些看似漂亮,却既没口感也没营养的东西。3、不净不食不净不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没清洁过的东西不能吃,其次是虽用洗涤用品清洁过,但是洗涤用品没有冲洗干净的也不能吃。现在我们都会用一些洗洁精之类的东西洗食物餐具,一是干净,二是方便。不会残留油脂,也不用反复地擦洗。但日本有个词,叫“经皮毒”,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就是说很多化学物质,都会通过我们的皮肤,通过我们的口鼻等渗透到我们的身体里。其实用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吃洗洁精洗的食物,用洗洁精洗过的碗盘,那一辈子得有多少这种毒素进入体内啊。预防这种不健康生活的办法一是选取植物的洗涤用品,比较自然,毒害少;二是不要每次都用,如果碗筷没有多少油就用清水刷刷,也一样干净;三就是多冲洗,别怕麻烦,怕麻烦就要多受罪。4、添加剂过多不食我们在去商场买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那些含防腐剂、添加剂多的东西,虽然这些对于人体来说基本都是安全的,但还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对健康有害无益。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其实只要遵循最原始的规律就可以了。现代人把自然的规律打破得太多,疾病也就随之不断更新,凡破天道处必有恶疾。5、过量不食前面我们说不吃剩饭的时候谈过食不能过量的问题,食不过量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吃得太多,二是同一种味道的东西不能吃得太多。有的人多吃完全是无意识的,比如晚上看电视,一边看一边吃东西,电视看完了才发现一盆水果都已经吃掉了。喜欢吃零食或是有类似情况的人,不妨在买的时候就挑些小包装的来买,吃的时候也别捧着一大袋子吃,而是把食物放得远一些,一次拿一点儿。偏爱一种味道的人即使吃的食物总量不算多,但其中一种物质却已经过剩了。比如爱吃甜,你可能觉得每天才吃七分饱,怎么还是有很多不健康的症状出现呢?再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吃咸,就算每天都只吃个半饱,但盐的摄入量都已经足以危害健康了。所以说,食量要有限,食味也要有限。注: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作者简介|沈绍功(1939年5月 - 2017年1月26日),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40余年来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曾任急诊科主任,基础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组长,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其成(1958年10月- ),男,安徽徽州歙县人。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 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搜狐网文化重磅第五十九辑“季羡林身后,国学情何以堪?”推其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2011年发起设立“张其成国学基金”,资助青少年传承国学。来源:《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沈绍功、沈依功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其成微信公众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