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424)宁波北仑:建新型平台助空气净化成果高效转化
宁波北仑:建新型平台助空气净化成果高效转化◎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面向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重大需求,贺泓院士团队利用该平台研发发明专利6项,突破了柴油车用小孔分子筛量产与涂覆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并形成了面向机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净化的系列催化剂产品。后疫情时代,人居环境空气质量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成果与生产工艺装备匹配度低等问题,导致相当数量的空气净化材料迈向“货架”的步伐滞缓。“中科院城环所以往与当地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合作,因小试、中试生产线的搭建,前期会耗费不少精力、成本,有时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落地应用,有的可能磨合失败。”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党支部书记、北仑区科协主席胡修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为此,由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出面牵头,联合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建的“智能化环境功能材料量产技术研发平台”应运而生,并于近期通过了联合验收,旨在解决空气净化材料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过渡问题”。新型研发平台架起转化“桥梁”“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空气净化材料技术的研发,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过转化周期长、合作稳定性不强等问题,由此萌生想法——通过建立平台,解决研究成果从原理技术到产业技术的断档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贺泓介绍道。据介绍,该平台拥有3000平方米的中试实验场地和先进的环境功能材料产业化技术中试线,可开展不同材料、不同工艺流程的生产技术研发及示范。贺泓表示,具体而言,平台是聚合了实验室以及中试生产线,将实验室研发、小试、中试聚合在一起,缩短了成果转化周期,可为企业提供成果转移转化的“打包服务”。该平台主要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文坡介绍,“智能化环境功能材料量产技术研发平台”主要面向国家在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需求,开展环境功能材料及其生产技术的研发,为企业提供环境功能材料的关键生产工艺技术、成套设备以及产品样品,搭建从原理技术到应用产品的桥梁。“实验室和生产线对产品稳定性、生产成本等要素的考虑、要求是不同的。”贺泓表示,该平台建设的中试生产线上,生产工艺及设备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相关技术通过中试生产线的验证,更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跨界合作打造系列硬科技产品“轻轻喷几下,喷剂载有的纳米铂金催化材料即可将甲醛分解成H2O和CO2,使室内甲醛浓度降低到安全浓度,而材料本身在反应过程中不被消耗。”4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内,科研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款除甲醛喷剂新产品。记者了解到,这是由“智能化环境功能材料量产技术研发平台”孵化的中科鸿景(宁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场投放的一款除醛喷剂。“若考虑到技术成本、二次污染等问题,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产品仍有完善空间。” 中科鸿景总经理李要彬介绍,公司成立半年多,基于贺泓院士团队研发的室温催化氧化甲醛技术和催化杀菌技术,已开发了初代铂金触媒除醛喷剂和空净设备用的核心净化模块等产品,相关产品所依托的技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李要彬介绍道,依托该平台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公司目前具备可实现脱硝催化剂200吨/年、SCR整体催化剂15万套/年、VOCs整体催化剂300立方/年、除醛喷剂60万升/年的产能,技术和产品受到一些行业重点企业和宁波当地企业青睐。值得关注的是,面向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重大需求,贺泓院士团队利用该平台研发发明专利6项,突破了柴油车用小孔分子筛量产与涂覆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并形成了面向机车尾气净化、工业废气净化的系列催化剂产品。胡修勤表示,目前该平台已与国内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正积极探索高效、良性的合作模式,未来将依托当地模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多个“研发—中试—产业化”的新型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日报》2021年4月30日第 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