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历代梅瓶:感受千年梅瓶之美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
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梅瓶的美,在中国瓷器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
并且开创了许多新品种,元明清继续烧造,
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元青花缠枝牡丹梅瓶
它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
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
宋代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
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代磁州窑绿釉刻花梅瓶
梅瓶的作用是拿来盛酒的,作为一个酒器
它有什么样的魅力得以延续下来不被历史淘汰呢?
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在瓶腹写有“醉香酒海” 上海博物馆收藏
任何一种艺术品的产生,一般都有一个演变进程,
从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到逐渐发展变化成
被后人赏誉的艺术品。
这些令人赞誉的艺术品它怎样跟随历史的脚步,
趋同当时的审美一步一步发展的呢?
从她的身材就知道了,工匠们赋予这些艺术品的生命。
人们说女大十八变,它是瓶身因时代而迁。
元代五彩戗金瓷龙纹梅瓶
先看看唐代的梅瓶,在唐代,众人的审美都是以
肥为美的眼光,看看唐代古装剧就知道。
(胖妞都想穿越到唐代了,有木有?)
唐代白釉梅瓶
唐白釉梅瓶
唐白釉梅瓶 巩县窑 波士顿博物馆
梅瓶在宋代十分盛行
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
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手法多样,
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
宋代官窑梅瓶 大英博物馆
北宋吉州窑梅瓶
宋灰绿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北宋定窑紫金釉带盖大梅瓶 英国大维德基金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196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
到了南宋
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
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
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
这与梅瓶造型的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造型在被南方的各窑厂接受时,
摒弃了北方粗犷伟岸的风格,
给人以小巧精悍的感觉。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卷草纹瓷梅瓶
南宋吉州窑褐彩缠枝卷草花形开光海浪纹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南宋元江西吉州窑黑釉拨白梅枝纹梅瓶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龙纹梅瓶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金代: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金扒村窑白地黑花碎花梅瓶
金白釉填黑彩唐草纹梅瓶
金磁州窑系黑釉线条(出筋)梅瓶
金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明万历青花龙穿莲花梅瓶
万历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明孔雀蓝釉梅瓶
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
有的白釉梅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二字,
属于宫内用器。
明永乐景德镇青花 内府銘 梅瓶
明永乐景德镇青花 内府銘 梅瓶
清代的梅瓶:
由于造型比例不当,
给人以不谐调和不完整的感觉,
不及明代的水平。
康熙青花龙纹瓶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鹿纹梅瓶
清雍正釉里红三多梅瓶
清雍正 青花淡描双勾竹纹梅瓶
清代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
几乎成一条直线,
腰部以下收得较直,
梅瓶讲究图案化。
清乾隆 鎏金铜錾花镶彩料福寿如意盖瓶
乾隆青花釉里红“水波九龙”
乾隆蓝地粉彩九吉祥大梅瓶
清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
有的向宽短型发展,
有的向瘦长型发展,
瓶身花纹比较多样,
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梅瓶
在收藏古瓷中,有行话:
“卧器不如坐器,坐器不如立器”,
而立器中又以梅瓶为至尊。
这样一直美绝千年的小仙女,
谁人不爱呢?
文末来个梅瓶大合照!
传播中国艺术文明,是一家优秀平台所需要肩负的使命。
【华夏第一收藏】大讲堂,带你走文化艺术的瑰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