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蓝:高考是一场“渡劫”
晚上,我正在马不停蹄地敲字,以便多储备几章内容,免得过年没时间码字,断章停更。老石头发过来一张图表。我打开一看,是儿子的第五次月考成绩,也就是这个学期的期末成绩。
650.5分,班级第5名,年级第7名。看到这个成绩,我的心情竟然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连一丝丝涟漪都没有。为什么会如此反常呢?因为我清楚地知道,现在所有的成绩,不论好坏,跟高考没任何关系。虽说离高考还有一百二十多天,但是这一百二十多天,还会存在很多变数。
况且,我也亲眼见证了这个成绩的来之不易。它们耗费了小石头多少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啊。换句话说,它们是用他的一部分生命换来的。对于这样的成绩,我还有什么必要感到高兴呢?但是,老石头很高兴,他发来一个大大的拇指说:这段时间,你和儿子都辛苦了,加油!
我知道,不仅我们辛苦,他也辛苦。独自在平川,每天下班回家都是冰锅冷灶的。既没人给他做饭,也没人陪他说话,工作又那么忙。
于是,我发去一个拥抱,说:娃他爸你也辛苦了。等儿子放假,我们就回来看你。他说:为了儿子能考个好大学,值了!好好表扬一下儿子,祝贺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儿子放学回来,眉开眼笑的,满脸写着650分。我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轻轻抱了抱儿子,说:“儿子,祝贺你。这次月考成绩不错。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他说:“有啥祝贺的?这次题简单。”
看看,这就是小石头真正存在的问题,他始终不够自信。如果考不好,他不会说题难,他会说,是自己不会做,是自己能力不够。如果考得好,他不会说是自己学得好,是题简单。所以,当别人家的妈妈使劲儿督促孩子多刷题,多看书,多学习的时候,我却总是让他放松点,别焦虑,要自信,别总怀疑自己。
我说:“题简单是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是跟你的努力分不开。上次考差的时候,你仔细分析了原因,并且及时调整了学习计划,看样子这点做得很对。”
他这才由衷地承认自己,笑着说:“对,这个月着重抓了一下物理和数学,所以数学和物理成绩上去了,但是语文成绩下来了。主要是写作文时间不够了,急急忙忙一通乱写……”
“所以啊,你看,只要你把心思用在哪门课上,哪门课就能学好。这说明你的学习能力一点都不差啊。你要相信自己,儿子。”我继续鼓励他。
“就是,我发现我学起来快,但是忘记的也快。”他说。
当别人认可他时,他也会认可。当别人否定他时,他也会否定。遇到难题,他会怀疑自己。遇到无法掌控的事物,他会愤怒。他总是轻易地被别人的评价影响。显然,小石头还是没有形成坚固的内聚性自我。
我暗暗叹了口气,心想:不行啊,儿子,无论如何步入大学前,我得努力培养出你的内聚性自我,不然明年步入大学,你得遇到多少挫折和打击啊,那时,你又将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此时此刻,我突然对高考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高考考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它还考量的是一个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以及解决和处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还有咬牙坚持的意志力。
想想能够顶住三百多天巨大的学习压力,能够冲破三百多天枯燥压抑的学习“牢狱”,最终冲到高考战场,又经过一轮轮试题厮杀,最后留下来的胜利者,怎么能说是“高分低能”呢?
这样看来,高考其实是一场修炼。所有的困难,都是帮助孩子成长的道场。所以,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而不是心生敌意。
想到这儿,我笃定地对儿子说:“儿子,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你就想你是在修炼自己的法力。就像去年你们班同学说的那个相声一样。你们是在渡劫。渡过这一场劫难,你们都会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听我这样说,他双眼立时迸出一片光花来,兴奋地说:“对啊,妈!我们现在真的是在渡劫!”我还想说什么,他打断我的话,说:“我要修炼去了,不跟你谝了!”转身钻进屋子关上了门。
“你想吃点啥不?”我隔着门问他。
“黑椒牛排。”他说。
我做好了黑椒牛排,给他送进去时,他正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我迅速瞅了一眼,写的是:读书计划。看样子为了提高语文成绩,他要重新修改学习计划。而这个计划,主要是增加课外阅读内容。
我记得他曾经用非常赞赏和不可思议的语气说:“我们班张博太厉害了。学习这么紧张,他还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他的语文是我们班最好的。而且,他对事情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也曾劝他向张博学习,多读读课外书,可是他的学习没有张博那么游刃有余,所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读课外书。但怎么说呢,再忙,每天二十来分钟还是能挤出来的,但愿他能将这件事儿坚持下去。
十二点十分,儿子终于睡觉了,我也爬上床,想翻一下朋友圈就睡。结果看见虚晴和王姐,还有林立三个人在群里聊得一片火热。
璐璐这次月考成绩突破了500分,虚晴在群里发了一个大红包。倩倩成绩有所下降,王姐在群里一个劲儿艾特我,想让我给出出主意,该怎么打翻身仗。林立家的林烨,网课上得很认真,而且说话算数,每天都去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玩一个小时的手机。
看着他们的聊天内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高考,对家长们来说,何尝不是渡劫呢!
(本篇内容选自《陪你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