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太烦恼,别急,这里有良方!
关于口腔溃疡,我来谈几个治疗的常用方剂和本人对此病病机的一些浅见。
对于那些因劳累紧张就犯,每次溃疡仅一两个者,注意休息,服点维生素,补充微量元素,甘草泻心汤、导赤散就有效果,不在此列,我主要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
适宜于:脾虚,中焦湿热型。
(1)学中医的都知道甘草泻心汤能治疗口腔溃疡。本方已经得到千百年的验证,其有效性毋庸置疑。
(2)黄煌教授认为这个方子是特效黏膜修复剂,个人认为确实是经验之谈。
(3)我有一位同学中医功底很深,他认为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基本就够用,这话我信。黄连、干姜、甘草,还有大黄、附子,再稍作加减,独到的剂量搭配,差不多。
(4)个人应用体会:本方确为黄教授所说,能加快黏膜修复,缩短愈合时间,但在预防复发方面,似乎力量稍弱(我本人认为就是缺少了养阴药)。这个方子主药是黄连、干姜、甘草这三味,如果溃疡处红肿热痛,应该将生甘草加量至20g以上(个人体会),同时再适当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不然干姜就无法用到理想剂量(会加重红肿疼痛)。黄连、干姜应该作为对药来对待,缺了哪味,效果都差,尤其是干姜,我认为干姜才是缩短疗程的主药,尤其是疮面超过两周的,必加温药才能加速愈合。
适宜于:气阴两虚,下焦湿热、相火偏旺。
蒲辅周最为欣赏此方,国内推崇此方者不计其数。本方最妙之处就是黄柏与砂仁配伍,其配伍寓意深远,注解虽多,但都难尽其精妙。
其实我个人认为:实践有时是走在理论前面的。奇效验方的精妙之处,不一定非要在既往理论下强行解释。黄连与肉桂,黄柏与砂仁,黄柏与苍术,黄连与吴茱萸,黄连与干姜,黄连与附子,这些组合无不蕴含神奇与精妙,我觉得用任之堂主人的两个圈圈(详见《医间道》,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出版)来解释似乎更合理,更加符合实际。
适宜于:阴虚,上焦湿热。
路老(路志正)喜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此外还有四川余国俊,湖南彭坚。
我个人体会:这个方子在处理阴虚与湿热方面恰到好处,其收功、防复发要好于上面两个方子。
如果把这三个方子放在一起,比较比较,就会发现其实大有规律可循。
甘草泻心汤(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甘草,党参,大枣)
三才封髓丹(黄柏,砂仁,生甘草,人参,天冬,熟地,肉苁蓉)
甘露饮(黄芩,茵陈,炙枇杷叶,甘草,枳壳,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
首先,湿热正好分布在上、中、下三焦,甘草泻心汤主中焦,甘露饮主上焦,封髓丹在下焦。
其次,从病机来看,正好是脾虚、气虚向阴虚转化。
我个人认为:如果把潜阳丹加上就更全面了,基本上是阳虚-气虚-阴虚,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这样基本构架就形成了。
个人经验:如果单个疮面时间超过两周,就应加大温药的力量。
对于口腔溃疡,单纯的湿热与单纯的阴虚比较少,两者相兼更为多见,只是临床上,我们只能看到一面,忽略或者就看不到另一面。试想,阴虚,舌红无苔,哪儿找湿热的踪迹?疮面红肿、口气臭秽,舌苔厚腻,从哪儿能观察到阴虚的征象?
我个人觉得从脉象上和临床症状来看,遇劳发作,也是一种气阴不足的表象。
所以临床上,遇到顽固性口腔溃疡,一定要多想想有没有一些潜在的病理因素存在,尤其是临床证型的对立面,我个人感觉阴虚湿热型能占到多数。
云南已故的一位眼科名中医,在治疗角膜溃疡时,喜欢加用百部、鹤虱两药,他的理论是:凡溃疡者,可取类比象,考虑有虫的因素在里面,可加用杀虫药——百部、鹤虱。后来他的学生把这一经验移用到口腔溃疡上,效果也不错。
我认为在临床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加用这两味药,不失是一种办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之所以反复发作,我觉得还有一种毒在里面———一种类似无名热毒之毒。我的一个口腔溃疡的病人,前两周效果一般,加用半枝莲、蛇舌草后,病情明显好转。所以一位网友建议用蛇舌草漱口减轻口腔溃疡,我觉得确是经验之谈。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高手过招——中医临床实战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余浩著),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