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理论:《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劲与物理第七》

太极拳气与劲之运用。在乎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圆而神通。靡有穷际。宇宙之间。大若行星之运转。微如雨露之降零。厥形皆圆。此自然之微象也。引而伸之。其体与用。及其内容精蕴。实与吾拳有息息想通者。今试分析其究竟于后。

夫行星可谓大莫能容。以其体圆。则积气可以载之。而能运转。倘其体不圆。虽积气之力无所不载。亦不能浮无量数之星球于上空。而能运转者也。因球形乃一容积最大。面积最小之体积也。至雨露虽微。而一滴中。含有无量数水分子。个个竭力向外发展。其结果各得平均。互相索引。其表面虽有张力。然其内仍有聚力。故不失为圆。此即圆之成因。太极拳之所谓圆者。以其效法太极。其原因及体用。适与上述自然界之妙蕴相吻合。特举图如下

以上图观之。圆周内各点。与中心距离皆为一致。墨子所谓。“一中同长”者是也。更有进乎此者。圆周各点。所负荷之力。强弱亦各相等。否则不成其为球体矣。然则皮球之圆。圆也。铁球之圆。亦圆也。无论其轻重不同。然以力触其一面。可知其面面皆同。面面皆动也。触其一点。则万点皆同。万点皆应也。此即太极拳之所不容人摸着与触到者。以其体圆也。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球体中之分子力。一经运转。便互相牵引。即所谓向心力与离心力者也。

以上图。由一中心向外发展之力。曰离心力。由圆周各点向中心牵引之力。曰向心力。两力得能相等。不然则不得成圆形矣。例如以石或铁。系乎绳之一端。又一端执乎手。荡而掷之为圆圈。手之所执为中心。铁石受掷之力向外。曰离心力。因绳牵引之力向内。曰向心力。此时绳虽弱质。则别见有紧张之气势。其气势之强弱。视其运转之迟速为推移。此即太极拳推手。所谓似拉锯式之较手也。倘我所得受向心力较大。而还之以离心力亦大。然我所得受之向心力虽大。却得运而去之。此我得体圆之效用也。但还之以离心力。则彼不能运而去之。必弹出寻丈之外。此单于向心力。离心力。两点而言。亦仅见圆力作用之一斑耳。此外圆中又有方之作用。包含无量数之等边三角形。三角者。实为构成圆形之基本形体。图如下。

圆之作用。与其所包含之三角形。极有关系。在物理。如圆锥体。螺旋钉之发明是也。于此可见圆之物体。不仅坚固。不易被外力摧毁之消极守势作用而已。且能以其所包含之无量数三角形体。随处可以取积极攻势之能力。如令其旋转向前攻击。则无一分一厘之面积。非积极攻击之作用。譬如拍乒乓球。对方如以旋转之球势进攻。应之者不如其法。则攻势不可当也。必致失败。以其攻势之距离最密且速。即包含无量数三角形之作用故也。太极拳于上述之圆形。所包含无量数三角形之作用最多。而其效用最为显著。以其效法于圆。非真实如球体也。其用守势者。取法于圆。其用攻势。则无处非三角形。并且无一分一厘非三角形旋转式之攻势也。以之攻击于敌体。则万难逃遁者。以此故也。进而言之。其取攻击者。有时尤可以超过圆形之作用者。忽一变而为等腰三角形者。其作用之变化尤广。攻势尤猛。然犹不出其圆体范围以外也。图如下。

于此可见太极拳。无施非攻。无处非守。即所谓走即是发。发即是走。寓积极于消极之中。彼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此之谓乎!

以上所述者。圆体以包含无量数三角形。向外取攻势之作用。倘有时遇正面之外力攻陷者。成向内凹之三角形者。其作用何如。图如下。

如图。适受无左右上下偏重之外力正面攻陷时。余姑不言以左右上下而规避之之法。直言受其攻陷。在太极拳正利用其猛袭攻陷。此即易所谓坎陷。为最险之卦。亦即以太极名拳之第一义也。其义将攻陷之外力。使其落空。敌知已落空陷中。非即反身逃遁不可。际其欲抽身时。即以我之腹部吸力。一变而为攻发之力。此即拳论所谓提放。放即发也。而复为圆形。则敌不及措手。已弹出于寻丈之外矣。太极拳之特长即在此。所谓发劲是也。反是则为走。又谓之化;走者。急转。化转。化者。缓转。其转则一也。图如下。

将受攻之点。稍一走化。其外力自然滑脱而化去矣。同时将对方之力才一化去。则无量数之三角轮转。角角即为攻击。即所谓化即是打。走即是打也。打即发劲之发也。反此。则用劲以攻人发人何如。图如下。

发劲。则必于人身整个重心中。觅得一线之劲。即如球体之物理上用力方面。须通过中心之直线前进。则球体不及旋转。势必如放箭及子弹之能穿过之类。此即太极拳发劲之原则。若令高跃或平跃而出。以及下跌。皆视其直线之所在。应心而发。未有不得手者。吾师澄甫。每每告余曰。发劲须找到一直线。方可发。发时如放箭似的。是言已穷发劲之能事。惟此直线其理易明。欲用之者。然非参透及经验者。未易得心。学者须于此处着力。勉之。或曰。以上所述各点之原理。既知之矣。设有人力大如牛。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者。其一发攻势。不顾一切。如闪电似的。一飚而至。则迅雷不及掩耳。其将奈何。曰。此问诚为切要。余以上述各点。正所以掣贪猛如此者。比击鼠首狐顾者尤易易耳。其法皆已俱备于上。不赘。其理余再从而申述之。

球形之体积。其所占之空间。比任何同等面积之形体为大。其急袭者。不能出乎二要素。一即空间。一即时间。其速度与效能。若不能把握时间与空间者。其急袭者。正如俗所谓。送肉上钩。其所欲得者。适得其反。自取其速亡也。曰。何也。曰。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此空间之限制。亦即时间之延长也。此圆形独占面积及空间之广且大。即令其速度与以空间及时间之延长。其效能因之而损失。此即太极拳之主旨。不予抵抗。而予以退让。不与之正冲。而予以偏避。使其速度与能力稍为摧挫。则以顺势击之。不费吹毛之力。则其自取摧毁。不及一瞬也。拳论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正以是也。此固一证耳。却尤有进者。箭何能发百步而穿七扎。先由强力开弓而箭发。此为原动力。箭行速。产生速力。以速力与动力较。则可能相等。甚或可能超乎动力也。譬如动力为一百斤。所产生之速力。则其大小或可得为二百斤矣。设以得二百斤论。则知其力与速而可得其能矣。击以物理之定律公式。如下。

力×速×时=能

太极拳之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即以四两之劲。牵动其千斤之原动能力耳。所谓以力乘速乘时。所得者能也。能既被人牵转而利用之。何复有力与速。之可言哉。可见仅有贪与猛。不足恃也。太极拳之力。譬如薄于一纸片。其对方袭击之力。譬如长江大河滚滚而来。何以御之。若以正面御之。虽千寻铁锁。不足为用也。然以一纸片沿其流。顺其势而去之。则纸片又何能伤也。虽然。纸片可谓薄弱矣。苟助之以速。譬置贴于马达之轴。使其同转。迨其速度。增至每分钟二三千转。此时如纸片突然离轴而去。劲木遇之则折。太极拳以无力。而至于有力。即此意。亦即此理。殊未可忽视也。其作用。即丹田之气。得以鼓荡。若长江大河之水然。又助之球体运动。其本力虽微。其速度不可限量。是以效能超出于常理之外。真不可测也。

于以上之等腰三角作用外。圆体之攻势。左右上下旋转。无一非杠杆之作用。太极拳于杠杆。以支力为要点。支力者。即太极拳所谓中定也。图如下。

以上图。除支力之点外。其余皆可左右上下前后八方转动。譬如击其右一端。则左一端可以向后旋转。将被击之一端。空间放长。时间亦复延长。将对方袭击之力量。完全分化等于零。然杆之右端所受之力量。譬如千斤。则千斤之力量。完全递交于杆之左端矣。杆之右端向后正方急 转。则杆之左端之力量。亦急向前正方旋转。则正借对方之力量反击之。则对方不及措手。已跌出寻丈之外矣。此即太极拳之发劲。皆如是而已。此外太极拳。善用分化对方之力量。及兼用合二力之作用。图如下。

譬如对方以两手正面按来。接于我两小臂上。则我合两手臂作尖劈形。而分化对方之正面按力归于零。则我同时合手臂。作尖劈形之攻势。完全借对方之猛锐力量。反攻其要害。此拳论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此亦一法也。此外太极拳善用提劲。将对方之根力拔起。而后一发可以两足离地跌出。即拳论所谓欲将物掀起。必加之以挫之之力。使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此即物理学上之起重机。及千斤顶等之杠杆作用。系以图如下。

以上图之支点与力点。距离愈远则用力愈少。而收效愈大。在太极拳用提劲发劲时。即以对方为重点。手或腕接触对方之处。为支点。以脚与腿为力点。此即太极拳发劲时。动力之点在乎脚。所谓其根在脚。发乎腿。主宰与腰。行乎手指。所以对方虽有大力。及躯干高大者。皆不足恃。一经接手。便可跌出寻丈外者。全凭杠杆之作用。虽接之以手。而发动之力点却在乎脚。可谓精妙绝伦矣。不独事半功倍而已。极其至者。虽百千倍。犹未可限量也。

总以上各节。太极拳运劲与物理之说。皆丝线入扣。发乎自然。可见太极拳。虽导源于哲学。且可证乎科学。从来以太极拳原理不易了悟。以致尽人发生疑义。兹以物理解释运劲。则太极拳虽根于哲学。则亦可思过半矣。然运劲与物理学说。在太极拳学术上。乃高深之研究。不过太极拳有体斯有用。如不能用。则体亦不足言矣。欲求体用兼全。则不可不将此理加以穷究。而后方能了解运劲之妙用。且此篇之作。对于历来太极拳家所谓秘传。则已泄漏无遗。幸学者三致意焉。

(作者与同学在一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