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漳南大渠(将军渠),固新段
涉县漳南大渠(将军渠)固新段变迁!
1940年6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由山西辽县(今左权县)迁驻涉县。1942至1943年,涉县接连遭遇严重旱灾、蝗灾,土地大面积减产,再加上日军的残酷“扫荡”,根据地军民生活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很多人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
面对困境,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派出干部调查灾情,并发出“不能饿死一个人”的号召。经过勘察,边区政府决定修建漳南大渠,把漳河水引上太行山,把旱地变成水浇田。
千百年来,清漳河虽然流经涉县,但因为缺乏引水渠,当地百姓只能望水兴叹。当年修渠不仅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还要面对日本鬼子的扫荡,但军民克服重重困难,硬生生凿出了一条近30华里的水渠。
1944年4月,历时近两年,漳南大渠在炮火声中竣工通水。水渠首起涉县下温村,途经王堡、赤岸、庄上等11个村,灌溉农田近4000亩,是抗战时期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按当时每亩增产200斤计算,每年增产粮食70余万斤,发挥了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度荒支前的重要作用。
原曲石河渡槽
1958年,涉县人民对漳南大渠进行了续建,经胡峪、石岗等村,一直延续到固新村九龙洼的江家洼,全长达到100多华里,灌溉面积达到1万余亩。
漳南渠胡峪段
灌区节水配套扩能改造工程是涉县今年确定的十五个民生实事之一,工程启动以来,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科学调配人力物力,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
漳南渠石岗段
漳南灌区节水配套扩能改造工程争取国债资金1400万,项目分六个标段建设,主要包括清淤和防渗衬砌7.19公里,新建节制闸6座、改造泄水闸4座;重建生产桥7座、人行桥9座;改建隧洞4座,放水斗口40座,同时对胡峪段管理所进行改造重建。
胡峪石岗隧洞
漳南渠节水配套扩能改造胡峪石岗隧洞建设现场,该隧洞全长85米。这里原来是一个土渠,现在全部改为混凝土浇筑,工程完工后可有效降低水资源流失,更好地满足沿线群众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经参建各方努力,累计完成渠道清淤7000余米,防渗沉积3000余米,下一步将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六月底以前完成项目各项任务。
漳南渠固新段渡槽
漳南大渠固新段渠首, 1958年由固新村修建的标志性工程渡槽,长约150多米,渠底离地面约1.9米,原设计海拔低,落差小,流水缓,漏水严重,重新改建需抬高50公分,加固桥墩。
漳南渠固新段黑石头蛋岭三叉口
渡槽到黑石头蛋岭三叉口约2500米,有800米仍保持水渠原貌,其余部分修筑成了环山路。从黑石头蛋岭三叉口往南到高岩上的水池处,水渠长度约800米也是环山路。
漳南渠附属设施 高岩上1000立方蓄水池
漳南渠西新建的蓄水池
高岩上蓄水池系漳南渠的附属设施,漳南渠断流后,从上滩水磨处泵房抽水蓄池,池西部帮小面积损坏,蓄水池填满恢复成了耕地。蓄水池往南到高岩上约800米系环山路。
高岩上旧渠址
漳南渠固新段高岩上旧渠遗址, 宽1.2米,深2.5米,从这里到簸箕江抽水管道处,(由观疙岛水泵供水)约500米。
高岩上三叉口
高岩上台渠旧址
簸箕江抽水处
簸箕江抽水管道处北侧,子渠保存完好,1958年修建漳南渠的功臣高金定讲述管道铺设情况,漳南渠固新段过去30年有效使用情况。
漳南渠附属工程 高岩上蓄水池
漳南渠附属工程 北岗水池
漳南渠建成以后正常使用了十多年,漳南渠断流后从永惠渠抽水,观圪岛水泵房抽水供高岩、簸箕江一带使用,上滩水磨处水泵房供小岗、北岗周围使用,东山口水泵房供东坪上,马鞍山水泵房供马垄、马鞍山背后即大汉洼使用,从永惠渠(街渠)抽水浇旱地10余年。
簸箕江抽水管道处往南到漳南渠尾江家洼约400米,渠帮完好,目前是环山路。
前辈高金定介绍簸萁江回水渠由来。
漳南渠尾部回水渠
来源:固新村委会 固新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