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千变万变,但这两样东西,千年不变!
前几日,与网友一起探讨关于中国书法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书法,无论怎么变化,都有两个核心。所谓千变万变,只要这两样东西掌握了,书法也就能写好了。
这两样东西是啥呢,我认为就是技法和情感。
对于两者,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融合的,互为基础的。如果说书法的技法、法度是书法的地基,那么决定书法高度的,就是搭建在这个地基上面的高楼——情感。
你对事物有多么敏感、有么深入的洞察和体悟,就决定你有多么大的书法成就。
换句话说,这两个因素中,真正决定书法水平好坏的,是你的情感、思想因素。但是技法因素是不是不重要呢?
当然不是。这就好像我们说一个小学生写作文,你说他学习写作,是认识汉字重要呢,还是他对于一件事物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重要呢?
我认为这两样都重要,都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于汉字词汇的认识和掌握,你是根本无法写成一篇文章的。同样,如果没有清晰的表达能力,再好的事物你也不可能说的详尽透彻。
这个道理用在书法上也一样。中国书法的情感、思想,艺术家的洞察和体悟,其实主要靠书法技巧来实现。没有书法技巧,哪里来情感?哪里去表现感悟?
一些网友认为,书法是率性而为的艺术,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够了。并且书法的谋篇布局是依靠书法情感的流动自然而然形成的,过分强调技法会失去书法的神韵,显得矫揉造作。
坦白地讲,这种观点并没有道理。首先,我强调的是在掌握技法的前提下进行的书法创作。这个时候,因为技术的纯熟,已经不需要担心法度问题,只需要专注与情感的流动就好了。因此,这样的书写,非但不会有矫揉造作之感,而且会有一种巧夺天工之美。
其次,不掌握技术、技艺,才是真正的矫揉造作。因为你在书写书法的过程中,因为技术的不熟练,就要把自己写书法的精力放在技法达标上,而对于情感肯定注意不足,这样当然会造成顾此失彼。
试想一下,让你在英语零基础的前提下,就要求你写出一部像莎士比亚那样的经典来,这可能吗?
难道你要说一边查字典,一边凑字数,这样的写作方式才是最自然、最健康的方式吗?而那种信手拈来,思如泉涌的写作方式是矫揉造作?
我并没有否认书法是自然而然、强调自然天成的艺术。我没有。我只是说掌握技法不一定就意味着书法作品的书写就变得不自然、不生动了。
只有掌握书法技巧,才能不为书法技巧所困扰,才不至于在书法书写的时候拖后腿,才能在书法技巧之外,下更多功夫。
相反的,不掌握技巧,就会让技巧拖住你的后腿。有些人所以为的没有技巧,光靠情感来支撑艺术创作,仿佛只要一个人情感深厚就可以创作出不朽杰作的想法,只是天方夜谭罢了。
而那些成功学、鸡汤,甚至是名人自传,他们之所以那么喜欢讲故事、讲他们情感、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要么是因为他们想让别人觉得他们很厉害而崇拜他们,要么是它技法基础已经掌握到很纯熟的地步了,纯熟到他自己都觉察不到,已经成为他生命中如同喝水、吃法一样纯粹下意识的动作了。
假如王羲之跟你聊天,在这位书法大牛面前,他不会告诉你这一撇这一捺到底怎么写,有什么技巧可言。因为这些都是基础,是你必须要掌握的东西,肯本无需多言。
而现在比较可怕的一点是,很多人只看到艺术创作中情感、思想的作用,片面夸大人主观能动性,不切实际,以为凭借一腔热血就能写出千古旷世神作,捧着自己胡涂乱抹的丑书,美名其曰——创新,岂不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