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早懂事越好?不一定,过早懂事的孩子人生并不幸福
文:大白
太早懂事的孩子是不是让人心疼?
在《我的小尾巴》里有这样一幕,李雨涵看到哥哥工作非常辛苦就主动上前要求哥哥乖乖坐在那里别动,并要为哥哥做饭上药,一副小大人模样。为此见证官们就讨论起了一个话题:孩子太早懂事到底好不好?
张亮觉得:“每个孩子自出生那天开始起跑线都是一样的,后天成长成什么样,是否懂事,主要受家人给予的爱和生长环境影响。”
伊能静则认为:孩子太早懂事,换个角度想是他们情商过早成熟的表现,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获得关心别人与被关心的力量。
孩子太早懂事究竟好不好?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父母发现孩子“懂事”的原因在哪?
孩子懂事,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孩子的言行举止都过早趋于成人化,而这种成人化言行想必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遇到过。
比如之前《爸爸去哪儿》,四岁的恬恬从一位爷爷家出来时,拍拍爷爷说了一声:“你们家好好哦”,那位爷爷没听到,于是小恬恬又重复了好几遍,整个人表现的一副小大人模样。
再比如说黄老师女儿黄多多,参加爸爸去哪也是过分懂事,很多观众都在夸她情商高,也有人觉得多多表现的过于成人化,在褒贬不一中黄多多就变成了大家争相讨论的对象。
其实不止多多跟恬恬,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也是说着很多大人的话,做着很多大人的行为,小大人总是让人觉得可爱又好玩,但也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过早成熟会不会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言行过早成人化需不需要家长给予一定关注,主要看孩子成人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
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认识世界适应这个社会,很大一部分都源于模仿成人的行为。比如说,两三岁孩子语言萌发期,他们就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突然一句一般都会引发周围家长哈哈大笑,为此,孩子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可行性,受到鼓励,下次就会频繁说这句话。
还比如说,孩子不吃饭闹脾气打翻碗筷,妈妈就跟孩子说:不好好吃饭就要打小手。
下一次,妈妈不小心打翻水杯,孩子在旁边冷不丁地且非常严肃的冒一句:不好好喝水要打手。让人觉得可爱又好笑。
这就是孩子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如果孩子成人化言行是不断通过家长模仿而来的,那就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只需要注意不要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传达给孩子就可以了。
2.过度压抑自己只为讨好父母
曾经看到过一篇亲子文章感触很深,文章的内容讲了一对兄妹的故事,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哥哥从小就是喜欢什么就必须得到,不管父母是否具有支付能力,即便是再贵的东西也要想法设法从父母那里获得,为此在旁人看来,哥哥就是一个特别不懂得体恤父母的人,不懂事,任性的标签全都贴在了这个哥哥身上。
而妹妹则完全不同,从小就表现的过分懂事,做什么事情都不让父母担心,也知道怎么做会照顾到父母的感受,于是,妹妹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做一些非常简单且很符合父母期许的选择。她经常被周围的人当做正面案例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像她一样懂事,让父母少操点心。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像那位妹妹一样,懂事让自己少操心,可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长大后,这两兄妹的状况,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哥哥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什么都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全力争取,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哥哥一直都在竭力追求最好的。因为坚持不懈的追求,最终使得哥哥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而妹妹,因为习惯性考虑父母的感受,而去做一些迎合父母意愿的事情,一直在压抑自己需求的环境中长大,为此慢慢地,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导致最终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就更别提人生最终理想与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有时候孩子言行表现的特别成人化,是因为父母喜欢孩子这个样子,只要孩子表现的跟成人一样,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父母就会表扬孩子,导致孩子不敢再变回那个原本就不太懂事的孩子模样。
为此父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成人化行为是不是他们通过压抑自己的需求而表现出来了,如果是的,父母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从自我误区中走出来。因为这样“懂事”的孩子的确会让人心疼。
记得朋友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因为怕孩子过早接触甜食肥胖,且容易引起蛀牙,为此她一直要求5岁的女儿不能吃任何甜食,所以在朋友看来女儿长到5岁,不知道“甜”是什么味道。
在外面遇到熟人给孩子吃糖,孩子也会当着妈妈的面拒绝,并说小孩吃糖对身体不好。给外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小女孩好懂事,朋友内心对自己的教育也非常有成就感。
可是有一天,朋友下班回家打开门的一瞬间,发现女儿惊慌地将手里的糖藏了起来。脸上有种莫名的恐惧感。这时朋友才意识到,一直以来,孩子都在压抑自己喜欢吃甜食的需求,因为妈妈喜欢这样的她。她怕妈妈不高兴,所以妈妈在身边时都会对外宣称,自己不喜欢吃甜食。
从这个层面上看,如果孩子过早表现的言行成人化,父母一定不要过度表扬或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非常棒。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从而遏制自己内心真正所需,对外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形象而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并最终导致孩子变成一个为别人而活的人,这样的人生一定是非常辛苦的。
所以父母应该向孩子传达一种这样的情感: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永远都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