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秦岭山脉的蕙兰资源开发与思考
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伏牛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秦岭主脉及支脉的大别山、伏牛山脉亦盛产蕙兰,蕙兰野生资源分布占全国50%以上,另有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这些地方位置靠南,野生兰花资源种类多,故蕙兰分布相对没有秦岭主脉及支脉集中。为了行文方便下面就把秦岭主脉及支脉统称为秦岭山脉。
秦岭山脉的蕙兰资源除了支脉的大别山开发较早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像支脉的伏牛山脉与秦岭主脉开始开发,随州邹远坤先生对我说:“他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收集蕙兰资源往江、浙、沪输送了,后来随着影响力不断加大,相邻的日本、韩国也来设点收购,另外还有台湾的兰商也收了很多资源走。那个时候主要是围绕瓣型花与奇花的选育,叶艺草的兴起这是后面的事情。”
三十年前,江苏是蕙兰收藏大省亦是栽培大省,相邻的浙江兴趣点则是放在蕙兰新花资源的收集上,二十年前直到第三波兰市细叶兰的兴起,江苏依然是蕙兰栽培与收藏的老大,令人没有想到变化在悄然中发生,当初以输出资源为主的秦岭山脉蕙兰资源仿佛就在一夜做大了的一样,已经远远地把曾经的老大哥抛在了后面。蕙兰产业化栽培比比皆是,小规模的几亩几十亩,大的上百亩进行产业化发展,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真是今非昔比啊!
居安思危,穷则思变,从当初的资源输出,到资源保护成功转型,就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里发生了大转变,这种变化可以以十分惊人来形容,以前其他省份说江苏蕙兰都是以老大在自居,当然兰文化底蕴江苏依然是排在首位,在后三十年内都将不可动摇。但是在资源收集与开发上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式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江、浙、沪一直是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兰文化氛围底蕴深厚,未来依然是其他省份无法取代的,在兰花的种植上则是以爱培的方式在进行,故搞产业化发展的并不多,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放在经济上。而中部则不同很多的矿产因环保的原因国家也不给搞了,因此很多资金就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上来了,这也算是靠山吃山的一种成功转型吧!
鉴于此,秦岭蕙兰之火是不无原因的,这离不开百姓的积极参与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才有今天的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火暴场景呈现。如今蕙兰成了网络热搜,这要归功于当地百姓的努力。
美化、绿化、香化且可持续性发展,像这样的绿色资源开发与应用,符合当今国策发展纲要,因此,值得未来重点规划发展。
在顺应国策发展的大前提下,保护野生资源不被过度开发人人有责,作为兰花爱培者与产业化发展单位都要引起重视,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稳。2021年05月10日万云坤于国香居
说明:本文照片是赵号的蕙兰艺草精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