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21个小时
“当孩子和工作无法兼顾时,请放弃工作在家专注带娃,因为你是妈妈。”
一句略带苛责的规劝,将所有渴望在职业女性和母亲身份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妈妈,生生逼成了“时间管理大师”。
瞻前顾后,日夜奔波,工作带娃两手抓,两头都力争做到90分以上,是常态,也是自我要求。
在成为一名“超人”的路途上,职场妈妈们奋力奔跑,片刻不敢停歇。
如果说身处职场的妈妈们是超人,那么身处互联网行业的职场妈妈,便是超人中的“战斗机”。
面对高压、快节奏的996职场环境,她们随时随地在快速高效地切换着自己的身份。
一方面,她们必须时刻响应工作上的要求、力保自己的职业生涯稳步向前,另一方面,她们害怕错失孩子一生仅有一次的成长。
她们更害怕,因为选择继续工作,而被别人指责成一名不合格的“坏妈妈”。
继续追求事业,必然会牺牲掉陪伴孩子的时间。选择成为全职太太,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世界里,则意味着要面临和行业脱节的危机。
“两难全”的背面,藏匿着互联网妈妈们无数的斗争与拧巴。
调整工作方式、压缩睡眠、碎片化切割时间、牺牲晋升机会……无论选择哪一项,都是一门与“舍得”息息相关的大学问。
早上6点起床洗漱,7点到8点30分陪小孩吃早餐、看绘本,9点之前出发去公司,晚上8点到家,晚餐只能在路上随便塞个三明治对付一下。
夜间花2小时把孩子哄睡着了之后,继续加班工作。等处理完全部事情躺在床上时,已经是凌晨3点。
以上差不多就是新手妈妈林腮玉的一天。
林腮玉为自己制定的时间规划表
一直都是工作狂的她,生产后最害怕的事,就是“母亲”这一身份会将自己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清零。思索再三,她还是决定一边照顾小孩一边工作。
一天24小时连轴转,焦头烂额,分身乏术,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按照林腮玉此前的人生规划,生小孩应该是32岁之后的事情。
意外的是,30岁那年,第一胎提前两年到来了。疲于应对身体激素的陌生变化和对职业生涯的焦虑混合在一起,给她带来了生理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
怀孕前的林腮玉 怀孕前的林腮玉
怀孕之初,林腮玉在从事一份企业咨询管理工作,频繁出差的工作状态和高压的工作环境,让她的转氨酶比一般孕妇高出了几十倍。
糟糕的身体状态使她整日忧心胎儿的健康问题,也严重干扰到了她的工作。她如临大敌。
还未做好当妈妈的充足准备,新的困境又接踵而至。
企业咨询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24小时待命的岗位,大部分时候,相当于一个人扛起项目的全部运转。但是,头疼脑热、磕磕碰碰对于一个还在襁褓中的新生儿而言是常有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林腮玉都活在一种深深的内疚与自责当中——因为选择了当一名职场妈妈,她无法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
她常常怀疑自己无能,偷偷躲起来哭。
林腮玉孕期备考MBA
怀上二胎后,林腮玉再一次迎来了漫长的孕期生活。
起初,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她选择辞职安心养胎。可是,职场如战场,稍不留神,就会失去个人竞争力。
为了继续留在职场这一人生赛道上,她在孕期考取了MBA,决心开始自主创业。她想,或许这样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能渐渐多一些。
创业有创业需要面临的压力。初创团队,凡事都需亲力亲为。林腮玉终日奔波在杭州和深圳两地,不着家的次数,远超上班时期。
最为致命的是,林腮玉发现自己有“出差恐惧症”。
每次只要一出差,林腮玉就寝食难安,担心孩子不在自己视线范围内会出什么意外。原来,不是孩子离不开自己,而是自己离不开孩子。
分离焦虑不是只有孩子有,妈妈也有。
最绝望的时候,她差点以为,工作和孩子,真的只能二选一了。
林腮玉与孩子的甜蜜约定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林腮玉摸索出一条路径,用于缓解分离焦虑——在自己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规则。
她会有意识地慢慢拉长自己出差的周期,第一次是三天,第二次是五天,第三次是一周……
一开始,孩子每天哭着喊着要妈妈,次数多了,她打视频回家,发现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方式,不再那么依赖她了。
最长的一次,林腮玉要出差半个月。拖着行李箱走到门口正愁如何跟孩子解释,孩子却主动开口了:“妈妈安心去工作吧!你穿西装打领带的样子最美啦!”
伏案工作的林腮玉
孩子一点点接纳了她的工作,接纳了妈妈也有属于自己的事情,不能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林腮玉又陷入了新一轮焦虑。
“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了?我是不是变得没有价值了?”
在与分离焦虑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林腮玉在规则之外,又增设了奖赏。
这奖赏不仅针对孩子,也针对自己:周末2天,放下手机,尽量将自己完全从工作中抽离出来,让这两天成为专属亲子时光。
快乐的周末亲子时光 快乐的周末亲子时光
两个孩子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他们最喜欢的漫威形象是“超人”。林腮玉自认不是超人,但她发现,在生养孩子的过程当中,也逐渐活成了一个超人的样子。
而所谓超人,就是既照顾好了孩子,又不会让自己感到难受。
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成长一事,是由母亲和孩子共同完成的。
“共同成长”,或许这就是超人的秘密法则。
雅琴当妈妈时,还在美国读硕士。毕业季来临,她挺着四五个月的大肚子,四处找工作。
白天在西雅图面试完,深夜赶飞机回到遥远的东部小城,在大雪中小心翼翼驾车返校,马不停蹄走进教室的一刻,刚好可以赶上期末考试。
夜色下的西雅图
在雅琴心里,没有所谓“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的概念。结婚生子,努力将孩子养育成人,对她而言,是按部就班的人生流程,再正常不过。
而且,自打她记事起,她的母亲就是一边带小孩一边努力挣钱养家。所以,她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小孩那么可爱。
小孩的确很可爱,但哭起来也最要人命。
雅琴的孩子饿了哭,困了哭,醒着哭,拉尿了也哭,一天到晚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哭。哭到最后,孩子把半夜要爬起来给他喂奶换尿布四五次的雅琴也弄哭了。
环顾四周,没有一个可以帮自己分担的人,雅琴内心感到很绝望。
最焦头烂额的一次,雅琴前脚刚在家里喂完奶,后脚就带着小孩吐在自己双肩上还来不及清理的奶渍去到公司,在众多股东面前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演讲。
回到国内的海归雅琴,找工作时依旧挺着四五个月大的孕肚。
为了回报上司对于自己孕妇身份的接纳,她在工作上比别人努力十倍百倍,工作加育儿,这两件事把属于她个人的时间空间,挤压得半点不剩。
好不容易熬到管理层,她的身体也随之被熬垮。
在职场上,妈妈们不仅要面临难以晋升、机会缺失等多重困境,有时就连守住现有的工作岗位,都举步维艰。
这些,雅琴都是在部门女下属苏灵身上感受到的。
由《人民日报》发布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由《人民日报》发布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在一次谈话中,雅琴意外得知了苏灵怀孕的消息。她第一反应是祝福,但苏灵眼泪涟涟拉着她的手不断致歉。
为人父母无论如何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怎么苏灵反倒有“大难临头”之感呢?更何况,雅琴在此之前已经为苏灵提交了晋升申请,这其实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时刻。
直到雅琴跑去找大领导审批升职单,才明白这忧愁的出处。
此时,几乎全公司都已经知道苏灵当妈妈了,大领导更是直言不讳:“你确定要让她升职吗?她不合适。”
“她怎么不合适了?她的业绩最出色,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呀。”雅琴据理力争。
拗不过大领导的她,转头又跑去做HR的工作。HR是女性,或许更能体会苏灵的处境,但雅琴得到的反馈依旧是“她是孕妇,牵绊太多,难担重任。”
发邮件、写申请,雅琴跑上跑下,几乎做遍了公司全部管理层的工作,才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份升职同意书。
背后的曲折与艰辛,让她想起了那个明知她怀二胎依旧肯定她工作能力将她招聘进公司的女上司。
原来,自己曾经获得的公平,不是出自幸运,而是有人拼尽全力争取过。
现如今,这种争取应当成为接力赛中充满光亮的火炬,一个个传下去。
一年后,面对又一名即将晋升的职场妈妈,雅琴依旧不遗余力主动出面承担起做领导工作的重任。
妈妈捍卫妈妈,做彼此的光。
雅琴在瑜伽课上拍摄的笔记
终日周旋在孩子与工作之间,雅琴是在某个瞬间突然崩溃的。关于断舍离的抉择,她几乎也就是在那一瞬间完成的。
那个片刻非常短暂,静默无声,没有任何的大哭大闹与歇斯底里。
等红灯的间隙,她翻开日程表,发现用绿色标记的个人to do list里,除了看医生调养身体,再无其他。就连跟医生的预约,也一直在被无限期拖延。
至于那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更是早就堆积如山。
身体亮起红灯之际,医生的话在她耳边挥之不去:“你该休息,再这样下去身体要完蛋了。”
属于雅琴和孩子的阅读时光 属于雅琴和孩子的阅读时光
调养身体,阅读,练瑜伽,旅行,陪父母逛街……离开职场后,雅琴看到了人生的无数种可能,和孩子相处时,也感到愈发自在跟轻盈。
她终于可以好好躺在孩子身边,专心为他讲一个童话故事了,而不是像往常那样,错把孩子的睡前故事念成第二天需要在会上阐述的ppt,让孩子伴着自己的工作压力入眠。
不开心的时候,她也会拉着儿子的手坦白告诉他,“妈妈现在不开心,需要自己待一会。”
然后,扭头带上房门,捍卫住自己的小小世界。
雅琴出席儿子在学校的“阅读分享会”
很多人都觉得,雅琴在事业和孩子当中选择了孩子,是一种巨大的牺牲。在她内心深处,从不这样认为。她没有选择任何人或事,仅仅只是选择了自己。
从前,她不理解为什么机舱内广播总会强调“遇到危险时请先给自己带好氧气面罩。”
她是妈妈,遇到危险第一时间救孩子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兄妹俩在看海
当了15年的妈妈,生活给她最好的开悟是: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的妈妈。一个不懂得爱护自己的人,是不具备好好爱人的能力的。
只有学会爱自己,才懂得如何更好地爱孩子。
要做好妈妈,也要做更好的自己。
“姐姐你快吃,这是一个新的水果。以前你没吃过的!”
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回到家中,映入朱妍眼帘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小儿子用肉嘟嘟的小手举起一颗树莓,朝着姐姐雀跃地飞奔过去。弟弟对姐姐的这种细小挂念,让她感动不已。
作为人工智能产品天猫精灵的一名员工,朱妍时刻处在一个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就连买咖啡的间隙,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对她而言,这样暖心的画面每出现一次,当妈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就会多增添几分。工作时,在成人的世界里身披坚硬的铠甲,母亲的身份,是她内里那颗最最柔软的心脏。
孩子们小天使般的举动,就像巴啦啦小魔仙手中的那根魔法棒,把她日常生活里的褶皱通通消除了。
历经了初次生育的分娩痛过后,二胎朱妍选择了全麻。关于育儿,她很少会有焦虑的时刻,更多的是享受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
朱妍的两个孩子
在她看来,养育小孩就像是管理团队,是需要协调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适当做一些“减法”。
妈妈也是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不能过分苛责自己,尤其不能把育儿的责任全部包揽到自己头上。
孩子有爸爸,也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其他家人。家庭成员们互相分工,轮流协作,既能让孩子快乐成长,也能给妈妈减负,形成一种良性育儿。
在妈妈的身份里,朱妍认为自己是一个抓大放小、敢于示弱的人。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她第一反应就是向他人求助,以解决问题为优先。
由于赶时间,朱妍在一次上班途中出现了交通意外。屋漏偏逢连夜雨,孩子的姥姥打电话过来,说孩子的手被门夹了,疑似骨折。
电话那头,是孩子揪心的号啕大哭,电话这头,是正在等待交警现身的、一团糟的事故意外现场。
朱妍孩子被夹伤的手
朱妍急得浑身发抖,独自走到一旁冷静片刻之后,她拨了一通电话给先生。
夫妻协商过后,得出的结论是:先由先生赶回家带孩子去医院拍片,自己留下来处理交通意外,随后在医院汇合。
这次意外过后,朱妍更加确信,妈妈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开口求助。
孩子爸爸替他们准备的医药包
工科博士妈妈朱妍,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人,也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周围的人就逐渐开始给她灌输“鸡娃”思想,劝她应该让孩子上私立小学,早点将孩子送进奥数班,免得日后落后于人。
朱妍每次听完这些话,只是打着哈哈一笑而过,很少往心里去。
她甚至退出了所有的妈妈群。在她关注的唯一一个育儿讨论小组里,妈妈们更关心孩子的综合素质。
孩子在学习攀岩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要走,成功的人生不是只有成为“学霸”这一种。
比起成为年级前三名,朱妍总是告诉自己的孩子:“妈妈更希望你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懂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节奏飞快,讲究的是“高效”。朱妍将这种“高效”运用到家庭里,也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带娃秘籍。
加班的日子里,朱妍引导孩子们找到了自己忠实的小伙伴——人工智能。念故事、听儿歌,姐弟俩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忙得不亦乐乎。
大女儿与“天猫精灵”在互动
一日,朱妍下班回家,发现两个孩子意外启动了天猫精灵的放屁功能。两颗小小的脑袋探究地围在智能音响前,听着它发出接二连三的“噗噗”声,笑得直不起腰来。
两个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地拉着妈妈一起加入“天猫精灵,放个屁”的队伍。没多久,整个房间里都飘荡着三个人的欢声笑语。
朱妍发觉,那些在成人世界里看似无聊、琐碎的日常,竟然能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快乐,她也由衷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人性化”。
快乐会传染。那一刻,她也在两个孩子的见证下,做回了一次孩子,重返天真。
在水边戏耍的姐弟俩
关于对工作和带娃之间的平衡,三个互联网妈妈最大的感受都是,“一直在努力,却很难完全做到。”从女孩到妈妈,更多的是取舍,而非平衡。
面对孩子,她们依旧有许多个束手无策的时刻,但回忆起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她们认为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与善意远远超过了付出。
她们接纳自己的“母亲”身份,也逐渐与自己达成某种和解。
注:文中雅琴、王灵为化名;图片源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