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礼行为学研究

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年轻人赚钱的能力似乎越来越被放大。而这个跟你的职业和学历压根儿没半毛钱关系,只是在单纯的既定时间和年龄框架内,要求你必须赚到50W或者100W而已。
而往往给出这类看似正确答案的回答,其实都是各种女神心目中的完美男生形象而已。她们给出的年轻段似乎都整齐划一,指向了一个绝对的临界值--25岁。

△说一百万的哪位,RMB不是津巴布韦币

宅男们看到这个年龄的时候,估计翻开存折本一顿捶胸顿足;而女生却觉得,男生在这个年龄段如果没赚到这个数,基本都不配谈恋爱。
而网上的一些炫富视频和心灵毒鸡汤却一直在宣扬这种低级思想的正确性。比如:『23岁深圳女老板,年赚7个亿。』再比如:『给你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你,但是不给你花钱的男人必然不爱你。』

△正是这些所谓的『情感专家』搞的毒鸡汤,害了不知道多少女人

于是乎,国人的爱情观在这些低级思想的不断灌溉下,逐渐走偏,最终演变成了男生的存款数额决定了是否配拥有爱情。
抛开生来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极少部分人来说,绝大多数男生自大学毕业到25岁,也赚不到50W,能把自己先养活已经属于不给父母和社会添乱。
根据36氪统计的2020年全国各城市平均工资情况分析,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不超过6000元,新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不超过5000元,三四线城市不超过4000元。
『28定律』永远存在,但高收入人群也只占整体的20%,80%的人的薪资收入依然挣扎在平均水平线。即便按照10K月薪来计算,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25岁也仅能存上36W。
更可况,22岁-25岁的这三年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如果不是能力特别突出者,更多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在企业稳住脚跟。
但社会似乎不愿意给年轻人太多的时间去沉淀,明明拿着4K的工资,却被要求得有50W的存款,以至于相当一部分男生不愿意去谈恋爱。毕竟,在爱女朋友和爱自己之间,还是爱自己比较靠谱。
不过,恋爱还是得谈的,毕竟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不可能永远孤独。然而,当恋爱数年最终要谈论婚嫁的时候,原生家庭的父母竟然开启狮子大张口变身模式,张嘴就来一个『要娶我女儿,彩礼50W。』

△口气就是这么强硬,没钱别想结婚

如果只是女方父母的一厢情愿也就罢了,相恋多年的女孩竟然也会在这个时候就像失去记忆一般,直接忽略掉了男生的收入水平。更有甚者直接还会补上一句,『难道我不值这个数?』
于是乎,越来越多人觉得漫天要价的彩礼就是变相的卖女儿。而让人咋舌的是,这种强收彩礼的陋习,却是随着我国的婚姻制度的改革而变相叠加的。
彩礼,也叫聘礼。指订婚和结婚时男方付给女方的财物。这种沿袭至今的礼仪,最早从周朝开始发展,源自《周礼》,后来孔子说的『礼乐崩坏』就是说的这玩意儿。
而彩礼属于《周礼》中的其中一个。在周朝时期,如果男女双方互有好感想要往结婚方向发展,就必须要听从父母意见,还要经过中间商媒人的确认才能举行婚礼。否则,就是不合礼法,要被浸猪笼。
换句话说,周朝时期的恋爱男女是没有婚恋自由的,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和媒人之言。虽然周朝没有现今的婚姻登记制度,但特别讲究礼数。
周朝结婚有6个步骤必须完成,即六礼。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其中的第四个步骤『纳征』,就是男方要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家,这样婚约基本就成立了,也就是现在的彩礼的雏形。
虽说根据礼节规定男方必须带聘礼结婚,但对于具体数额也有明确的约束。《周礼·地官·媒氏》就记载:『凡嫁人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说白了,这一时期的婚礼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遵从礼节,而并非是一种变相的买卖行为。礼乐制度的形成,可以减少婚礼负担,以确保百姓能安居乐业,生息繁衍。
随着西周末期到整个春秋战国,礼乐制度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也直接导致西汉时期的彩礼变成了买卖行为。
著名的就是东方朔,做公车令时俸禄仅六百石,娶妻花费的聘礼却是十万钱。正如《汉书》所言,『一飨之所费,破毕生之本业。』
彩礼发展到唐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强化,聘礼成了结婚的必要条件。当然,大唐盛世能给出聘礼的人家还是很多的,要不然一个个的都去做什么诗人。
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不出聘礼,的确只能打一辈子光棍。女性朋友看到这里千万不要拍手称好,毕竟大唐也是法令严密的。
根据唐朝法令,女方接受了男方聘礼,就不能悔婚,否则就要挨60棍子。别以为60棍子轻松,体质弱的女子能直接被打死。
要说起来,这也是一种防范。看看现今社会多少女性打着结婚的名义来骗男方的钱,这事儿放在盛世唐朝,压根没可能。
彩礼制度经过大唐盛世的熏陶之后被沿袭下来直到元明清,虽历经数朝,但依然被法令严管。
结婚要求订立婚书,并且注明聘礼的具体数额,这一切都是在官府的监督之下完成。你要想临时涨价,给小儿子谋一套房子钱出来,基本就等同于跟官府对着干。
到了20世纪,婚姻和彩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倡导婚姻自由的时代来了。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第一次从书面上规定了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结婚需要登记。
此条例的规定,正式宣告持续了3000余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这种自由的婚姻仅仅存在了不到百年,如今的很多父母又开始想从思想和行为上控制子女的婚姻。
回头看看民国以后的婚恋思想和彩礼,便会发现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真是既浪漫又纯洁,男女平等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男尊女卑的观念也不复存在。
关键点还在于,订婚不得索取钱物,婚约不得强制履行,任一方都可以在订婚后悔婚。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新旧交替期,即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很是有几桩新式婚姻值得称道,比如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与妻子江冬秀、民国女作家张爱玲与胡兰成、陈序经夫妇的婚礼。
1917年12月30日,胡适与江冬秀的婚礼轰动了当时的中国,因为这场婚礼是中国近代史第一场广为人知的新式婚礼。

△胡适与江冬秀

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新式婚礼完全摈弃了封建旧社会的各种礼俗,免去彩礼。
尽管胡适选择用一枚普通戒指替代礼金,但却说了一句影响很大的话,『送戒指没有铜臭气,是知识分子浪漫、高贵的象征。』
之所以被称之为新式婚礼,自然是因为胡适和江冬秀的礼服以及仪式与旧制的不同。胡适身穿西装礼服,戴礼帽,着黑皮鞋;江冬秀穿花袄和花裙。而婚礼仪式更是简单的交换戒指,证婚人讲话和向长辈行礼。
有意思的是,这套婚礼仪式竟然是胡适结合中西方婚礼仪式自创而成,然后就沿用至今。说胡适是新式婚礼的鼻祖也不为过。

△新式婚礼鼻祖胡适与蒋校长

如果说胡适和江冬秀是简单婚礼 ,那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就是极简婚礼。一个证婚人,张爱玲的闺蜜炎樱,然后共同书写婚书就算完事。
婚书全文则是,『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写好前两句,胡兰成补写后两句就婚礼结束了。

△张爱玲与胡兰成

然而,这种婚礼极简风兴起的原因,则是因为二十年代民国曾兴起一股奢靡的婚礼潮。1928年10月25日的上海《民国日报》曾取证,当时的婚姻,男方需准备礼金最少70元。另外,首饰、衣服等,至少需300-400元。

△二十年代民国置办奢靡婚礼的新人

根据调查,当时上海人的平均月工资为15元左右,如果按照最低的彩礼标准,则是一个人两年多的工资总和。若按照最高千元的标准,则是一个人四到五年的工资总和。好在民国时期的青年人都敢于对社会的不公『Say no』,这才有了30年代的极简婚潮。
而民国政府适时的提倡新生活运动,在婚礼形制上也开始推广极简婚礼,倡导简婚。1935年,各地开始出现集体婚礼。摒弃了繁文缛节和聘礼之后,这种婚礼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蒋校长发表新生活运动讲话,鼓励所有人参与到其中

但可以肯定的是,极简婚礼并不影响婚姻的幸福,从民国的极低离婚率可见一斑。追求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青年人,尤其珍惜新生活运动带来的福报。

△民国时期,集体婚礼中新人在孙中山像前对拜

△婚礼结束后,所有新人向台上来宾鞠躬表示感谢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即奉天事变。全国上下进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大浪潮中,当华北已经全面处于战备状态时,身处大后方的青年男女的婚礼出现了中西大融合。

华北交通株式会社1939年创刊的《北支》是日本入侵中国后考察和介绍当时中国的摄影杂志。刊登在1940年3月刊中的红事照片里,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

△40年代的中国婚礼呈现了两种思想的碰撞

△中式婚礼在40年代依然存在

不过,随着西方思想的扩大化,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愿意追求这种极简的婚礼仪式。当然,聘礼也随之变得无关痛痒,毕竟当时的社会经济不允许过分奢侈。

渴望自由的恋爱男女开始冲破旧思想,出版于1943年的《婚姻问题通讯集》中,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更多男女交往的趣事。比如,如何认识素昧平生的女子、五指运动、看见少女会脸红等等。

△《婚姻问题通讯集》堪称40年代的《洗髓经》

而这些压根儿就跟彩礼无关,只要相互爱慕,便可以勇敢追求并进入婚姻生活。当然,强取豪夺仍然是不可取的。

到了50年代,一句『安排上了』成了主流,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结婚要打申请,领证需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婚礼由组织操办,来宾为单位职工。』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单位组织的联欢会。

当然,彩礼变成了床+脸盆+痰盂+热水壶,即四个一工程。而那时候的普通工人月工资大约30-50元,整个婚礼也就花掉半月工资,想来也是能承受的。

到了60年代,随着婚姻法的普及,包办婚姻开始逐渐成为历史。虽然恋爱变得更加甜蜜了,但『艰苦朴素,一切从简』依然是当时婚姻的真实写照。

不过,在整体工资依然与50年代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彩礼相比50年代高了十倍不止,大约需要花费半年的工资。一个衣橱+一个柜子+一张桌子+4把椅子+一张床,即三十二条腿,大约需要花费170-180元。

另外,60年代的青年男女们开始有了时尚的概念,一件白衬衫、一条列宁裤,那可是最时髦,倍有面子的象征!虽然,婚礼还是从简,但是时尚不死。

到了70年代,『风光』这个概念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要是婚礼当天,能组建一支自行车迎亲队伍,甭管哪借来的,那便是最气派的事情!毕竟,那年月自行车还是相当少的!

如果说,5.60年代的婚礼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70年代的婚礼,就要『破费』一番了。

在原有『四个一工程』和『三十二条腿』的基础上,还得置办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也就是传说中的『三转一响』。大约需要花费一年的工资,约1000元。

△『三转一响』在70年代是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

这一套标准,对比当今也丝毫不比有车有房差。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自行车就要『飞鸽』牌或『永久』牌,品牌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开始深入人心。

在平均工资40元,且购物凭票的年代,不仅要花时间还得靠关系。能一次性搞定这一套的男人,在当时就是能力的象征,更是丈母娘的好女婿。

△在70年代要能有一辆摩托车,那堪比豪车,不仅男人羡慕,更招女人喜欢

80年代的青年男女们受爱情小说和电影的影响,又开始重拾自由之风,恋爱不在藏着掖着,即便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偶尔也会来一个拥吻,引得他人一阵眼馋。

而那一时期的结婚照也开始走向西化,男西装,女婚纱成了80年代的结婚照流行风。不管男女,波浪头+腮红也是那时候化妆师认定的国际标准。

检验是不是帅哥美女,就看自己能不能HOLD住波浪头+腮红。

当然,除了恋爱越来越自由,彩礼也越来越高。在保证具备50、60、70年代的结婚标准前提下,电视、洗衣机、冰箱、录音机也被列入到男方必备结婚清单中,俗称『四大件』。

在『万元户』都不多且人均工资70元的80年代,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加上婚车、婚宴和婚纱照的费用,已经妥妥的过了5000元。

受当年燕舞录音机广告的影响,『一曲歌来一片情』成了女孩们暗示男孩的爱情语录。不说别的,就凭这个广告的影响力,不买一台回来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现在会唱这首广告歌曲的,基本都是奔四的人了

毕竟,作为一个时尚弄潮儿,录音机+喇叭裤+黑超+阔领衬衣是型男的标配。配上录音机里放出来的迪斯科舞曲和霹雳舞步,想不吸引寂寞少女心都难。

△有了录音机,就是这条gai最靓的仔

但是,录音机只能听到动静看不到图像,所以在80年代的结婚清单里,电视机可以说是头号购置的家庭产品。

当全社会都在抢着置办电视机的时候,那些经典的电视剧也随即产生。《上海滩》《射雕英雄传》《西游记》《红楼梦》《血凝》等,家家户户自打有了电视机,饭后闲聊的社交活动都取消了,全都改为在家看电视。

△当年有多少丈母娘想要黄日华这样的女婿,又有多少人迷恋蓉妹妹

不过,那时期的电视机相当于硬通货,不像现在是个摆设。不仅贵还得有票,要不然只能听着别人家电视机在响,自个儿家却寂静无声。

△有了这张红票票,才能去商场里面购买电视机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果开始显现,深圳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和产品。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了如何赚更多的钱。

这一时期的爱情观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同时,受港台文化的影响,女性对于男性的审美也有了对标,比如:张国荣、谭咏麟、四大天王。而男性对于女性也是如此,比如:林青霞、王祖贤、关之琳等。

于是乎,这一时期的恋爱多少有点爱情大于物质。只不过也不太愿意委屈自己,起码得人靓,有上进心。

当然,90年代的恋爱男女还不至于担心房子的问题。在单位解决住房的年代,即便装修简陋,年轻人也可以放心大胆地恋爱,丈母娘压根不会为了房子来刁难你。

△这种装修在90年代是属于土豪级别的

但经济的大潮已经袭来,人生大事总不能随随便便就完事儿吧。于是,90年代的彩礼在包含前几十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俗称『新版四大件』。

这一套基本配置,差不多就得15000元,再加上『三金』3000元。另外,还有婚纱照、婚车、婚宴、服装、录像、司仪等费用,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万元。

虽说90年代的日子开始好起来了,但基本工资也就在700-800元之间,个体户差不多可以实现月入4位数,但大部分人很难实现。这时的结婚成本则需要5-6年的工资。

△90年代常见的室内婚纱照

话说,生活质量在逐步改善,出行和沟通上面那也得便利才行。要是能有一辆摩托车,再来一个大哥大+BP机,除了可以满足一下虚荣心,还可以获得『狠人标志』一枚。

△大哥大+BP机,狠人气质妥妥提升一大截

要说起来,大哥大这玩意在当时可是奢侈和时尚的代名词,落地价不低于2.8万元,其中包括入网费6000元以及预存话费1000元。

能用得起大哥大的人,都被认为是『大款』,标志着个人地位和身份的不一般。只要拿着大哥大,女孩子都会主动搭讪。

△有了大哥大,黑超兄弟身后的美女笑脸盈盈

如果说,上世纪的彩礼还在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范围内的话。那么,进入到新世纪的恋爱男女就没有父母辈那么幸福了。

社会环境的变化,预示着对新一代年轻人有更高要求。受害人群直接锁定了90后和00后,这两代人由于正好跨进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年月,面对婚姻,不得不被要求更高的彩礼。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年代,结婚时索要彩礼似乎成了一种被默认的惯例,从『四个一工程』『三十二条腿』『三转一响』『四大件』的要求就能看出。除了必须要的这些硬件配置,多少还是得有礼金。

回头看去,这些东西似乎都成了唾手可得的物件,感觉不大值钱。但若要问问自己的父辈,就知道当时他们结婚也相当难。

在21世纪已经进入第3个10年的时代,人们却对彩礼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百万的房子、20万以上的车子、数十万的彩礼。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弊病。

似乎是为了给诸多男青年预告一般,有甚者还精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搞出一套全国的彩礼地图。这套彩礼地图详细的罗列了各省市结婚所必须的基本彩礼数额。

△男青年可以先问问姑娘是哪里人,再决定要不要恋爱

在人类学研究里, 彩礼通常指的是从男方家向女方家转移的资产,它的作用在于敲定两家之间的婚姻契约,而使女性从一家转手到另一家。

当然,有彩礼势必会有嫁妆。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高度等级化的社会里,嫁妆是提高女家地位或新娘在婆家地位的重要途径。而在中国,嫁妆的比例占据很少,甚至很多时候在男方支付的彩礼中,有一部分就是女方的嫁妆。

谷雨数据曾发起《2020年国人彩礼调查》,整理了1846份有关彩礼的答案。调查显示,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山东以86.6%的比例成为最流行送彩礼的地区。

四大直辖市彩礼的流行度都不算高。上海以36.8%的比例垫底,北京、重庆的比例为50%,天津为66.7%。

10万,是所有彩礼金额中出现比例最高的。其次是2万、5万。除此之外,还出现了百万级别的天价,以及众多诸如88888、66000等吉利数。浙江以超过18万的平均值,在所有地区中高居第一,远超全国平均值69095元。

而男方除了送礼金,还有超过七成送了首饰,近四成的彩礼『顺带』送房、送车,也就是传说中的『三金四银』和『一动不动』。

相较之下,女方回的嫁妆只有三成包含私家车,多数的嫁妆都是床上用品、家电、家具等。

或许有人会问了,这些彩礼数额、金银首饰、房子、车子的规矩是谁定的?

调查显示,有62.5%的彩礼金额是由女方长辈确定,14.4%由女方本人确定,加起来就是女方占了快八成。在这个问题上,只有3.3%是基于男方本人的意见。

于是乎,高额彩礼等于卖女儿的说法被广泛传播。只要双方父母开始谈论结婚细节的时候,女方父母彻底成了喊价方,而男方家想少给钱,就得看平时在菜市场练习的砍价功夫是不是到位了。

△全民男神范德彪亲自教学菜市砍价

要命的是,根据这份调查显示,女性尤其看重彩礼数额,认为彩礼给的越多,男方对女方越有『诚意』。而男性则认为,彩礼只是一种讨喜的流程,有就行了,不必为此伤及家庭元气。毕竟,大部分男性都愿意自力更生。

然而,正是因为对『诚意』的过分看重,加之娘家的一口价态度,有超过40%的情侣因为彩礼而毁掉了爱情。

当然,女方父母或许会说,『这个男的不行,连起码的诚意都没有,大不了再换一个。』但反过来想,如果男方多金又年轻,他也不会去在乎这个彩礼数额了。

△婚姻货币化,感情物质化,不可取

有趣的是,法律上虽已经规定男女平等,但女性地位隐隐有种超越男权的趋势。部分男性在面对婚姻时,尤其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一方面来源于自身囊中羞涩,另一方面来自于女方及女方家庭。

女方家庭中一旦有个弟弟,那么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地区,嫁出去的闺女还得承担弟弟的各种开支。而这些开支,在谈论彩礼时就会被详细列出,比如:男方需要支付一笔费用来承担小舅子的彩礼钱,或者,小舅子想买车也得男方出钱。

这类人有个非常霸气的统一称号,『扶弟魔』。他们的恐怖之处在于,在思想和精神上都会强加给男方一个标准,即必须对我弟弟好。

虽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高,但谁遇到这种事都特别闹心。其实,这也从另一层面可以发现,在女方掌握彩礼主导权的情况下,留给男方的则是『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

△你是亲姐,弟弟的钱你得出

而彩礼在古代属于婚配程序的一部分,相当于是男方支付给女方的定金,基本就跟现在说的『这女孩是有男朋友的』一样,主要是一种主权宣示。甚至,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买断行为』。

到了现代,人们竟然开始将彩礼『美化处理』为『彩礼代表婆家的态度』。俨然一副『你不给彩礼,就是你们家对我不重视!』『口口声声说爱我,为什么就不愿意出这彩礼钱?』

彩礼,到了现代社会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情侣之间感情的试金石。于是乎,有些骗子就开始以恋爱结婚为借口广撒爱情网,实则打的是骗取彩礼钱的主意。

正如一位法律工作者说的,『10年前,彩礼诈骗仅仅还是个例,如今越来越普遍!』骗子们总能拥有敏锐的嗅觉,就像郭德纲相声里常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疲于奔命的生活,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让不少人缺少足够的社交环境。而社交网络的兴起,成为不少骗子设计骗局的天然环境。

相信不少人都被『茶叶妹』添加过微信吧,而一般男青年往往是无法拒绝女性添加好友的诉求。好奇心和想脱单的心总能驱动手指去点击通过按钮。

要说起来,『茶叶妹』和骗彩礼的套路差不多。美女+上进人设+朋友圈正面形象+卖惨,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不谙世事的男青年走进他们早已设计好的骗局里。遇到『茶叶妹』还好,最多被骗点买茶叶的钱。

那如果是遇到安心骗你彩礼的骗子,那失去的可不仅仅是钱,还有对感情和社会的失望。而骗子们正是掌握了不少男青年结婚心切的心理,在各种甜言蜜语轰炸之下,男青年失去阵地,开始想办法筹集彩礼钱。

而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大概率是得益于当今男青年结婚心切,遇到漂亮的愿意以身相许的美女,就生怕对方走掉。为了抓住『一生的挚爱』,赶紧给彩礼成了这部分男青年自认为最靠谱的手段。

而彩礼钱通常都是结婚前男方就已经给女方的,这正好就给骗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卷款潜逃的机会。加上不少骗子基本都使用假身份证,即便身份暴露,公安机关也很难通过系统找出嫌疑人。

当然,遇到骗子可以通过学习防骗知识来自觉避险。但有时候明明遇到一个真心喜欢的人,也容易被一些无法理解的怪异思维所折服。

现在流行一个词,称之为『独立女性』,意思能做到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这个看似很正的词,却也被不少女性用来粉饰自己本身的『无能』。

不断地从男友身上压榨剩余价值,是这部分打着『独立女性』标签的人爱干的事。掌握男友银行卡,就掌握了经济大权,从此经济独立。

而往往这部分女性,其本身的社会价值极低。干着最底层的活,却想着拥有最高贵的生活品质。虽本事不大,但目标一定是想着能找到一个愿意给她奢靡生活的男人。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敌视彩礼,抵抗彩礼,其实跟恋爱自由有很大关系。古时候的婚姻强调『门当户对』,这其实基本就是两个实力差不多的家族之间的氏族联系。

现代的婚恋,当青年男女们互相看对眼时,对方一旦是个穷小子,面对女方家的彩礼要求,基本是一种绝望无力的感受。

而彩礼本身是无罪的,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是癞皮狗太多,女权横行。根据最新的全国人口统计数据来看,男性超过女性3490万人。女性从数量上有了优势,而多出来的这部分男性,就有可能成为光棍一族。

社会学家经常发表慷慨言词,说什么现在的老龄化严重,年轻人都不愿意生二胎。话又说回来,在这个婚都结不起的年代,谁还敢轻松做出生二胎的决定。

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果是想借着婚姻之事来谈生意,既要面子又要钱,这本身就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儿。毕竟,得多没出息,才需要靠卖女儿来维持生计。

而往往这类父母特喜欢拿态度说事儿,直接说你穷,显得太势力,于是乎,直接就说你态度不行。这就叫,出拳没章法!

△出拳没章法,咋破

聪明的父母,则会从另一层面去考量对方。比如,素养、学历、工作、担当等等。毕竟,不管男女双方都需要找个靠谱的人走完后半生。

双方家庭可以更为理性的讨论结婚细节,一起为儿女付出,彩礼带着男方父母的期盼,来到新的小家庭;嫁妆带着女方父母的爱意,来到新的小家庭。最终,彩礼和嫁妆都归于新人。

毕竟,婚姻才是真爱的唯一最终归宿!

正如Amy Gahran在《Stepping Off the Relationship Escalator:Uncommon Love and Life 》书中提到的,两个人从相互接触-亲密告白-确立关系-稳定磨合-做出承诺-最后,到达扶梯的顶端,即婚姻。

所以,无论哪个年代,无论简单还是奢华,结婚都是令人一生难忘而又幸福的回忆。遇到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才是最好的结局!

然,彩礼所承载的不仅是新人家庭启动金的任务,还承载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苦心。

不过,还是得说,『彩礼不是全部,真爱才是唯一!』

作者 | 发条吖

编辑 | 单轮火炮

图片来源 | 互联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