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家谱文化」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
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篡修家谱》,有地名、姓氏、几修;《六修严氏家谱》,只有几修和姓氏;《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有地名、姓氏、堂号;《倪氏报本堂重修加乘》,有姓氏、堂号、几修;《陇西李氏总谱》,有郡望、姓氏。
2谱序
是用来寿命本次族谱档案篡修的历史背景、主题、宗旨、篡修族谱起因和经过的前导性文章,是了解、探寻、研究族谱的直接切入点,是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史料。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叙述史料。
3凡例
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
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
恩荣录又称为告身、告敕、赐谕、文公等。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包括各种敕书、诰命、御制碑文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目的是通过充君恩来彰显祖德。
6姓氏源流
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训
族规是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规,同姓家族制定的公约,用来约束本家族成员。族规条款往往置于卷前,以示重要。民间所谓“国有国法,族有族规”,反映了家族规约对族人的影响力。
家训是家长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祠堂
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
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10传记
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
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
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
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
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
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
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与方便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