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要想种得好,这些技术少不了

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已不再完全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限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生姜如何在北方来更好地种植。要想种好生姜,我们必须对它的生活环境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生姜对环境的要求

一、生姜对温度的要求

  生姜的原产地是南方的热带森林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暖,降水较多。生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使它形成了喜温暖、怕寒冷、怕霜冻的习性。

  生姜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5~17℃,适宜温度22~25℃,在此温度下,大约经过25天,幼芽长度就可达到1.5~1.8厘米,粗1~1.4厘米,芽子肥壮,符合播种要求。低于20℃发芽缓慢,温度高于28℃则发芽很快。高温虽然幼芽生长较快,但芽体往往表现细弱、不肥壮,播种后产量不高。

  生姜在茎叶生长期,以温度保持在25~28℃较为适宜。如温度低于15℃时,则姜苗停止生长,20℃以下即表现植株生长缓慢。生姜喜温又怕热,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姜苗及根群的生长减慢或停止,导致减产。

  生姜在根茎旺盛生长期,为保证根茎的膨大,使叶片制造的养分在根茎中积累,需保持白天和夜间有一定的温差。白天温度20~25℃,夜间18℃左右为好。夜间温度也不宜过低,否则会影响生长。

二、生姜对光照的要求

  生姜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表现为喜阴而不耐强光,在花阴条件下生

长良好。在高温及强光条件下,植株生长不旺,姜棵矮小,叶片发黄,叶片中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下降,影响产量。但是,连续阴天多雨,光照太弱,对姜苗生长也不利。

  根据生姜需光特性的测定,生姜的光补偿点为500勒克斯,光饱和点为2.5万~3万勒克斯,2万~3.5万勒克斯为姜单叶光合作用的适宜光照。生姜发芽和根茎的膨大均要求黑暗条件。根茎的形成对光周期长短的要求不严格,无论在长日照、短日照或自然光照条件下,均可形成根茎,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茎产量较高。

  根据生姜喜阴的特性,生产上夏季搭棚遮阳,采用高秆作物如高粱、小麦、玉米间作或插高粱秆、玉米秸等,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生姜对土壤的要求

  生姜在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通气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上产量高,姜质地细嫩,味平和。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姜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生产实践证明,沙性土透气性良好,发苗快,但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比较低,生长表现后劲不足,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但姜块光洁美观,含水量较少,干物质积累较多,因而姜制干率较高。黏性土一般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肥,后劲大,产量较高,但产品往往含水量较多,制干率稍低。

  生姜较适宜的土壤pH为5.7~7.0,即在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上都生长良好,其中以pH为6时根茎生长最好。当土壤pH大于8时,对茎叶生长及根茎的发育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姜棵矮小,叶片发黄,分枝数少,姜块小,产量低。所以种植姜不宜选择盐碱涝洼地。

  生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土壤pH反应不同,幼苗期适应性强,尤其在小苗期,无论是在酸性、中性、微碱性的土壤上都能进行正常生长。但进入茎叶旺盛生长期以后,姜对土壤pH反应敏感。

四、生姜对水分的要求

  生姜根系较浅,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不能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又因姜叶面积保护组织不发达,叶面水分蒸发很快,因而不耐干旱。

生姜不同生长期的需水特点是: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且外界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需水不多。此期若土壤湿度过大,则地温低,发芽、出苗速度缓慢,极易导致种姜腐烂。生长期需水量大,应注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据测定,在30~32℃条件下,每小时每100克茎叶鲜重蒸腾水分40~45克,每亩姜每小时耗水400~500千克。生长盛期要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80%为宜。生长后期,植株需水量逐渐减少,土壤湿度过高则易导致根茎腐烂。

五、生姜的需肥特点

生姜是需肥量很大的经济作物,在苗期、旺盛生长期(发棵期)和成熟期(根茎膨大期),需肥量各不相同的。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肥量只占总需肥量的10%左右。

旺盛生长期(发棵期),需肥量是最大的,大约占到80%左右。大姜是喜钾作物,对于氮和钾的需求量很大,而对于磷的需求量则很少,只是氮肥的十分之一。因此,全生育期氮、磷、钾吸收比例为4:1:5.5。

茎叶中N,P,K,Mg,Ca,Zn的比例为100:11.7:149.4:2.2:5.5:0.2;姜块中N,P,K,Mg,Ca,Zn的比例为100:15.2:140.7:1.3:5.1:0.2;

全株中N,P,K,Mg,Ca,Zn的比例为100:12.6:147.2:1.4:5.2:0.2;

另外,大姜对钙和镁也有一定的需求量,其对于大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像硅、硼、锌等许多的中微量元素,则需求量较少。生姜的生长要求在施足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基础上,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合理配比施用,同时补充钙、镁、锌、硼、硅等各种中微量元素。

生姜种植时应注意的细节

一、土地整理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地,每亩地施入3000kg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同时配合三元复合肥30kg+硅钙镁钾肥50Kg;深耕深翻,将肥料翻入土中,然后挖沟,沟距为50-55cm,沟宽25cm,沟深10-12cm。

二、生姜种植时间

生姜的种植通常每年在清明节前后进行,即每年的三月至四月,通常在北方种植得稍晚,通常在每年的四月至五月播种。

三、姜种的选择

1、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在选购生姜种子时,生姜种植者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市场需求高的生姜品种。

2.选用姜块肥大、丰满、色泽鲜艳、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不冻、无病虫害、色泽鲜艳、块粗等作为姜种。

四、姜种催芽

催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调节温度。在生姜催芽过程中,应掌握前高后低的原则,即在催芽前期保持发芽温度23℃-25℃,后期保持在20~22°C较为适宜。湿度保持为60-80%。用该方法栽培的生姜芽结实,顶端钝圆,催芽期短。一般可在20天左右形成强芽,催好芽后,将姜种掰成75-100g的小块,每个姜块上需要保证有一个幼芽,以满足播种要求。

注:催芽前应干燥生姜种子2天,消除腐烂、干缩、病害和危害生姜种,筛选肥大饱满、色泽鲜艳、无病无伤的合格生姜种子。

五、播种

当10cm地温稳定达到16℃以上时,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播种,播种前施足底水,播种后覆盖上一层4-5cm后的土壤。播种方法:将种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

1、姜种量的计算与准备

如果是土壤肥沃的高产田,一般一亩地使用700-800斤左右的姜种;如果是土壤肥力一般的田地,一般一亩地使用400-500斤的姜种。

2、播种密度

(1)如果是高肥田地,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行距为60-70cm,株距为20-25cm;如果是中肥田地,每亩种植6000株左右,行距为60cm,株距为20cm;如果是低肥田地,每亩种植7000株左右,行距为50-55cm,株距为18-20cm。

(2)如果是中肥田地种植大姜,每亩种植5500-6000株,行距为60-65cm,株距为20cm;如果是种植小姜,每亩种植7000-7500株,行距50-55cm,株距18-20cm。

六、施肥

壮苗肥,每亩地随水施加黑金流体氮10-15Kg;

发棵肥,每亩地施加全水溶黄腐酸钾5Kg+平衡型水溶肥20-20-20/5Kg+硝酸钾水溶肥5kg;

立秋前后,每亩地施加全水溶黄腐酸钾5Kg+平衡型水溶肥20-20-20/5Kg+硝酸钾水溶肥5kg;

9月上旬,每亩地施加硝酸钾水溶肥20kg或平衡型水溶肥20-20-20/10Kg+硝酸钾水溶肥10kg;

叶面:每次喷药时,可添加氨基酸200-400倍及中微量元素肥500-1000倍

七、浇水

夏季在早上和晚上分别浇一次水,降低地温;立秋后,姜对于水分的需求度变高,需要保证土壤的相对湿度在75-80%;收获前3天浇最后一水。

八、病虫管理

主要是防治姜瘟病。播种前,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浸种48小时左右;病发时,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灌根,每株250ml,每隔10-15天施药一次,一共施药3-4次)。

九、采收与留种

1、采收: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1)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2)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3)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2、留种: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大姜常见缺素症状及防治措施

1、缺钾: 症状:生长缓慢,节间短,叶面积缩小,小叶排列紧密,与叶柄形成较小的夹角,叶面粗糙、皱缩并向下卷曲。早期叶片暗绿,以后变黄,再变成棕色,叶色变化由叶尖及边缘逐渐扩展到全叶,俗称“镶金边”,下部老叶干枯脱落,块茎内部带蓝色。

防治措施:高钾水溶肥以及叶面肥和翠姆磷酸二氢钾喷施,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2、缺钙:症状:幼叶边缘出现淡绿色条纹,叶片皱缩;严重时顶芽死亡,侧芽向外生长,呈簇生状;易生畸形成串小块茎,缺钙可引起块茎裂开。

防治措施:对于缺钙的土壤,叶面喷洒钙。

3、缺锌:症状:大姜缺锌生长受抑制,节间短,株型矮缩,顶端叶片直立,叶小,叶面上出现灰色至古铜色的不规则斑点,叶缘上卷。严重时叶柄及茎上均出现褐点或斑块。

防治措施: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锌。

大姜常见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1、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是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

(1) 土壤消毒。按每亩用氯化苦25-35千克熏蒸土壤。具体使用方法为:播种前30天左右,以专用施药器具按30厘米左右的间距,将药液施入整好的地15-25厘米深的土层,每点注入2-3毫升,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5天,撤除薄膜15-20天后整地备播。氯化苦毒性极高,施药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此外,还可以使用石灰氮进行土壤处理。

(2)农业防治。严格选用无病姜种,轮作换茬,施净肥,浇净水,结合精细管理,对控制姜瘟病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3)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还将其周围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

2、根结线虫病:又称癞皮病、疥皮病,该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是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生姜根结线虫病病原在土壤中分布范围广,发病周期长,防治较为困难。可用氯化苦熏蒸土壤,也可使用杀线虫异丙醚3千克(可熏蒸土壤)。生长过程中若发现线虫危害,可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100-150克,灌后可浇一次水。

3、结群腐霉软腐病:又称根腐病、软腐病。

防治方法:防治策略及措施与姜瘟病相同,都要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抓好选留健种、种姜消毒,实行轮作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环节。由于本病由腐霉属真菌所致,要选用针对性杀菌剂,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可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瑞毒铝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虫害防治

1、姜螟:

防治方法:

(1)清理田园。生姜收获后,将生姜的断株、枯叶及虫害苗、杂草清除干净,集中烧毁。

(2)人工捕捉。发现幼苗被害时,找出虫口,剥开茎秆即可捉到幼虫。

(3)药剂防治。用50%杀螟松乳油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对田间植株喷雾,亦可用上述药剂注入虫口。

2、异形眼蕈蚊:是生姜贮藏期间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俗称姜蛆,也为害田间种姜。

防治方法:

(1)姜窖内防治。生姜入窖前彻底清扫姜窖,然后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窖,或放姜时,在姜堆内放入盛有敌敌畏原液的开口小瓶数个,或在放姜后点燃部分柴草对敌敌畏原液加热,对姜容积进行熏蒸,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亦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2)田间防治。精选姜种,发现被害种姜立即淘汰,或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浸泡种姜5-10分钟,以杜绝害虫从姜窖内传至田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