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墙上的划痕

厨房墙上的划痕

文/刘媛玲
1969年的5月,是那么难熬,那么漫长,让我终生难忘。
那天早晨,我一睁开眼,就听到了母亲轻微的呻吟声。急忙靠近一看,只见母亲脸色蜡黄,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母亲虽然常年有病,但她总是说不要紧,我们在放学回家后总有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我们,成天还忙着为我们洗衣做鞋袜。但我还从来没见像她今天这个样子。我慌忙穿好衣服跑到父亲单位叫回了父亲,经常给母亲看病的那位医院大夫请来后也表示无可奈何,建议父亲赶快送母亲去西安治疗。
第二天一早,父亲从邻居家借来了架子车,铺好被褥,我们扶母亲躺在了架子车上,一路在人们诧异的目光中把母亲拉到了火车站。父亲平时也患有多种病,经常离不开药,但那一天我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大的力气。火车一进站,他马上从架子车上背起母亲,一溜小跑地到了火车跟前。我守在架子车旁边,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在列车员的帮助下,背着母亲艰难地上了车。我极力从站台上向车内张望,却再也没有看到父亲和母亲的身影。
拉着空空的架子车回到家,望着母亲在床上躺过的地方,我一头扑在床上嚎啕大哭。母亲走了,父亲也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四个弟妹,最小的弟弟才五岁,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院子里的张奶和鲁姨听到我的哭声,进来安慰我说,母亲在西安看完病就回来,让我不要哭,有什么事还有他们呢。听了她俩的话,我渐渐止住了哭声,觉得大人们说的有道理,母亲只是去看病,看完病过几天就会回来,她和父亲怎么会扔下我们不管呢?
父母不在的日子,我们姐弟五个像孤儿一样,虽已经入夏,却感到房间冰凉,灶房冰凉,没有一丝丝的温暖。从来没有上过案板的我,在张奶和鲁姨的指点下,学着和面擀面,蒸馍炒菜。从那天起,每过一天,我就在厨房的墙上画一道竖线,记下母亲离开我们的日子。我盼望有一天父亲和母亲突然会回来。每天听到火车在车站的鸣笛声,我就会领着弟妹跑到巷子口,痴痴地向街道东边长时间张望,但总是失望而归。
十多天过去了,就在我焦急地不知所措时,我突然收到了父亲从西安寄回的一封信,说母亲已经住院正在接受治疗,医生说需要做手术,让我在家管好弟妹。要做手术?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我吓坏了,告诉了院子里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告诉我不会有事,并举例说哪一家什么人有病去西安做了手术,现在已经全好了,让我不要怕。
忐忑不安中,十七岁的我当起了全职妈妈,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料弟妹们的生活。没有母亲的日子,我深深得体会到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无助和可怜,就像现在歌中唱得那样,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怀念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晚上我常常望着熟睡的弟妹们,不知母亲什么时候能回来,以后的日子该如何度过。我羡慕巷子里能和父母在一起的伙伴们,羡慕同院的小英她们,家里成天热热闹闹,无忧无虑,一天到晚都被温暖笼罩着。即使遭受父母的训斥,也让我感到是那么幸福。我却要像一个没娘的孩子,什么都得自己动手,从头学起。记得有一次熬稀饭,我竟然给锅里添上水直接就把米倒了进去,蒸馍面多了,我学母亲的样用剩下的面烙锅盔,擀好后两手捧着"啪”一声放到锅里,面却不听话地在锅里折成了一团,慌慌张张地用双手又从锅里挖起,放到案板上又重新揉……
慢慢地,我学会了擀面、蒸馍、包包子,还买来韭菜给弟妹们包饺子吃。好在文革中,学校乱成一团,我也不用惦记去学校上学的事。只是每天下午刷完锅临出灶房时,我都不忘记在墙上画一道竖线,记下母亲离开的日子……
父亲先后又来过几次信,从信中我知道了母亲因为贫血,心脏也不大好,一时还不能做手术,不过父亲告诉我母亲经过治疗,状况比在家好多了,下午还能和他走出病房在医院院子里散散步,我也有了信心,相信母亲的病一定能治好,不再一味的伤心流泪,逐渐有了笑容,吃完饭也带弟妹们到南门外去玩。
等啊盼啊,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几乎望穿双眼,在我在墙上画了47道竖线的时候,第48天,我们终于盼回了我的父亲母亲。动完手术没多久的母亲看样子还很虚弱,一进门看见我们就流了泪,说我们都瘦了黑了。我兴奋地连忙跑进灶房给父母亲做饭,吃着我擀的面条,母亲又一次流了泪,连说可怜我们了。但我却觉得,经过那47天,好像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我一下子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长成懂得人间疾苦的大人了,早晨起床我给母亲洗脸梳头,晚上给母亲洗脚,给她做她喜欢吃的饭菜,我的闺密有一次跟我说她母亲骂她呢,说看看人家媛玲,多懂事。是的,以前的我一直泡在蜜罐里,看不见父母的付出和艰辛,哪知道去关心和照顾他们。失而复得的母爱,让我分外珍惜,我再不用去羡慕别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做什么我都愿意。
母亲身体恢复以后,可以进灶房了。她看见了墙上的划痕,问我墙上画那么多竖线干什么。我一下红了脸,望着那一道道的竖线,仿佛看到了那难熬的40多天。我不好意思的笑着,眼泪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那一次,我哭得那样幸福,那样酣畅淋漓……
(母亲节到了,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母亲,并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陕西富平人。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0)

相关推荐

  • 北方专栏 | 李巧玲:童趣

    [北方专栏] 主编:暖在北方  锦  烟花 策划:时光里的行者 图源:堆糖 文:李巧玲 惊蛰过后,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让人陶醉,农人们陆陆续续开始干农活.种油菜.种大豆.种洋芋.种小麦.快手朋友圈里一 ...

  • 絮语︱苗阿庆:收麦

    收麦 又传来"算黄算割"鸟的叫声,又是一年小麦覆陇黄. 虽然不种麦子多年,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于麦子的情结无法割舍.年年到麦收时节,总关心天气变化情况."虎口夺食&q ...

  • 记忆散文·架子车

    我小时候,大概三岁前,全家一大家人是住在一起的,一个大院子里的. 东窑住的我们一家三口,西窑大伯一家三口,中窑是爷爷奶奶两个,考西边一侧,有个厦子(渭北一带砖土和木料混建房),住的是老爷和三叔,四叔他 ...

  • 缑氏往事(二十三)

    缑氏往事之二十三:柴 初来广东时,认识一位湛江的小妹,十六七岁,刚刚初中毕业的样子,单纯可爱:应该未出过远门,因为我听她说,从没见过火车.我讲起北方的一些事,她都会睁大眼晴,表示好奇.有一次,她问我, ...

  • 强盖新丨扫街

    清晨,走在宽广的人行道上,身着黄色环卫服的工人师傅映入眼帘,定格锁住了我的视线.他们沧桑的脸颊刻印着岁月的痕迹,更隐透着喜悦.快乐和知足.时光的隧道仿佛一下回到了30年前,映显出了年少的自己-- 那时 ...

  • 厨房墙上留个“洞”,父母初时看不上,后来...

    厨房墙上留个"洞",父母初时看不上,后来用得欢~ 他家是个小户型,厨房面积不大,窗户还小,厨房另外一个墙面上砸洞开窗后,厨房内也敞亮很多(见第1张),担心油烟问题的,封上窗户就好. ...

  • 6个瓶盖改造后,粘贴在厨房墙上,解决了家家户户的烦恼

    6个瓶盖改造后,粘贴在厨房墙上,解决了家家户户的烦恼

  • 为什么有钱人厨房墙上不装插座?听老电工的话,才知我家装错了

    家里用电器最多的一个地方,相信大家都是清楚的,那就是厨房这个地方,我们在厨房里做饭菜的时候,是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器的,厨房里电器增加了,那对插座需求也会增加,大家对厨房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留足 ...

  • 【最养五脏的食物,很多人都贴在厨房的墙上...

    [最养五脏的食物,很多人都贴在厨房的墙上!]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喜欢"哪些食物?这里都列出来啦!

  • 厨房不要装墙上插座,头次见有钱人这样设计,不得不感叹太实用了

    厨房这种新型的插座叫轨道式插座,是最近几年才流行开来的,很多市场上都会有这种插座,这种插座结合了科技原理,使用起来是相当方便的,看着也很有设计感,而且它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管电器电线长度多长,它都可以使 ...

  • 厨房不要装墙上插座了,头次见有钱人家装这种代替,真的超实用的

    这种插座叫轨道式插座,是最近这几年流行开来的,它结合了科技原理,所以使用起来是很方便的,设计感十足,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因为电器电线长度来移动电器,只需要移动插座就行了,能很大限度的满足用电需求,特别 ...

  • 厨房不要装墙上插座了,装这种美观实用又大气,真是太聪明了

    厨房装修要注意的小细节是非常多的,有些小插件要安装好了,就跟手机电脑看视频要装一些小程序一样,要不就没办法使用.厨房小插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不能少的,厨房里有很多种电器,比如说冰箱.抽油烟机等等,这 ...

  • 一北京阿姨总结的这35条厨房窍门,每条都实用到爆!收藏~

    下面这些厨房窍门 每一条都超级实用,学起来! 1 切肉的秘密 切牛羊肉,要逆着肉的纹理切,刀和肉的纹理呈90度的垂直切出来的肉片,煮熟后容易咬.切猪肉的话,要顺着肉的纹理切,这样切出来的猪肉,炒完后不 ...

  •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作者:甘以雯<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6日 14版) 插图:郭红松 插图:郭红松 [中国故事]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鼎钧的名字,在台湾可以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被台湾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