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最会吃的文学大家

有书君说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他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他享誉国内外,却从不骄纵自满。

他被冰心称为是“花一样的男人”,因为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既幽默又优雅,总能把最平凡的人间事写出味儿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民国最有趣男人梁实秋先生的故事。

1903年,梁实秋出生在一个富足的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梁咸熙不仅是一位秀才,还是清政府最早送往国外学习英语的主要人才,是当时思想开放的进步人士。

在父亲的影响下,梁实秋对英语和外国很感兴趣。

1923年,梁实秋在清华毕业后,便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梁实秋留学归国后,和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了《新月》月刊。

这个时期的梁实秋只是中国文坛上二十多岁的新人,很多人并不知道他。

而后来逐渐被众人所知,不得不归功于他和鲁迅那场著名的长达八年之久的激烈论战。

这场论战的起点,是1927年,梁实秋在《上海复旦旬刊》上发表了一篇《卢梭论子女教育》的文章,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梁实秋认为,文学一定要追求真实,忠于永恒不变的人性。

当时,特别敬仰卢梭的鲁迅刚从广州来到上海,对梁实秋的文章极其不满。

一个月后,鲁迅发表了一篇《卢梭与胃口》的文章,对梁实秋的观点进行了驳斥,并指出人性是一直变化的。

被文坛领袖鲁迅批评,梁实秋却没有因为自己是文坛新人而怯场,反而是斗志昂扬地继续写文章和鲁迅辩论。

且不论鲁迅和梁实秋的观点谁对谁错,单单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文人风骨,就像孟子讲的“威武不能屈”。

之后,梁实秋和鲁迅又因为如何翻译外国文学爆发了激烈的论战。

最后这场论战已经从单纯对某一个观点有争论,上升到了文学是否有阶级性的巨大争论。

在这个时候,文坛很多作者都开始声援鲁迅,批评梁实秋。

有一位革命作者冯乃超写了一篇《资本家的走狗》来指责梁实秋。

梁实秋很生气,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就算是资本家的走狗,但不知道主人是谁,因为没有资本家给他发工资。

鲁迅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文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说梁实秋是所有资本家的走狗,梁实秋的稿费都是这些资本家出的。

一系列尖锐的措辞,即使梁实秋身怀再多骂人之术,最后也只能被骂的体无完肤。

这场大论战,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结束。

很多年后,梁实秋的女儿问梁实秋,当年和鲁迅先生的那场大论战,到底是为什么?

梁实秋说:“我们两个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已。”

鲁迅去世后,很多生前和他关系密切的朋友,突然选择反目,对其大肆攻击,人性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

没有对比,就看不清楚人心。

后来梁实秋写了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通读文章我们发现,梁实秋竟可以不带任何情绪和功利色彩,客观评价鲁迅。

由此可见,他是一位真君子!

一提到吃,每个人都会感到特别的亲近、欢快,因为吃是一件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

而梁实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吃货。

比如他写过一篇去朋友家吃排骨萝卜汤的散文。

他在散文中绘声绘色地写道,这个排骨萝卜汤太好吃了,排骨煮得酥烂,吃一口萝卜,就涌出满嘴的热、浓、香、稠的汤汁,在场的每个人都吃得酣畅淋漓。

有客人好奇地问,这个汤是怎么做的?

做汤的朋友只是嘿嘿一笑,什么都不肯说。

有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说,方法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小火慢慢熬就可以了。

后来,梁实秋就按照这个方法,成功地煮出了一锅香气四溢的排骨萝卜汤。

普通吃货看到这里,可能满脑子都想着怎么去做这个汤。

但梁实秋却联想到,做排骨萝卜汤和写作有着一种类似的关系。

要做好排骨萝卜汤,要少加萝卜少加水,想要写出好的文章,也要少说废话,要言之有物。

把怎么做菜和怎么写作联系起来,还能总结出一个正确的写作观点,我想这点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

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讲的举一反三。

作为一个吃货,梁实秋还用自己的文学才华表达对美食的款款深情。

201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梁实秋的美食随笔集,起得书名叫做《就只知道吃》。

这个书名就特别的有趣,就像一位家长在责备整天只会吃吃喝喝的小孩。

在这本书中,梁实秋讲了自己小时候就特别馋。

为了攒钱买一个街边小摊售卖的零食,他和哥哥在学堂硬是忍着一天没有吃饭,省下饭钱去买零食。

长大之后,离开了故乡,梁实秋就更馋了。后来他在书桌上,竟写出了舌尖上的故乡。

冒着热气的烤羊肉、烤鸭、六必居的酱菜、特别惹口水的水晶虾饼、汤包、核桃酪、炒鸡蛋、瓦块鱼、夏天的酸梅汤、冬天的冰糖葫芦、北京特有的烧锅鸡、煎馄饨、豆汁儿、芙蓉鸡片、炸丸子等等。

梁实秋把这本美食随笔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惹得所有人都流口水的菜单。

把美食通过文学艺术加工,变成了饮食文化,这一点梁实秋先生功不可没。

其实梁实秋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写作上,更主要的是他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这对近现代文学史来说是一重大贡献。

27岁那年,梁实秋决定将《莎士比亚全集》全部翻译成中文。

在随后的三十年里,他日拱一卒,竟真的做到了,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朱生豪以前翻译过,但是没翻译完)。

这本全集将近有五百万字,而翻译这事特别考验一个作家的才华。

现在,不仅在翻译界,甚至在如何学习英语这件事情上,我们都绕不开大名鼎鼎的梁实秋。

他编写了三十多种英汉字典、词典以及英文教科书。

后来有人问梁实秋怎么看待翻译莎士比亚所取得的成就,他却谦虚地说道:

“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我必须没有学问。如果有学问,我就去做研究、考证的工作了。
第二,我必须没有天才。如果有天才,我就去做研究、写小说、诗和戏剧等创作性工作了。
第三,我必须能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译完。
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

梁实秋这一生会选择去翻译莎士比亚文集,其实主要原因是当年写文章和人吵架太多,最后负气走上了这条路。

哈哈,想想,先生还挺可爱的。

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能被一个女人形容成一朵花,这个男人该有多么美好。

那是因为梁实秋和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大多数文学家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别,他的文章非常贴近生活,显得特别有趣和温暖。

比如在一篇名为《快乐》的散文中,梁实秋讲,良辰美景,赏心悦事,随时可见。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如果有幸,能和梁实秋成为朋友,我想他身上无时无刻涌出了快乐,也会让我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吧。

这样的朋友,谁能不喜欢呢?

再比如他写过一篇叫做《女人》的散文。

他说女人总爱说谎、爱善变、爱哭,话多,真胆小。

把女人狠狠数落了一遍,但是在字里行间,他又暗暗地赞美女人,说女人是伟大的,最像小孩,很天真可爱。

这篇散文读起来,你会感觉女人的这些小毛病,不就是她们的可爱之处吗?

如果女人和男人一样,那这个世界就少了太多太多的趣味和美好。

在文章的最后,他笔锋一转,开始光明正大地赞美女性,特别是有学问的女人,往往让男人感到很震惊。

如果梁实秋先生能生活在今天,他也一定能成为备受女性喜欢的超级大V。

除了文章,即便在战乱的年代,梁实秋的心态依然还是一副岁月美好的样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实秋从北京到了重庆,主要工作变成了编撰敌后小学生课本。

梁实秋和几位朋友住到了一个叫做雅舍的小楼里。

大家可别认为这是一个别墅,恰恰相反,这是一个破烂的小楼,甚至连一个正经的木床都没有。四个板凳上,铺上一张棕垫就当床了。

雅舍的物质条件很差,但梁实秋和朋友们把这个小楼叫做雅舍。

一个名字让人知道了什么是文人乐趣,更让人体会到他们苦中作乐、贫贱不能移的风骨。

1987年11月3日,84岁高龄的梁实秋先生悄然去世。

如今当我们再翻看梁实秋的散文集,看到他写的那句“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要去接你”时,我想我们依然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独有的温情和真挚。

(0)

相关推荐

  • 梁实秋与狗

    狗是人们宠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因为狗对人最忠诚.但狗只对豢养它的主人"摇头摆尾",不可能自觉地去献身于人类的公众利益.这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无论人对狗如 ...

  • 被鲁迅骂了八年的梁实秋:绿卡再值钱,我更爱我的祖国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 怎样去形容各类文人在文 ...

  • 为什么说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

    为什么说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请看"硬骨头"精神解读与探析 鲁源的五味书屋 发布时间:20-03-1016:12作家 一句古语说的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不一般和与众不同! ...

  • 刘照剑:批评当代人无异于趟雷区,没有比说真心话更困难的事

    [书法秘笈编者按] 愿书法人都能摆脱冷气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热风>中的一段话,值得重温一下:"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 ...

  • 鲁迅走出教科书后的这几年

    这日子好似没有尽头,过了一天还有一天,五一后的夏令时延长了下班时间,时间又变得难熬起来.虽说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那种心情很长,如高山大川,绵延不绝. 昨天和妻子聊起什么时候可以实现财务 ...

  • 要知道梨子的真正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 ——谈文学创作对于学术研究的意义

    叶嘉莹的学术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她的分析论述如抽丝剥茧,新见迭出,更兼措辞精准.文采斐然.资料图片 闻一多先生首先是位诗人,诗人内核的学者研究起<诗经>来,便表现出突 ...

  • 梁实秋的文学思想

    梁实秋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升华,这些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想有其独特的文学人性论和自给自足的文学评论体系. 一 引言 梁实秋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批评家.翻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吃 相(小小说)

    吃  相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安生的吃相不雅,食时露齿,嚼时出声,老辈人说"缺少教养″. 其实,安生原本是孤儿,小时候,东家一块饼,西家一碗粥,能填饱肚就行,哪有恁多讲究 ...

  • 倪展宏《进入“吃鸡”》|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249期

    中国少儿文学微刊  第249期 <东方少年>杂志长兴小记者站 雏笔生花文学社   长兴时报小记者团 联合主办 加油投稿!我们每天都在努力 2019年年度佳作奖奖品 由"思鑫坊&q ...

  • 【三江文学】作者 刘佩学 : 吃西瓜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三百五十二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 ...

  • 【望安山文学】吴秀明||走,到威惠庙吃美食啦(散文)

    走,到威惠庙吃美食啦 作者:吴秀明     主编:非   鱼 期盼已久的"五一"节来了! 一时间,威惠广场喜迎八方来客,美味飘香,吃货如织.各种剪彩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声势浩大的美 ...

  • 名家经典赏析:《梁实秋:文学里的“幽默”》

    梁实秋 我们常在文字言谈中间遇见"幽默"二字,幽默到底是什么东西?据说,想寻求幽默的定义的人,就是缺乏幽默.大概幽默是不容有定义的,此其所以为幽默.但是我们既是缺乏幽默了,索性不幽 ...

  • 校园文学 | 爱吃肉的爸爸 | 作者:赵慧欣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文学时代微刊】(特约作者二部)吃货的忧虑|田野(黑龙江)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新年快乐 刚刚,天赋文学社和文友们一起道别了2018年,走进了2019年.回眸间,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