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肩关节的解剖你务必知道!
肩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关节,它是由肱骨,肩胛骨,锁骨,胸骨所组成,它们提供了很大范围的活动角度,让我们更容易操作活动。为了让我们能够更灵活去操作,它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肌肉互相协调,合作来完成一个动作。如果有某些肌肉无力,将会影响正常的活动,进而造成其他部位的伤害。
1.Sternoclavicular joint (SC)
这个是躯干与手臂连接的支撑点,这个关节有很多韧带,软骨及关节囊等组织固定。
因为其强韧的关节构造,所以一般意外都不会看到这个关节的脱臼。
这个关节让锁骨能够领导肩胛骨比较大范围的动作。
2.Acromioclavicular joint (AC)
这个是锁骨与肩胛骨的连接位置,周遭一样有几个韧带组织,关节盘和肌肉稳定关节。
由于关节构造,一般受到外力撞击,这一个部位是比较容易脱臼的。
这个关节只是应许肩胛骨小范围的活动,可以却提供肩胛骨与胸腔很大的活动范围。
3.Scapulothoracic joint
这个动作是让SC joint和AC joint能够互相配合,让肩胛骨能够做出很好的动作。
4.Glenohumeral joint
这个是由肱骨与关节盂窝组合而成的,也因为这个关节,我们的手臂才可以做很大范围的动作。
这个关节有一个很大的关节胶囊包覆着,它也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动作的幅度才可以这么大。它还有旋转肌和韧带,这是关节主要的稳定度来源。
一般肩胛骨休息的位置是会稍微向上旋转,这个位置下其他组织受力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不好的姿势,很容易让肩胛骨的位置往下掉,长期这个姿势下,也会造成某些肌肉变得无力,同时关节也是相对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下,容易造成受伤。
我们是会有两个组织(韧带及肌肉)让肱骨能够维持在关节内。在中风的病患常见就是肱骨掉落,这个就是因为长期韧带拉扯,造成韧带变松。
在手臂往上抬的时候,转轮会往上滚,而肱骨头部必须往下滑动,这样才可以避免上方肌肉或组织被夹挤。
对于成人Coracoacromial Arch的高度大约10mm,如果没有往下滑动的机制,我们只能够望旁边抬22度,肱骨头部就会卡到上方的骨头了。
这一个机制是极其重要的,很多肩膀的受伤的起始原因就是因为往下滑动的机制不足,所以造成肌肉夹挤受伤,或是造成关节囊发炎,最后产生疼痛。
我们可以自己试验看看,手臂不要往外转,手像A图一样往旁边向上抬,要抬到底的时候,会发觉关节卡卡的,这个是因为肱骨头部卡到屋顶了,所以不能抬到底。
我们手像B图一样的方向(前方往旁边35度)往上抬到底,这个方向可以容易抬到底,因为这个角度是比较不容易卡到屋顶,Supraspinatus在这个方向也是较容易使力,所以这个角度比较不容易造成受伤。
当手臂在做任何一种动作的时候,会有主动控制机制(旋转肌)和被动控制机制(包覆关节的韧带),让肱骨头部可以很好维持在关节当中。当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这些机制也是保护关节不会受伤。
在抬手的时候,不同的关节都会贡献不同的动作,在抬手180度,其中Glenohumeral Joint 贡献120度,Scapulothoracic joint贡献60度,Sternoclavicular joint贡献30度,Acromioclavicular joint贡献30度。
在做出一个动作的时候,是需要各个关节互相的协调辅助来完成的,如果其中一个部位受伤之后,其他的部位就会尝试去代偿,而长期代偿性的方式,将会引伸出别的问题。
当手臂在做任何一种动作的时候,会有主动控制机制(旋转肌)和被动控制机制(包覆关节的韧带),让肱骨头部可以很好维持在关节当中。当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这些机制也是保护关节不会受伤。
从以下的图1中可以看到肱骨头部本身是没有很好包覆在关节里面,所以外面的组织就尤其重要,也就是因为这些组织的作用,我们可以做很大角度的动作都不会脱臼。
图2及图3就是主动及被动保护机制的构造。
来源:康复小南宁
责编:乔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