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数据解密 如何让“教”与“学”更有效

数位时代、商业世界流行的大数据,在“教”与“学”也能派上用场。虽然教育不是算术,不能只看数字,横跨全球3亿学生的大师分析却可以带着学校、老师、家长与学生突破盲点,思考如何让教与学都更有效。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养另一个生命,带领孩子,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

三月底,在被《福布斯》(Forbes)杂志称为今年度最重要会议之一的“世界教育高峰会”(World Education Summit)中,澳洲教学与学校领导中心(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Teaching and School Leadership)主席暨墨尔本大学教授哈蒂透过视讯公开,将展开跨国学习调查,在新冠疫情的学习挑战中,解密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求未来的学习策略。

这个主题前卫且吸引教育界与家长的关注,也带动人们再次热议哈蒂早在商业大数据热门前,就曾进行的教育大数据研究,找出让“教”与“学”都更有效的做法。

教育大数据 让学习“看得见”

在新西兰出生的哈蒂无疑是当今最受重视且具影响力的教育学者之一。在过去30年,他重新收集、整理与分析曾触及超过3亿名学生的九万份研究,致力找出有助学生学习与成就的因子,写成一系列《看得见的学习》(Visible Learning)书籍,著书超过40本、发表过超过1,200份研究报告、曾在近400场大型会议担任特别演讲嘉宾,热切地分享更有效的教育与学习关键。

在他的研究中,把跟教育、教学、学习、教养等等数百种因素,区分为学校、教室内、教师教学、课程、家庭、学生……等几大项,分别检验各因素对学生成就的正负面影响与程度。以下为哈蒂在各领域中特别强调影响较大的因素与迷思。

谈到在学校的学习,很多人会先想到是否遇到良师。但是哈蒂的研究却发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校是否形塑老师们合作帮助学生。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学校领导阶层和老师们警惕。他曾询问上千名成人,问大家觉得学校应该增进哪一方面的作法,结果大家多提到像是改善建筑物、设备、教材、评量、小班教学等等需要钱才能做的事情。

但是在研究中,最能改善学习成果的,是无形的风气与管理,老师们互相合作,寻求对学生更大的影响。而且这些合作不是在教材、测验上的分工或讨论,而是合作给学生有效的回馈,鼓励他们持续学习向上。

老师了解学生怎么学 给个别化的有效回馈

老师们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是大人常讲的“老师怎么教”(老师会不会教),而是老师了解“学生怎么学”。

例如,老师们是否先试着估计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学到多少、多好,跟目标的差距以及如何介入、用哪些多元化的方式弥补、帮助学生怎么整合先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在老师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回馈的做法中,则不是直接改错、强调正确答案是什么,也不是给越多回馈就越好。

“只是告诉学生'对’、'错’、'这里要加强’这种打个勾、画个叉、把哪里圈起来之类的响应,对学生毫无帮助,”

哈蒂曾在媒体采访与书中强调,重点是要确认学生是否理解老师给的回馈,知道要怎么做,以及肯定、赞美学生已经有的能力与呈现的进步。

而且随着学生愈来愈年长,每个人的差异性与需要的指导会更不同,老师就要花更多心思让个别学生理解要如何改善。不然很多学生坐在教室听到老师讲的内容很笼统一般,甚至觉得多数与自己无关,很快就会分心。

哈蒂另外提醒,其实老师多聆听学生,就会知道学生的困难所在,是否理解老师的回馈。他曾在一份扩及1万2,000个班级的研究中发现,89%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话。老师至少可以问大家是不是懂了、哪里不懂、或是为什么不懂。

学生了解自己的进展 有助学习成效

关于有助学生学习的因素也很有趣。影响最大的,是学生了解自己的进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会或不会什么、需要什么帮忙。

影响重大的,还有学生是否如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依循人们认知发展的阶段演进与各种过程循序渐进地学习,而不是直接过早给予知识性的填鸭。

另外,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整合先前学过的知识,也相信自己能够达成任务,都有助学习的成效。

在哈蒂的整理中,父母扮演的影响力,不像学生与老师等学习的当事人那么大。家庭能着力的地方是,父母是否营造正向的家庭气氛,关心与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发现有问题时及早介入。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可能对学习带来的负面因素,像是频繁地搬家与转学、严厉的体罚、用电视当保母、以及军事化的管理。

其他有碍学习的因素中,也有常见的地雷,像是留校察看、让学生觉得很无聊或不被喜爱、睡眠不足等。

哈蒂的整理发现,也曾受到质疑,认为这些研究只看到结果、以成败论断,或是太局限于统计数字。哈蒂与他的门生则提醒,统计结果的背后仍有不同个案的状况与不同的数字分布,不是绝对的依据,整体影响较小的因素不见得就是对个案不重要。

学校、老师与家长可以衡量自身的状况与资源,在这些因素中选择努力的参考方向,避开已经验证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找到对自己更容易着手、更轻松就可以达到最好效果的作法,事半功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