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广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

近日,江苏省司法厅在宜兴市举行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总结推广宜兴率先构建试行的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会议要求,围绕“促进融入社会、预防减少犯罪”一个目标,落实“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三项机制,统筹“力量保障、科技支撑、阵地建设”三大要素,高质量推进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创新发展。

全新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功能齐全

走进全面升级改造后的宜兴市社区矫正中心,“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几个大字令人眼前一亮。

从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采集、入矫宣告、谈话评估、技能培训等功能区,训诫警告室、远程帮教室、团体辅导室、就业指导室以及法官、检察官工作室等工作区域,到个性化创新设置的侵财类损害修复室、交通肇事类损害修复室、成瘾类损害修复室、女性损害修复指导室、未成年人复归指导室等,近40个功能区和工作区充分展现了社区矫正从试点到全面施行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

位于中心三楼的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作为江苏首批建成的“智慧矫正”建设试点,已经具备“智能管”“精准矫”“云端学”“链上考”等功能,通过大屏幕“一图清”,可以全息、实时、动态研判宜兴社区矫正工作。

记者了解到,宜兴市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自新网校”,运用341部视频学法资料和手机推送学习模式实现“云端学”,利用学分制动态考核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学习完成情况。

损害修复理念广泛用于实践

宜兴市官林镇司法所建立了专职人员、派出所村居联络人员、社区志愿者和家庭监督四位一体矫正网络,司法所依托镇综合管理服务信息指挥中心,借助手机监控、轨迹跟踪、视频监管等科技手段,实现动态采集每一名社区矫正人员的数据。

官林镇司法所在6个村(社区)建立了矫正教育帮扶工作站,依托辖区内9家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作为“爱心企业”,建立30个“就业帮扶爱心岗”,满足无业矫正对象的就业需求。

宜兴市已累计发展“爱心企业”296家、提供岗位764个、安置人员328人,4600多人次接受了各类技能培训,不断释放“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参与”社会化安置帮扶效能。

记者了解到,宜兴市聚焦组织、机制和阵地三项建设,实现市镇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通过制定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管理制度,检察院派驻检察官入驻社区矫正中心,公安局设置社区矫正中心警务室,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远程法庭,探索市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协会、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审前调查评估,构建协同矫治工作体系。

全面提升执法和监督水平

按照“一三三”模式的要求,江苏将进一步依法规范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按照社区矫正法推进设置具有独立执法资格的社区矫正机构,切实解决执法主体合法合规问题。同时紧扣重点执法环节,加强与法院、检察、公安、监狱等机关无缝衔接和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各个参与主体依法履职,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精准管控、执法公正。

江苏省司法厅要求各地在推广“一三三”模式中,主动争取民政、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深度融入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的工作格局,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据了解,江苏将全面推开执法异议复核机制、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回避制度和社区矫正中心律师值班制度等,探索由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直接管理教育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和宣告缓刑的重点社区矫正对象。

按照部署,江苏将规范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分中心)交付衔接、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心理矫治、损害修复、社会力量参与及政法单位协同等矫正各个环节的工作。江苏省司法厅围绕推动构建社区矫正“一三三”模式,研究确定了20个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30个重点示范推进县(市、区)司法局。

文章来源丨法治日报

记者丨丁国峰

编辑丨操可 王贝贝

司法部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