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金刚经》篇】为什么伴侣和孩子总不理解我,该咋办?(第33篇·总第2795篇)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33天。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大气,别小气。
什么是大气?
在利益的得失上不单考虑自己,还考虑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班级学校。人是个奇怪的动物,只要一大气就学习好,就玩得少,就不乱发脾气,就工作努力,就孝敬父母。
小气则不然,只考虑自己,不换位思考,想怒就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何时起床就何时起床,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想不遵守纪律就不遵守纪律,想玩游戏就永远放不下手机。
更具体地说,小气是只顾自己,让自己舒服;大气,则是除了为自己,还为他人,为更多人服务。如佛教的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拿一条河来说,大乘是自己渡过河了,还帮助他人过河,叫自渡渡人。小乘是自己过河,上岸就走,不管不顾。
释迦牟尼佛说: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小法,就是小气之法。学习、工作、念经、拜佛、交朋友、干事业以及为人民服务甚至入党,想得都是自我。于是这人就小气。小气就会有我见。意思是任何事都从自我的喜怒哀乐出发,认为自己都是对的,都是应该的。这在夫妻之间最常见:“你怎么总不理解我呢?”实际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主动去理解对方,最起码没有理解对方怎么不理解我。我们也会与孩子说: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这是家风所致,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就没让自己的父母省心,或者我们没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一直在学父母的不省心。
我见之后的连锁反应是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是错的,花草树木、猫猫狗狗都不会让我们顺心,总想多活一些年,对生命充满了恐惧,总是不如人意。
这一切皆源自“我”,因为我是问题的核心。我好了,妻子(丈夫)就好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朋友圈就都好了。假若身边依然有不如意,不合理,不公平,就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好。
小乘佛教与“一毛不拔”的理论有些相似,理论创始人叫杨朱,是孔子之后的战国思想家。
有人问杨朱,拔你腿上一根汗毛拯救天下,干吗?
杨朱说不干,少来这套,蒙谁呢,天下是一毛能拯救的吗?
那人辩解说,假设,假设。
杨朱生气了,端茶送客。
杨朱学生与来人解释。问,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顿,给你一万块钱,你干吗?
那人说,干!
学生又问,砍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干吗?
那人就有些沉默,心想我要上当,若说干,他再问,把你脑袋砍下来,整个天下都给你,干吗?
当然不干。于是学生说,与肌肤相比,毫毛是微不足道的;与肢体相比,肌肤又是微不足道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没有毫毛,就没有肌肤;没有肌肤,就没有肢体。一根毫毛固然只是身体中的万分之一,但是,难道因为它小,就可以不当回事吗?
杨朱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人人自爱,个个自强,如同高速公路汽车,车多不碍道,都努力前进,谁也别抛锚。
杨朱说:损一跟汗毛利天下,这事不干。但是,将天下都给我,让我一人享用,也不干!
一毛不拔,并非狭隘,而是做好自己,不去侵占别人。这是对自己尽责。但这里有个问题,假如有人的车子在路上坏了,有人因为经营不善赔了,有人生在大山里信息闭塞,极为贫穷,有人确实得了大病无钱救治咋办?有的同学学习不太好,说我想占用您一点时间问个问题,您说不行,没空!
这些都说不过去。所以,还要回归大乘,让我们的孩子大气起来。
读经典有个秘诀:大气地读。就是读得时候心怀天下,满眼众生,越读越愉悦,越读越振奋,越读越有力量,记下理解就不在话下了。假若持我见、很自私、还小气地读,理解甚少,而且会烦。这就是佛所说的道理: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无论何处,不管何人,即便何时,如果祛除了我见,来读诵《金刚经》,那么这部《金刚经》就相当于伫立的一座塔庙,里面供奉经典和佛的化身,所以应该以虔诚的心志、恭敬的作为去对待。这部经典便花香四溢,如春色满园一般。原文为: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每个孩子在学习之前,在上学之前,甚至在写作业之前都要思考一件事:我为了谁?
假若为了考试不得不学,为了应付老师检查、父母督促而硬着头皮去学,为了写完作业赶紧去玩,都是学不好的,甚至还会学坏的。
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先修养自己,而后帮助更多的人幸福。如此,充满力量,身心愉悦,皆大欢喜!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金刚经·第十五品》:
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作者简介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