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呼声/人文网友呼吁重建武昌城门武胜门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近段时间,随着武昌区得胜桥千年古轴项目的推进,老武昌城九门之一的武胜门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分会的朋友也来到考古现场目睹武胜门遗址的现状。根据历史资料探求其来龙去脉。同时,建议武汉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发掘古城门遗址的基础上重建武胜门城门楼,重现老武昌城的厚重历史。

中山路得胜桥路口的施工围栏    摄影/易凯

文字整理/易凯

摄影/孙庆力  王志铭

本期编辑/校核:水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人文武汉   


【关于我们】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技术等各界人士自愿组成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解除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微信号ID:人文武汉

一个规划图引来的文保话题

历史上的武胜门

作为湖广会城的武昌,在明洪武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和建设,范围东自双峰山长春观,西至黄鹄山矶头,南起鲇鱼套口,北止塘角下新河岸。

武昌城墙体为陶砖结构,墙身高大雄伟。城垣周长达约10千米,城内径东西约2.5千米,南北约3千米,略呈长方形;按现代投影法测算,城内面积约6.122平方千米。

武胜门遗址示意图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御史顾磷在任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改小东门为忠孝门,改新南门为中和门,改草埠门为武胜门,改竹牌门为文昌门。

共设城门9座,城东有宾阳、忠孝2门;城北有武胜门;城西有汉阳、平湖、文昌3门;城南有望山、保安、中和3门。

忠孝门  武昌城九门之一

文保志愿者的关注

12月15日上午,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老师,古砖收藏家刘文斌老师和文保志愿者王志铭老师三人相约来到得胜桥武胜门考古发掘现场。

王志铭 刘谦定 刘文斌

古砖收藏研究专家刘文斌

得胜桥作为武昌古城千年轴线,是武昌古城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地带,见证了古城的历史变迁。东西城壕片区作为古城北垣,充分体现了山水营城的智慧。 2015年,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区人民政府联合组织编制了《蛇山以北地区保护提升规划》,建立了得胜桥片区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框架。

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刘谦定老师在和施工人员介绍相关情况

2018年,联合国人居署选取得胜桥片区为试点,致力探索实践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空间的改善。在和平大道南延线以下穿方式解决南北车行交通,地铁5号线及和平大道南延线采用盾构施工方式保留得胜桥片区的背景下,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进一步联合开展了《武汉市得胜桥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武胜门瓮城西墙基础遗址

据了解,得胜桥规划将重点刻画东西城壕—得胜桥老街—昙华林人文休闲片区的"一纵两横"的主体空间,织补古城公共空间网络,打造底蕴厚重、环境友好、服务便利、外畅内达的慢行街区。 保留得胜桥现有肌理特点及主要街巷尺度,通过环境及建筑整治,传承现有以明清传统风貌为主、多元混杂的建筑风貌,塑造武汉传统民居特色集中展示轴,成为贯通南北的重要线性开放空间。

城门基础和排水沟

结合轨道5号线站点,重点打造武胜门、经心书院两大门户空间。凤凰山、螃蟹岬及东西城壕片区,凸显古城北垣山体、城墙、护城河的历史景观特征,

通过修复山体生态、增加绿色休闲步道和亲水开放空间等方式,塑造城垣绿化景观带。 规划提出通过得胜桥传统步行街、城垣特色休闲景观带的建设,勾勒古城格局,增加并串联公共活力空间。

强化武昌古城风貌,将得胜桥片区打造为人文特色旅游休闲游憩体验区,重现"得胜桥一轴千年"的昌盛市井图卷,再现山水古城的城市魅力,实现武昌古城的伟大复兴。

人文网友的呼吁重建武胜门

人文网友孙庆力(网名:sun650319)祖居就在昙华林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对得胜桥这一带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到考古现场观察。在武汉门户网站汉网论坛上发出了题为《武胜门遗址出土了》的帖子,引来网友的围观。

人文网友孙庆力(网名:sun650319):

对目前还遗存的历史遗迹,政府显然提高了重视程度。据工地负责人介绍,以得胜桥街为中轴线,长宽约60米的范围作为遗址保护地域,复建武胜门和武胜门广场,不受地铁和下穿道路施工的侵扰,这样的计划的确使人激动! 支持老师们的倡议,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献计献策,让关心武汉人文历史的人不留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