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乌托邦平原?“祝融”装备了哪些“武器”?了解一下

一位司机从家到目的地有三个步骤:启动汽车、开车、停车;而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也需要三个步骤:摆脱地球引力和稠密大气、进入太阳系内星际空间、到达火星并落在上面。今天,我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完成了这三步,“毫发未损”地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即将展开自己的探索之旅。为什么要选择降落在乌托邦平原?进入火星轨道后的这几个月,“天问一号”在做些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什么选择乌托邦平原?

乌托邦平原位于火星的北半球,是火星上的最大平原,其表面下可能有大量的水冰储备。专家解释,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表面及次表面岩石矿物等差异巨大。火星南部为高地,这些高地60%的面积遍布着“瘢痕累累”的陨石坑。而火星的北部,则是被火山熔岩填平的低矮平原,地形平缓,陨石坑较少且地质年龄较轻,地壳较薄,对着陆器着陆和后续的科学探测较为有利。

进入环火轨道到降落火星期间,“天问一号”在做什么?

今年2月10日,长途奔袭后的“天问一号”顺利完成“刹车”减速,进入环火轨道,到今天成功着陆火星,期间的三个多月时间,“天问一号”在“犹豫”什么?专家说,这都是为了“祝融号”的安全。“天问一号”多次调整轨道,让自己“观察”火星时的距离更近一些、视角更好一些;然后是仔仔细细考察火星地形,拍摄高清照片,为火星车考察着陆区地形——这是着陆火星的“地利”。当然,安全着陆还要合适的“天时”:科学家一方面总结了过去的火星气象数据,寻找历史上沙尘暴低发的时期;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现有的火星探测器遥感数据和着陆区的实际位置、地形情况,对计划着陆区做气象预报。

“祝融号”装备了什么“武器”?

火星车共携带了六台(套)有效载荷: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其中,一对导航与地形相机位于火星车桅杆顶端,是火星车的“双眼”,可以拍摄立体影像,负责帮助火星车导航和探测火星车沿途的地形地貌;多光谱相机和表面成分探测仪负责探测和分析火星表面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次表层探测雷达通过主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来探测火星车沿途地下的浅表层结构,例如风化层厚度、地下浅层结构、水冰分布等;气象测量仪可以通过长期观测火星车附近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为科学家了解火星的气象状况,追溯火星的气候变化历史积累数据。

“祝融号”如何获取能量?

“祝融号”依靠太阳能进行工作。它使用了4片巨大的由三结砷化镓构成的“蝴蝶型”太阳能电池阵列,确保足够能量供应。为应对火星上大规模的沙尘暴,“祝融号”通过防尘涂层技术,表面的抗沙尘能力大幅提高。此外,火星表面空气极其稀薄,保温效应有限,昼夜温差很大,“祝融号”在夜晚“熄火”休眠,并采用了纳米级气凝胶和正十一烷集热窗等温控技术。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

【相关阅读】天问探火大事记

2020年

4月24日,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系列”,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

7月23日12时41分,长五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

8月2日7时0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9月20日23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10月9日23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深空机动;

10月28日22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2021年

2月5日20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此前传回首幅火星图像;

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2月15日17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远火点平面轨道调整;

4月24日,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郜阳 整理

(0)

相关推荐